查看: 2740|回复: 3

[好友言论] 什么叫第三代养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1 10: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吉鸿昌 于 2014-3-21 11:08 编辑


                什么叫第三代养猪
我们都知道英国的两次工业革命,它的结果就是最大限度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谓“第三代养猪”,它是把传统养猪,即“农民千家万户饲养,有啥吃啥,即吊架子育肥的养猪方式”算作第一代养猪(猪只要养一年时间);把“饲料养猪”算做第二代养猪,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泰国正大集团进入中国为标志,它是以加工饲料代替有啥吃啥,来提高养猪效率的。这便是第二代养猪模式(四至六个月出栏)。(也可以叫饲料革命,其结果是提高了养猪效益,大大提高了生猪的产出力,这种模式解决了第一代养猪无法供给全国人吃上猪肉的窘境。大大满足了国人对猪肉的需求)。
而第三代养猪,则是凭借养殖环境、养殖设备的改善(革命),来提高养猪的育成率以及降低养殖成本(实际也就是提高养猪的效益)。特别是解决养猪赔钱以及规模猪场的大部分问题(如:管理问题、疫病问题、抗生素残留问题、.....)它不仅满足了养猪人的赚钱需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安全猪肉的需求)。
它的标志是:恒温密闭的圈舍,科学(愿意用)、廉价(散户也用得起)的设备的使用。
为什么恒温密闭养猪是第三代养猪呢?
目前,只要有钱,谁都可以从外国引进种猪,然而,由于我国进口检验目录里,以前没有蓝耳、伪狂犬等疫病检验项目,导致这些在国外流行多年、我国原本没有的疫病被大量带入我国。而随着国外“良种猪”的不断引进,猪病也随之传入国内,以至万国猪病荟萃中国”。加上历史原因留下来的种种疫病(我们不仅没能有效消除,相反,流行却越来越广,并且越来越难控制)。因此,真的由仔猪育成商品猪,也是越来越难。
而目前养猪人赖以支撑的养殖技术,根本就不是养殖技术,而是治病技术、防疫技术。而就算这是养殖技术(其实是一部分),也是学科分离的畸型儿,用检验结果取代临床诊断(所以我们能看到大量的解剖图片),治标不治本,防病不防源,甚至故意视而不见。更有甚者,不少通过了GMP的兽药企业违规生产销售复方抗菌药物,误导养猪人以药养猪。加上靠抗生素提高养殖效益之风难以遏制。猪只种群免疫力极低。而疫苗市场鱼目混杂,良莠不齐,中外并存,误导养猪人以疫苗之唯一手段防治疫病(三头份、五头份一次用于一头猪)。所有这些能算是养殖技术吗?不是的。也就育种技术,算是养殖技术(其实不必要都掌握,养猪人什么都掌握就是巨大的浪费)              
以疫苗接种就是完全的“防疫管理”为例,事实上这是极大的认识错误。其实生产中,猪的实际免疫力大多低于正常免疫力。也就是说,不是说你进行了疫苗接种,猪群就具有绝对的免疫力。因为:猪群中若有如下状态的猪只,如:营养不良(如食物中缺乏某些维生素、氨基酸、微量矿物元素、甚至饮水不足)、应激状态(造成代谢紊乱与营养素缺乏)、 霉菌毒素中毒、病原体感染(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抗原刺激过频,造成信息干扰、应答紊乱、抗生素滥用(尤以某些化药为甚)、寄生虫病(破坏正常组织、细胞、毒素干扰)、伤寒(感冒……)、拉稀等等 。此类猪只因以上某种,就会产生免疫抑制。此时它的免疫力、抵抗力几乎几乎可以降低为零,简直是弱不禁风。这种“弱猪”虽然经过诸多防疫,可由于其体弱,因此一有疫情,首当其冲,它们就成了疫病的温床,进而也就成了最大的活体传染源。成批死猪也就在所难免。
事实上,“防疫管理”重要的是要消灭那些产生“弱猪”的诸多因素(防疫好做)。比如,环境因素:包括猪舍、栅栏、工具以及环境温度、湿度、通风情况、卫生情况等。如果环境过热、过冷、湿度大、通风不良都会使动物出现应激反应,使动物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比如,霉菌毒素中毒、病原体感染(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因素(只能密闭隔离,拒绝一切外感大疫),所有这些都是造成育成率低的原因。
而2012年,全国存栏母猪4500万头,按国际生猪育成率平均水平,应该出栏生猪9亿头。可是,2012年,中国生猪仅出栏7亿头。也就是多养母猪一千多万头,浪费粮食近2000万吨(死的猪不都是出生就死亡了,而2000万吨可以养活半亿人),污染物5000多万吨(包括死猪)。污染水体超过十亿立。因此,提高育成率的第三代养猪技术——恒温密闭养猪就应运而生。
这种养猪技术着眼于养殖环境的改造和设备的创新。用密闭的方式,阻断一切外感大疫(把疫病隔离在圈舍之外,就可降低死亡率80%),而用恒温的方式、科学的方法,可以避免猪只产生不必要的“应激”(万病之源来源于“应激”),从而也就避免了潜伏疫病的爆发。加上溯源淘汰,三至五年后(随着推广的深入),把疫病的流行控制住(病毒如果长期不处于人或动物体内就会死亡)。此时猪也就好养了。肉也就安全了。具体来说,几乎养猪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靠养殖环境的改造和设备的创新来解决。因为:
养猪养得好不好,要看育成率高不高(第一是育成率,第二还是育成率)。而决定育成率的,是猪病,而猪病关键在于预防(给猪治病,不可能像人似的花上几千,而猪圈内治病条件也不行,特别是这些疫病根本就无法根治)。然而,无论专家还是养殖户,普遍认为防病就是防疫,或者用些抗生素之类,而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防病的关键是圈舍。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小猪说起。
小猪出生后,不论寒冷, 过度饥饿,抢食压力, 调猪,或是打针的压力, 都会影响到小猪的生命力。而且小猪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一餐没吃到(抢输了), 下一餐就没力气去抢食, 连续两餐没有吃食(大人或大猪,饿两天不会怎样),小猪立刻就有因为饥饿而下痢的情形出现(吃母猪料而消化不良、或者由于味觉没有发育好而拱食粪溺)。再比如:大猪睡水泥地没啥大关系,但小猪就容易着凉而下痢(也包括贼风、卫生等)。而这种下痢的猪,就算已经防疫,它也不再具备完全免疫力(消失)了,更没有抵抗力。而一旦出现疫情(包括中后期),这种弱猪,就很容易染病。疫菌经活体培育后,它就是疫病的活体传染源(活体内增强)。所以,成批死猪就在所难免(治疗是不可能的。因为:前面我说了,给猪治病,不可能像人那样花上几千元。而疫病根本就无药可以根治。特别是传染后的潜伏期,根本就无法判断)而鸡鸭等畜禽同样如此。而这不过就是因为小小的“没抢上食”(乳猪阶段没有补料工具、或者中猪饲槽槽位不够,是设备原因吧?)造成的。而中猪、大猪,若是圈舍卫生不好,也一样会拉稀而变成“弱猪”(进而变成活体传染源),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也是设备原因吧)。所以,我们说防病的关键在于圈舍(包括设备,特别是卫生),而防疫谁都在做(防疫不是不重要,而是无需强调,但免疫力的失去,却没有人关注,这才是死猪的真正原因,也就是圈舍不够科学)。所以,决定育成率(死不死猪)的,不是什么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口蹄疫、蓝耳病、圆环病...之类,而就是感冒和腹泻(痢疾),这种小病,两顿不进食就容易出现上述结果不说,感冒就会发烧,发烧就容易大便干燥,喝点脏水(喜喝脏水)就容易拉稀。最后也就是活体传染源。而这都是圈舍造成的,所以,我们说好的圈舍“不死”猪(少死、甚至不死)。而其他疾病(包括自体带毒),有正常防疫跟着,只要不存在“弱猪”就不容易爆发疫病。原理不错吧?
而猪病的治疗,不论你的用药多么精准,判定疾病多么确实,而诱发疾病的主要因素还是来自环境的管理失败(圈舍环境过热、过冷、湿度大、通风不良)。
例如小猪下痢了,你用再多的药(或生理调控)也没办法让因为温差过大的小猪停止下痢.保温灯则一试就灵。为什么?因为小猪假如是因为温差过大而下痢,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就是保温.用药只能在当下让小猪外表正常,他还是会下痢的。所以养猪比得是:你对养猪环境调控的能力。而生理调控(保健、保健药物)毕竟是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大(感冒、各种疫病都来自环境中)。因此,圈舍好当然就少用药、甚至不用药。
因此,好的圈舍设计、科学的设备(不是花钱多就科学)、卫生的环境,真的可以解决养殖赔钱(价格波动,毕竟还有赚钱的时候)的大问题(育成率高就不赔钱)。
其实养猪设施好,还有许多好处(省料、省药、省水、省电、省人工……,这些都是钱,下面我继续说)。也就是说养猪设施,决定养猪是否赚钱。
而这只是说仔猪。那么小猪、中猪、大猪又是怎样的呢?
前面我说了,只要有钱,谁都可以从外国引种,然而,由于我国进口检验目录里,以前没有蓝耳、伪狂犬等疫病检验项目,导致这些在国外流行多年、我国原本没有的疫病被大量带入我国。而随着国外“良种猪”的不断引进,猪病也随之传入国内,以至万国猪病荟萃中国”。加上历史原因留下来的种种疫病(我们不仅没能有效消除,相反,流行却越来越广,并且越来越难控制)。因此,真的由仔猪育成商品猪,也是越来越难。而育成率99%与育成率95%相比,一头猪又将相差几十元。所以,不死猪或少死猪,就很关键(有可能血本无归,就不是几十元了)。因此,若是使用恒温密闭的“生态圈舍”(把疫病隔离在猪舍之外)我们就不怕疫情来袭了(至少降低80%,特别是减少疫病暴发的诱因)。
第二,仔猪断奶后的两周时间,是猪生长过程中极为特殊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个阶段易出现两个现象,一是下痢,二是掉膘。特别是下痢,对小猪伤害最大,非常影响养猪人的经济效益。小猪下痢一次,恢复到继续生长状态需要3天。仔猪断奶体重常为8公斤,体内多种系统还未生长健全,适应力差。在断奶之初四天内,体重不增反降到7.5公斤是常见的现象,别看仅仅0.5公斤,要想恢复到8公斤体重,即使精心喂养,恢复正常生长也需7天的时间。有人计算过,下痢一次到恢复生长3天,掉膘0.5公斤恢复要7天(长得慢),这10天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即与不下痢仔猪相比,体重要差23公斤,若仔猪售价每公斤20元,就是40-50。而后期还要多养十天,按每公斤饲料价4.5元,10天是45元。又少收入四五十元,粗算就是近百元的差距。也就是说,不算未来的生长缓慢、免疫力低下(甚至死亡),仅在这十几天中就少了近百元,而养一头猪才赚多少钱。由此可见,断奶后的两周,是关乎仔猪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能否赚钱的关键时期(同一圈猪,相差十几公斤)
而使用一种0-7天的喂料器,把仔猪快速扶壮而不腹泻(均匀补料,绝不暴饮暴食),因而仔猪阶段多长5斤肉(这个有点算是专业性的东西,不解释),就是40-50元。加上提前十天出栏省料10公斤(仔猪断奶重多0.5千克,相同水平和环境饲养下,出栏重就多5千克,因此可以提前十天出栏——同一圈的猪,相差20-30斤就是这个原因),一头猪,养猪人不是多赚近百元吗(设备原因吧)?
第三,仔猪由母体产出的一瞬间,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应激变化,使仔猪从出生到断乳时的死亡率高达l0%~25%,特别是出生7日龄内的死亡数最多,占断乳前 死亡数的65%左右。特别是,由于管理不善,母猪母乳不足,仔猪得不到「初乳抗体」和「乳汁抗体」的有效保护;加上仔猪因母乳不足造成营养不良,抗病力减弱。而母猪分娩室的消毒卫生工作又没有做好,病原体污染严重,仔猪因饥饿喝污水,乱啃地面脏物,更会促使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同时如支原体、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原即乘机潜伏感染,直到断乳后应激爆发。这种情况,许多乳猪料都是用加药的方法来避免拉稀。而0-7天的仔猪(不吃料)更是大量使用抗生素。而这为猪只后期生长埋下了隐患(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后期不用药就容易爆发疫病,甚至经常生病)。加上当前国内猪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控制。结果可想而知。而在规模猪场,药物防治经常化。养猪治病,平均来说,每头猪要用50元。
然而,若是使用0-7天有效补“料”,就不需要在乳猪料里加药(出生第一天就开始均匀补饲含免疫物质的“饲料”,绝不暴饮暴食),加上密闭养猪(可以把疫菌隔离在猪舍1米线之外),减少了疫病暴发的几率。从而少用药或者不用药,而节省那50元中的几十元。
第四,人们养猪,潜意识或下意识都认为,猪就是猪,冷点热点没关系。然而,冷热应激,很容易让猪只失去抵抗力(冷热应激下,自身自卫屏障容易破坏),给病毒创造了较适应的环境。所以比较容易感染各种病毒或潜伏疾病转强而爆发。而其结果则可想而知。(养殖环境造成的)。
而科学证明,在25℃左右,猪只维持生命体征的需要量最少,吃下去的能量大部分用来生长,所以此时料肉比一定是最好;而气温35℃时,猪的采食量锐减,吃下去的能量很少,有时甚至尚不足以达到维持所需能量,生长大概也就停顿了;当气温15℃以下时,猪只逐渐需要能量御寒,即耗料御寒。也就是说,25℃向上或向下,料肉比可能会逐渐变差。此外,由可供生长之能量来看,18~24℃最多,所以也一定是生长最快的。那么,猪只生长的最佳舍温,应该在18~25℃之间。然而,夏天遮阳还较容易,冬天升温可比较难。因此,冬季不加温(特别是南方),耗料御寒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多耗料,当然就少赚钱,而我们恒温养猪,(不冷不热)就可以提前5-7天出栏,省料钱50-70元。
有一问题是:舍温在18~25℃之间,猪只有可能变得太肥(瘦肉率低,这是大自然的定律)。但为了使猪生长最快,又不至于太肥,可以确定一种更适宜的饲料营养配方,即饲料某个阶段可以一点,饲料成本又可以降低几十元。
事实上,应激还有许多。如饲养员更换、断奶、称重、转群、抓捕、驱赶、缺乏运动、噪音、惊吓、饲养密度过大、拥挤、炎热、防疫接种及卫生,无不跟养殖环境、养殖设备有关系。
第五,几乎很多人都认为:养猪需要规模化、现代化,然而追大这里却存在很大的偏颇。以年出栏万头以上和出栏一千头猪场相比:
1.在同样管理水平情况下,一千头出栏的猪场更有成本优势、更有竟争力。因为夫妻店只赚工资就可以持续。
2. 大规模猪场的病情大增,药费居高不下,料肉比就较高(成本增加),加上工资负担和杂费支出,设备折旧(高投入)。使万头以上猪场产出成本更高。
3,大规模养猪,也忽略了环保问题。也许有人说,规模化才能发展沼气,然而他忘了沼液、沼渣同样是水源的污染物。若只是一千头,可以直接肥田,而几十万头,沼液、沼渣运输都是问题(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对养猪造成很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小规模(千头),每头猪的费用比那些规模猪场还可节省几十元。而养殖设备的革命,把小规模养殖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比大规模还要低),同时猪粪尿可以就近还田(减少80%流失的化肥使用)。而目前,大资本投资养殖的不在少数,然而,真正懂养殖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因此,上马就很盲目(煤老板),特别是对养殖的风险规避认识不足。因此从改善养殖环境、养殖设备入手,则能使其良性发展(不需要懂养猪)。
第六,目前,养一千头猪,圈舍投入至少30万元,使用十年每年折旧3万元,每头猪折合30元。其实,养猪完全可以不花圈舍钱。(门市房可以出兑,猪舍也可以的)若猪舍的建材、设备,可以保用50年。这又是30
实际上,养殖环境还包括、空气湿度、空气新鲜度、水质,这些都能影响养猪的效益。
结论:
不是养殖不赚钱,也不是养殖都赚钱,只有把养殖做好才能赚大钱。那么,如何才能把养殖做好呢?
而前面我们说了,养猪要想赚钱,第一是育成率,第二还是育成率.
若是不管死亡率多少,猪谁不会养??
而育成率,也就是看他1000头养下去,到出售时剩几头罢了。那么,影响育成率的因素是什么?那就是疾病。
而防病的关键是:良好的环境调控和饲养条件。实际就是圈舍的设计、设备的使用。特别是卫生状况、空气清新度的改善。因此,恒温密闭、空气过滤消杀的第三代养猪技术,必将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欢迎。
而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这些设计养殖户(特别是散户)是否能够用得起?简单说,如果工厂化生产这些设备,工厂赚钱的前提下,猪舍的造价几乎与普通猪舍没有区别,而且养殖户非常愿意用(因为它不太死猪,而且省料、省药、省水、省电、省人工……,更因为用得起)。那就没有问题。二,设备的运转及维持费用不能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说是第三代养猪的,有个丁磊。但那只是试水而已,可以说是尝试。但名气太大的缘故。容易让人误以为第三代养猪就是有钱人的意淫。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可能普及。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过,若是超过丁磊,4年的媒体热捧,可就变成给你的宣传了(无论是技术,还是猪肉)。
而最重要的一点,第三代养猪的环境改善,甚至超过了100年前的原生态(猪只不需冬耐三九严寒,夏忍三伏酷暑),因此可以养殖生态猪(猪肉35元一斤,完全不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有机猪(有机猪必须的环境基础,因而只要有合乎标准的有机饲料,有机养殖将很容易)。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4-3-21 12: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恒温密闭养猪再加上飼料現配現餵就是第四代養豬

点评

又见狗王了。。。  发表于 2014-4-19 2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1 14: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同感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2 0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提法比“现代”养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9 12:3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