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09|回复: 0

如何从稻谷小麦玉米等作物水分损失计算作物总重的损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5 16: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从稻谷小麦玉米等作物水分损失计算作物总重的损失
                                  襄阳天佐饲料    龚正波
目前,有位饲料厂的朋友问我:“玉米中低一个水分损失多少质量”?笔者略微思索,便给出了答案:
这是个数学问题,解答方案如下:
“假设原来玉米的水分为m%,那么干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m%,由于玉米水分降低1%后干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但其质量百分含量升为(1-m%+1%.由此可以推断出现在玉米质量为原来质量的(1-m%/1-m%+1%.因此其质量损失p%=1-1-m%/1-m%+1%=1%/1-m%+1%.
后来笔者反复思索,将问题推广到整个农作物,且将“水分降低一个百分比损失多少质量”可换为“水分降低n%农作物损失多少质量”,那么这个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
假设某农作物原来水分值为m%,水分降低n%(其它成分不变),那么该作物最终质量为原来的((1-m%/1-m%+n%)),质量损失p%=n%/(1-m%+n%).
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结论:
1.    由于农作物干物质质量百分比(1-m%+n%)1,那么n%n%/(1-m%+n%). 也就是说农作物水分降低n%,那么农作物总重损失p%超过n%
2.    我们可以把公式分解为水分损失百分比(n%)和损失系数(1/1-m%+n%)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发现农作物在水分降低的情况下,其损失系数(1/(1-m%+n%))和农作物最终干物质含量(或水分含量)有关,而和农作物未损失前干物质含量(或水分含量)无关。以下是日常农作物最终水分和损失系数之间的关系图表
最终水分
损失系数
最终水分
损失系数
最终水分
损失系数
10.0%
1.111111
13.0%
1.149425
16.0%
1.190476
10.1%
1.112347
13.1%
1.150748
16.1%
1.191895
10.2%
1.113586
13.2%
1.152074
16.2%
1.193317
10.3%
1.114827
13.3%
1.153403
16.3%
1.194743
10.4%
1.116071
13.4%
1.154734
16.4%
1.196172
10.5%
1.117318
13.5%
1.156069
16.5%
1.197605
10.6%
1.118568
13.6%
1.157407
16.6%
1.199041
10.7%
1.119821
13.7%
1.158749
16.7%
1.20048
10.8%
1.121076
13.8%
1.160093
16.8%
1.201923
10.9%
1.122334
13.9%
1.16144
16.9%
1.203369
11.0%
1.123596
14.0%
1.162791
17.0%
1.204819
11.1%
1.124859
14.1%
1.164144
17.1%
1.206273
11.2%
1.126126
14.2%
1.165501
17.2%
1.207729
11.3%
1.127396
14.3%
1.166861
17.3%
1.20919
11.4%
1.128668
14.4%
1.168224
17.4%
1.210654
11.5%
1.129944
14.5%
1.169591
17.5%
1.212121
11.6%
1.131222
14.6%
1.17096
17.6%
1.213592
11.7%
1.132503
14.7%
1.172333
17.7%
1.215067
11.8%
1.133787
14.8%
1.173709
17.8%
1.216545
11.9%
1.135074
14.9%
1.175088
17.9%
1.218027
12.0%
1.136364
15.0%
1.176471
18.0%
1.219512
12.1%
1.137656
15.1%
1.177856
18.1%
1.221001
12.2%
1.138952
15.2%
1.179245
18.2%
1.222494
12.3%
1.140251
15.3%
1.180638
18.3%
1.22399
12.4%
1.141553
15.4%
1.182033
18.4%
1.22549
12.5%
1.142857
15.5%
1.183432
18.5%
1.226994
12.6%
1.144165
15.6%
1.184834
18.6%
1.228501
12.7%
1.145475
15.7%
1.18624
18.7%
1.230012
12.8%
1.146789
15.8%
1.187648
18.8%
1.231527
12.9%
1.148106
15.9%
1.189061
18.9%
1.233046
日常农作物最终水分和损失系数之间关系表
3.    如果n为负数,那么这表示水分增加后农作物增加质量百分比。
在现实操作中,如果水分测量值非常准确,那么计算理论结果和实际结果应该是非常相吻合的。但如果水分测定值误差较大,.理论值和实际值也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选择精准的水分测定方法.是此法的关键。
而测量水分的仲裁法为烘干法,这样计算出来的理论值会非常接近实际值。但此法操作非常费时,因此如果有人想快速知道结果,可以选择校正后的电脑水分测定仪,也可以达到相对比较准确的效果
反之,如果我们知道农作物总质量损失P%,在其它干物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反推其水分损失n%=(1-m%)p%/(1-p%)对此我进行了讨论:
1.     由于农作物原来水分值m%大于其水分损失值p%, 因此(1-m%)(1-p%),故水分损失值n%要小于农作物总质量损失值p%
2.     如果p%为负值,表示农作物水分增加值,其n%表示为水分增加值。
3.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作物水分损失n%和农作物总质量损失p%呈正比,但其损失系数(1-m%)/(1-p%)不仅和原来干物质含量(或水分含量)有关,也和农作物总质量损失有关。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8 23:1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