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35|回复: 1

[技术资料集中营] 仔猪饲料中脂肪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6 17: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脂肪添加的类型、添加量以及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断奶后不同时间的日粮中添加脂肪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其中多数研究认为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断奶2周后仔猪的生产性能,但2周内的效果不明显。   
1.1 不同类型脂肪的添加效果
    许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油的利用率不如植物油高,断奶后2周的仔猪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例如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椰子油或是这些油脂的混合物,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Cera等(1988)发现,玉米油比猪油或牛油更易消化,但猪在断奶后1~4周对不同来源的脂肪消化能力差异不大。在各种脂肪中,猪对牛油的消化率比植物油低,对猪的生产性能的改善也差。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对玉米油的消化率比牛油、猪油、或牛油和猪油的混合物高13%。前苏联的很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性的脂肪消化率为80%~90%,而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则为90%。
    根据不同脂肪对仔猪饲料报酬、增重和血液尿素氮的影响,应按下例顺序选择脂肪种类:稳定化猪脂>椰子油>豆油>玉米油>猪油>牛油。
    1.2 仔猪断奶后时间和断奶日龄对脂肪利用效果的影响
    早期断奶后2周内的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率较差。随着日龄的增加,消化道发育趋于成熟、完善,对脂肪的利用率逐渐增加,同时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的消化率差别也越来越小。Dove和Cera等证实,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6%的玉米油,并没提高断奶后头2周的生产性能,却显著提高第3、4周及其以后的仔猪生长速度。Tokach等(1989)进行试验研究在高营养浓度日粮中添加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384头21日龄断奶仔猪,在第一阶段分别饲喂含0%、3%、6%、9%的油脂。结果表明,提高日粮中脂肪水平对断奶后0~2周龄仔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
    另外,断奶时的日龄也对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有影响。据石旭东报道,对于35d断奶的仔猪,28日龄开始补饲添加3%猪油的日粮至49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8.39%。因此,仔猪断奶日龄越大,对脂肪利用的效果差异越小,这可能与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消化道损伤的程度不同有关。
    目前,脂肪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能够得到多数学者认同的结论是,仔猪断奶后1~2周内对脂肪的利用效果较差,2周后利用率显著提高。对于断奶初添加油脂是否会诱导脂肪酶的发育,尚存有争议,如何尽快提高断奶后仔猪体内脂肪酶的活性,是影响脂肪利用效果的关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2 导致仔猪消化脂肪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2.1 仔猪本身的原因
    早期断奶仔猪的脂肪营养既不同于生长育肥猪,也不同于大龄断奶仔猪。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多种自身条件限制了对脂肪的利用。仔猪日粮中补充脂肪后,断奶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率较低,和生长肥育猪的反应不同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下列一种或多种因素所致:
    2.1.1仔猪胰腺发育不成熟,胰酶分泌力弱、活性低
    据Owsley(1986)报道,27日龄仔猪的胰腺重7.65g,只及56日龄30.28g的1/4。相对于淀粉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来说,脂肪酶活性在仔猪3,4周龄间的差距最大。这说明早期断奶仔猪脂肪酶的分泌远远不够,直接影响了对脂肪的分解。
    国内张振斌等(1999)对14日龄仔猪断奶后脂肪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断奶后胰脂肪酶活性不断下降,而空肠内容物脂肪酶活性变化较平稳。第6d开始升高,至第9d比断奶前增长44%,而哺乳组至第9d则比最初增长了20倍。这些试验结果在理论上支持了胰脂肪酶活性低对仔猪断奶后2周内对日粮中的脂肪利用效果差、而3~4周则可改善生产性能的结论。
    但也有人认为,断奶后2周内仔猪对油脂利用较差的原因并不是脂肪酶分泌不足和肠道内脂肪酶对外源脂肪水解不充分,而是由于小肠内脂肪水解产物不能被很好的吸收。
    仔猪的小肠中大部分位置的pH值低于6.0, 胰脂酶在pH 8.0~9.0的环境中活性最强,从而限制了胰脂酶催化分解脂肪的功能。
    2.1.2断奶仔猪肠道绒毛形态受损,肠绒毛脱落
    刚断奶仔猪日粮中豆粕的大豆抗原可引起仔猪肠道过敏性反应,损伤小肠绒毛,小肠表现严重的绒毛脱落,肠黏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有丝分裂速度加快(Heppcll等,1982;Mille等,1984),降低小肠吸收总表面积。小肠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是包括脂肪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本保证,大量使用脂肪也会降低小肠绒毛高度,这会使仔猪对脂肪利用率降低。
    2.1.3胆汁分泌量不足
    日粮脂类进入十二指肠与大量胰液和胆汁以及小肠液混合后,在这里胆汁在肠的蠕动下起到一个重要的乳化脂肪的作用。使脂肪微粒变得更加均匀,增加脂肪与胰脂酶在脂一水交界面的接触面积,才能更充分地分解脂肪。
    Caranina等(1968)认为,早期断奶仔猪胆汁分泌不足影响了脂肪的乳化,从而影响了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作用。
    2.1.4小肠脂肪吸收膜载体利用率低
    脂肪进入机体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可以在肠道内被消化为脂肪酸,并被肠壁吸收,而决定脂肪酸吸收速率的是肠黏膜载体蛋白的利用率和浓度,特别是长链脂肪酸只有与载体蛋白结合才能被转运。季芳(1989)发现,仔猪刚断奶时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活性会降低,2周后才逐渐升高。这可能影响断奶2周内仔猪对脂肪的吸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尚不能得出肯定结果。
    2.1.5其他
    当仔猪小肠内容物里钙水平高时,钙与脂肪酸皂化而抑制脂肪酸的吸收。
    2.2 脂肪原因
    2.2.1仔猪对乳脂及饲料中脂肪的消化
    仔猪的乳成分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哺乳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能量约为56%,主要来自乳脂,甚至达到65%。仔猪对乳脂的消化率为95%以上,但对饲料中脂肪的消化率在断奶后1周为60%~70%,第3、4周最高可达到85%。日粮中脂肪酸碳链的长短、饱和度、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添加量、添加时间等因素均影响日粮脂肪的消化吸收。总的来说,碳链短的比碳链长的容易吸收,不饱和的比饱和的脂肪容易吸收。
    2.2.2短链脂肪酸吸收好的原因
    一是中短链脂肪酸酯化率低,大部分可以直接吸收,不必经过脂肪酶的降解,而长链脂肪酸必须经过酶解作用,形成脂肪微粒后才能被吸收;
    二是中短链脂肪酸是通过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而长链脂肪酸必须在吸收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才能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转运,再进入各个组织,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另外中链脂肪酸甘油酯能被各种脂肪酶较快、较完全地水解,提高了消化率和在体循环中的清除率,而脂肪酶对长链脂肪酸的水解作用较差。
    2.2.3脂肪酸的饱和度
    仔猪进食脂肪的脂肪酸消化吸收速度与不饱和程度呈直线相关。脂肪酸饱和度消化率的关系早经Freeman等(1968)确定,一般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易消化吸收。
    据Jones测定,豆油中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11.43%、86.35%,而牛油中分别为41.76%、39.18%,这是造成牛油在仔猪日粮中利用效果低于豆油的主要原因。虽然椰子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很高,甚至高于牛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但由于大多是短、中链脂肪酸(C<14),所以在仔猪肠道中的消化率也相当高,饲用效果好于动物脂肪。
    Gera等(1988)试验发现,玉米油比猪脂或牛羊脂更易被仔猪消化,断奶后1~4周平均消化率分别为84.2%、77%和75.4%。Mahan等在一项试验中发现,断奶仔猪对玉米油的消化率比牛羊脂、猪脂混合物高13%。椰子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较高,但比牛羊脂脂肪酸链短,故也表现出与玉米油、大豆油等相似的仔猪易消化特性。
    2.2.4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U/S)
    Young(1963)指出,在有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存在的情况下,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增加。因而可以认为脂肪的消化率取决于整个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U)与饱和脂肪酸(S)的比率(Stahly等,1984)。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消化率与日粮中U/S无关,因为它们容易形成脂肪微粒。Stahly等(1984)也认为脂肪的消化率取决于日粮中U/S,二者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并指出U/S比值若高于1.5,仔猪对油脂消化率为85%~92%;若低于1.5则消化率直线下降。Powels等报道,U/S比值对生长猪则呈指数反应,当U/S为2.0时,其消化率最高。Pow1es等(1994)认为U/S为5.71时,仔猪对脂肪的消化能值还有提高。
    因此,营养学家做了大量的试验将不同脂肪酸组成的油脂混合,利用脂肪酸组成的互补性,提高油脂的利用率,使用效果好于单一添加油脂组。
    2.3 脂肪的添加量
    目前,饲料中添加1%左右的脂肪是为了减少饲料生产工艺中粉尘的产生及便于制颗。增加脂肪的添加量可给仔猪提供能量。一些研究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脂肪的最适添加量为2%~4%。乌克兰生理生化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在2~4周龄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3%的饲用动物油脂或向日葵油,仔猪日增重可提高10%~14%,每千克增重耗料可节省8%~10%,死亡率几乎减少一半。当断奶仔猪日粮中脂肪添加量提高到4%时,由于机体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有限,导致大量的脂肪在脂肪组织内沉积,肌肉组织增长速度缓慢。
    然而,Dove(1993)观察到,在7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脂肪,添加量分别为10%、17%、34%脂肪的颗粒料饲喂仔猪,生长速度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升高而加快。Azain(1995)研究也表明,当蛋白质水平为25%,脂肪添加水平为2%~17%时,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生长速度呈线性增加,但采食量无变化。由此表明,早期断奶仔猪根据日粮能量浓度调控采食量的能力比日龄较大动物差。研究认为,断奶仔猪日粮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2%~4%,在断奶仔猪的日粮中添加高水平脂肪是否适宜有待进一步研究。
    3 促进脂肪消化的物质
    3.1 肉碱的添加
    L-肉碱的主要作用是转运长链脂肪酸通过线粒体内膜以便进行β氧化。其作用效果与动物日龄、日粮组成(如氨基酸)环境条件有关。在断奶仔猪体内,L-肉碱的合成能力较差,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肉碱可提高脂肪利用效率。Hines等(1990)报道,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肉碱可提高仔猪断奶后3~5周的日增重和料肉比(p<0.05),并提高对豆油的利用率;乔清艳等(1998)亦得出了添加肉碱可提高添加脂肪日粮转化效率的结论。
    3.2 卵磷脂与脂肪的利用
    仔猪胆汁中的胆汁酸盐和磷脂是良好的乳化剂,可以使脂肪乳化,形成脂肪微粒(Micella),扩大胰脂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酶发挥作用,促进脂肪消化吸收。但断奶仔猪胆汁分泌量很少,乳化能力有限,故外源添加乳化剂非常必要(张鹤亮等,1999)。
    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由于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水性基团,又有疏水性基团,是仔猪饲料中脂肪的良好乳化剂(王若军等,1997),从理论上讲可促进仔猪对脂肪的利用。
    4 总 结
    脂肪是一种高能物质,是一种理想的能量补充料。脂肪的消化吸收受饲料、动物自身生理状况、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进行日粮配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以达到最大程度地提高脂肪利用率,改善仔猪生产性能的目的。目前,脂肪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已被多数学者认同的结论是:仔猪断奶后1~2周内对脂肪的利用效果较差,2周后利用率显著提高。对于断奶初添加油脂是否会诱导脂肪酶的发育,尚存有争议。
至于如何利用高能物质来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充分发挥脂肪的生理作用,是影响脂肪利用效果的关键,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5-1-20 14: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0 12:2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