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杭州惠通 于 2014-1-17 12:13 编辑
一些业内观点认为,母猪跛足会影响繁殖能力,在淘汰后备小母猪和初次分娩的母猪这一方面,跛足的影响要超过其它所有导致繁殖能力下降因素的综合. 美国金宝公司的生殖生理学家Mark Wilson博士强调:”如今的猪肉生产行业,母猪跛足后果代价高昂,后果却往往被低估.””它就像一个隐蔽在暗处的窃贼,但对生产成本和效益影响甚重.” 他指出,调查发现,在导致群养母猪和后备小母猪被淘汰的原因中,跛足是仅次于繁殖障碍的第二大原因. Wilson博士是在中国西安举办的Feet First母猪跛足研讨会上的演讲专家之一.研讨会为期一天,由美国金宝公司和Feet First团队合办.后者是一家全球性的协作组织,由研究人员、兽医、营养学家组成,旨在通过识别预防跛足推动全球猪肉行业发展。
大部分母猪都存在蹄部病变 Wilson博士称,调查显示超过88%母猪至少患有一种蹄部病变。与跛足相关的蹄部病变会引发疼痛和不适,也会影响关节、肌肉和骨骼生长。 他指出,养殖户一定要了解、掌握蹄部病变的演变和病理。 Wilson博士还提醒道:“大多数蹄部病变都源于争斗、环境因素、外部创伤和机械因素,极有可能与下角部位引发炎症。” 一旦病变穿透过蹄壁到真皮部位,则会导致炎症,这是最令人担忧的情况。导致母猪疼痛和运动困难的蹄部病变主要包括:白线病变、蹄壁纵裂、蹄跟过度生长和糜烂,以及蹄尖过度生长,将导致行动困难,又或蹄冠软组织可能受到机械性伤害,问题就会出现。同理,如果悬蹄过度生长严重,受伤风险会大增,蹄尖很有可能卡在猪栏栅板中,并可能导致蹄部撕裂。
养殖经营中的连锁反应 就职于金宝公司的猪类兽医Jeey Torrison博士认为,跛足引发的疼痛会导致母猪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比如食欲下降(尤其在哺乳期中)、产奶量下降、发情期反应迟缓削弱繁殖能力而最终被淘汰。 他指出,“所有的后果最终都会降低养猪经营的产量和盈利能力。”“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没有患跛足病变的母猪的繁殖能力是跛足母猪的两倍。” 然而,跛足的不良后果不仅局限于母猪。它还会阻碍后备小母猪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分娩胎次分布。 Wilson博士认为,往猪群中引入成熟的、体格良好的后备小母猪,能够增加它们的四次产仔的机率---从这一阶段起,养殖户可以开始获利。他还指出,业已证明增加分娩三次到六次母猪的数量能够显著影响猪群的整体繁殖力。 “美国的经济学研究,以净现值方法为基础,发现后备小母猪要三次产仔之后才使养殖户达到盈亏平衡。” “一旦实现了这一点,养殖户就能收回全部或者大部分固定成本,进而降低接下来那一窝断奶仔猪的养殖成本。因此,在达到收支平衡点之后的每一窝产仔都可以提高猪群的盈利能力。”他说 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后备小母猪的引进目标应该定为35%-40%,这样可以确保猪群的胎次分配和效益最大化。但现实情况下,许多现代化养殖场中,猪群替代率往往达到每年50%-55%。 Wilson博士进一步解释称,淘汰率超过50%以上的养殖户经常会陷入一个不断自我持续的循环。后备小母猪生长孱弱,导致繁殖失败或者跛足,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有更多的后备小母猪在第一次分娩后就被淘汰。这就迫使养殖户依赖更年幼、繁殖能力更为脆弱的小母猪作为后备替代。 “如果这些后备小母猪也无法满足繁衍目标,养殖户则会别无选择,只能依赖猪群中繁殖能力低下的年老母猪了。”他说。
预防跛足 那么,重视猪福利和繁衍能力的养殖户要如何预防母猪跛足呢?Wilson博士说:“首先,也是最要紧的,是要认识到跛足是严重的生产和成本问题。”“第二,养殖户、管理者和养殖场员工要培养意识,加强教育,学会识别和预防蹄部病变。” 首先,应该从增加平均棚舍空间、使用质好的地板着手。高产的后备小母猪有一个共同点--加入猪群之前或者这后,都保持小群体饲养。增加棚舍的地面面积,使用127毫米的棚板,减少木板之间的缝隙到25毫米,这样的安排可以减少蹄部压力和后备小母猪生长过程遭到的伤害。 Wilson博士还指出,恰当的营养,比如母猪料添加多种金属氨基酸复合物,对骨质发育、蹄部结构发育至关重要,有助于后备小母猪生长,提高使用年限。研究已证实,添某些按基酸复合物对形成强壮健康的蹄部格外重要。营养学家Terry Ward博士是金宝公司研究与营养服务部的全球主管,他例举了几种金属氨基酸复合物对母猪母蹄和猪脚健康生长的益处。
锌:有利于真皮健康和伤口复原,对脚底、跟部和蹄壁硬度及韧度有良好作用。
锰:有助于关节、腱、骨密度。
铜:有助于连接组织和白线健康,对脚底、跟部和蹄壁硬度及韧度有良好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