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稻谷小麦玉米等作物水分损失计算作物总重的损失 目前,有位饲料厂的朋友问我:“玉米中低一个水分损失多少质量”?笔者略微思索,便给出了答案: 这是个数学问题,解答方案如下: “假设原来玉米的水分为m%,那么干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m%),由于玉米水分降低1%后干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但其质量百分含量升为(1-m%+1%).由此可以推断出现在玉米质量为原来质量的(1-m%)/(1-m%+1%).因此其质量损失p%=1-(1-m%)/(1-m%+1%)=1%/(1-m%+1%).” 后来笔者反复思索,将问题推广到整个农作物,且将“水分降低一个百分比损失多少质量”可换为“水分降低n%农作物损失多少质量”,那么这个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 假设某农作物原来水分值为m%,水分降低n%(其它成分不变),那么该作物最终质量为原来的((1-m%)/(1-m%+n%)),质量损失p%=n%/(1-m%+n%). 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结论: 1. 由于农作物干物质质量百分比(1-m%+n%)〈1,那么n%〈n%/(1-m%+n%). 也就是说农作物水分降低n%,那么农作物总重损失p%超过n%。 2. 我们可以把公式分解为水分损失百分比(n%)和损失系数(1/1-m%+n%)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发现农作物在水分降低的情况下,其损失系数(1/(1-m%+n%))和农作物最终干物质含量(或水分含量)有关,而和农作物未损失前干物质含量(或水分含量)无关。以下是日常农作物最终水分和损失系数之间的关系图表 日常农作物最终水分和损失系数之间关系表 3. 如果n为负数,那么这表示水分增加后农作物增加质量百分比。 在现实操作中,如果水分测量值非常准确,那么计算理论结果和实际结果应该是非常相吻合的。但如果水分测定值误差较大,.理论值和实际值也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选择精准的水分测定方法.是此法的关键。 而测量水分的仲裁法为烘干法,这样计算出来的理论值会非常接近实际值。但此法操作非常费时,因此如果有人想快速知道结果,可以选择校正后的电脑水分测定仪,也可以达到相对比较准确的效果 反之,如果我们知道农作物总质量损失P%,在其它干物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反推其水分损失n%=(1-m%)p%/(1-p%),对此我进行了讨论: 1. 由于农作物原来水分值m%大于其水分损失值p%, 因此(1-m%)〈(1-p%),故水分损失值n%要小于农作物总质量损失值p%。 2. 如果p%为负值,表示农作物水分增加值,其n%表示为水分增加值。 3.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作物水分损失n%和农作物总质量损失p%呈正比,但其损失系数(1-m%)/(1-p%)不仅和原来干物质含量(或水分含量)有关,也和农作物总质量损失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