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仍是当前猪的头号“杀手”,但临床表现非典型化占据主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1个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1个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最先发病的猪呈最急性经过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甚高。主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两眼有脓性分泌物,甚至使眼睑粘连。耳、四肢内侧、腹下及外阴等处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病猪先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常带有黏液。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以淋巴结、肾脏、膀胱、脾脏、喉头、胆囊和大肠黏膜出血最为常见。肾脏色泽变淡,皮质上有针尖至小米大、数量不等的紫红色出血点。脾脏出血性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喉头和会厌软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膀胱黏膜有出血点。盲肠和结肠,特别是回盲口常有钮扣状溃疡。不过,近年来临床上见到的猪瘟,多以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往日猪瘟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经少见,因此误诊现象十分普遍。
防治措施不要总以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操作不规范等,即便是打了猪瘟疫苗也照样还发病。母猪打过猪瘟疫苗后,没断奶的仔猪不会发生猪瘟。如果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待长到小猪、架子猪、肥育猪时,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因对猪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毒攻毒,即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猪瘟常发地区应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4头份,即可终身获得免疫力。
伪狂犬、温和型猪瘟、蓝耳病等疾病,常见多发,临床症状极为相似,诊断困难,疗效不高。
病猪在临床上有下列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呕吐,下痢,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四肢运动不协调;眼球震颤,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有前进、后退或转圈等强迫运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现象;耳、腹下、尾等处有紫斑;有的伴有嘴角瘙痒。神经症状出现后1天~2天内死亡,仔猪死亡率可达100%。若发病6天后才出现神经症状,则有恢复希望。但可能有永久性后遗症,如瞎眼、偏瘫、发育障碍等。青年猪常见便秘,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较幼猪轻,病死率也低,病程约4天~8天。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较常见的症状为微热,倦怠,精神沉郁,便秘,食欲不振。数日即恢复正常,很少见到神经症状。怀孕母猪于受胎40天后感染时,常有流产、死胎及延迟分娩等现象。怀孕后期感染的则产出木乃伊胎,也有活产胎儿,但胎儿产后不久常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母猪流产前后,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对这些疾病,目前仍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依靠注射疫苗预防。预防措施:不从疫区购入种猪,引进的种猪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经常进行消毒;粪尿放入发酵池或沼气池处理;扑灭猪舍鼠类,防止野兽侵入等。种猪场的母猪应每三个月采血检查一次。流行时的防治措施:对于发病肥育猪场一般可采取全面免疫的方法。
广州华农大实验兽药有限公司 养猪MBA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