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5|回复: 0

如何避免植酸酶矩阵图值的使用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4 16: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国际家禽》2013.07/08    作者:Mike Bedford博士    发表于:2013-07-24 12:13:7
  植酸酶的商品化推广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在单胃动物日粮中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控制试验条件下所得出来的植酸酶对无机磷的替代效果往往无法充分实现,饲料生产商对植酸酶营养价值的推荐也变得小心谨慎,倾向于低估植酸酶的无机磷替代价值。
  植酸酶的矩阵图值是指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后所能释放的养分,植酸酶之所以能够降低饲料成本,是因为它所释放的养分其经济价值高于植酸酶本身的价格。
  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攀升,植酸酶对磷的替代价值和动物对磷的需求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审查。日粮中磷的安全裕量越来越小,这就对植酸酶的养分释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饲料生产商在评估产品效用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植酸酶的矩阵图值是怎么来的,二是日粮中的磷是否有足够的安全裕量。
  矩阵图值的确定
  如果植酸酶得到最优化利用,日粮中减少无机磷添加植酸酶之后,应能够使动物的生长性能和胫骨灰分含量恢复到与正对照组同等的水平。
  检验植酸酶对无机磷的替代效果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 动物生长性能试验,
  > 胫骨灰分试验,
  > 动物消化试验。
  关键问题是,即便是同一种植酸酶,试验所得出的其对磷的释放效果也存在显着的差异,因此很难对植酸酶的矩阵图值给出一个可以通用的确定值。问题在于:如何确定植酸酶营养价值的安全边际,才能覆盖实验报告中所显示的对磷的释放差异呢?
  答案很简单,植酸酶的矩阵图值通常是按照各种试验 结果的简单平均估算出来的,未考虑显着的安全裕量。这就意味着日粮是根据植酸酶的平均效率来配制,因此,在一半的试验中,植酸酶对磷的实际释放效果将低于预期水平。

11.jpg
  图一即是这一方法的例证。图中显示了给定剂量的某种植酸酶在11项不同试验中所获得的非植酸磷(有效磷)估值。
  图中还表明植酸酶的剂量和非植酸磷的释放量呈对数/线性关系,当每公斤饲料中含1000单位植酸酶时,能释放的非植酸磷为0.15%。从平均意义而言,以上对应关系是正确的,而实际上,一半时间内植酸酶释放的非植酸磷低于预期,一半时间内高于预期。但是,如果日粮中有效磷的安全裕量足够,即便植酸酶释放的磷低于预期,也不会造成显着的生产问题。
  矩阵图值的检测
  关于植酸酶矩阵图值的测定,主要的问题在于试验设计的失误。
  图二中正对照组日粮的有效磷值正好满足动物的需求,负对照组的有效磷值相对低0.1%,理论上,负对照组的生产性能会低于正对照组。在此情况下,向负对照组日粮中加入矩阵图值为0.10%的植酸酶,那么负对照组的动物生产性能应恢复到与正对照组等同。

11.jpg
  许多试验中,正对照组日粮所含的有效磷水平往往高于动物的需求。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如图三所示的问题。即磷的缺乏值(计算值)比动物实际承受的不足要高。如果在负对照组1中添加植酸酶,理论上植酸酶需要释放0.2%的有效磷才能使动物生产性能恢复到正对照组水平,但实际上植酸酶只释放了0.1%,生产性能虽然恢复到正对照组的水平,但植酸酶对有效磷的释放实际是低于预期的。如果试验设计中日粮的无机磷水平设置不恰当,不能显示出真正的需求,那么这样的“证据”也就不具有真正的参考价值。

11.jpg


  要确定植酸酶的矩阵图值,理想的试验应在一个极度缺乏磷的负对照组的基础上,补充不同水平的无机磷或植酸酶,直到植酸酶的添加达到最高剂量,动物的生产性能再也无法达到正对照组水平。
  如果最高剂量的植酸酶所获得的动物生产性能与正对照组相当,就无法判断是高剂量植酸酶的作用还是实际上更少的植酸酶剂量就已经能达到这个效果。数据设置中使动物生产性能与正对照组相当的植酸酶添加剂量应当去除。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植酸酶的矩阵图值才能得到验证。
  避免使用误区
  动物对日粮中添加植酸酶的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已经证实的有:植酸酶本身的差异、植酸、所用钙和磷的水平、以及日粮中所含的玉米、脂肪和抗球虫药。上述任意一个因素均可能影响植酸酶作用的发挥,因此也会改变植酸酶在任一次动物试验中显示出的矩阵图值。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将目标设定值提高一定水平,即1.7*标准误差(即,将置信区间设定为90%)。这样便能保证植酸酶在不低于90%的几率下实现对无机磷的替代目标值。
  设置一定的安全边际来覆盖植酸酶营养价值的差异可以给生产者带来更好的保障。饲料生产商要更准确地比较产品和评估特定植酸酶所实现的成本节约,应考虑到植酸酶矩阵图值的安全边际问题。
  作者:Mike Bedford博士,英国AB Vista饲料原料公司研发总监
  译者:乔永
  选自:POULTRY INTERNATIONAL 第52卷 第6期
  (全文来源:国际畜牧网)


该贴已经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9 16:2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