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05|回复: 11

刘舜才:猪场误区之一:品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8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文章,转载需先经本人同意!

问题与现状

  众所周知,品种是决定养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的一些养殖场把品种的引进当成了灵丹妙药,以至于到一个很小规模猪场也能够见到一些最新引进的种猪。由于本国极少投入研究资金,或者科研风气不纯正,加上育种的周期长风险大,大家都把品种的事寄托于国外了。从表面看,引进先进的东西对我们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可当我见识了太多良种的饲养结果后反思,这样的引进似乎比较盲目,也给目前的养殖带来一些冲击。

  先说我们引进的猪种,没有一个合理的驯化与本地选育过程,起结果是,按照先进国家的标准育出来的猪不适应中国各地的气候。比如,丹麦的核心群好像是长期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生长的。到了中国,原种猪被当宝贝似地养,当然也可以给温控,但他们的后代到了生产场就很难做多这样的条件了。特别是在南方高温环境,这样的猪到了大猪阶段怎么会耐受得了40多度的舍温。高温,不但采食量出问题,繁殖力下降,最主要的是热应激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然后很多疾病就随之而来了。

  再有,我们引进的猪在非常干净的环境下生长,世世代代没有接触到病原,对我们这个受各种病原严重污染的饲养环境来说,他们很难抵抗那么多的病原感染。举个例子,禽流感在内地致病性就没有在香港敏感,为什么呢?内地的人接触病原的机会多,抵抗力相对强,而香港人生活的环境见不到家禽,一辈子很少接触到这些病原。当他们遇到禽流感就难以抵抗,发病,甚至死亡,而在内地禽流感致人死亡的例子却没有香港那么严重。

  第三,引种的同时很多病原被引入了,这个问题在小猪场相当严重。我们经常看到的几十到几百头母猪的小猪场,老板会很自豪地介绍:这个公猪来自于XX种猪场,是进口的第二代,那头公猪又来自于XXX种猪场,母猪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在这样的杂乱引种模式下,各个种猪场的病原都被集中引入,最后商品猪场就成了各种病原的“保存库”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疾病控制就成为养猪成败的头等大事了。我们统计了猪从出生到出栏的死亡率,很多猪场都在30%以上,这个数字让人欲哭无泪,我们多少的资源和金钱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目前,死亡率高是我们饲养成本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追求最先进的东西,殊不知那些生长速度、料肉比、瘦肉率的高,就意味着对生长环境和饲料的要求也很高。当环境达不到它的要求,问题就来了,最后的结果是得不偿失。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职责为本行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我觉得,应该做如下改变:

  1、首先要将引入的猪种做几年的适应性驯化,到起后代逐渐适应当地气候和饲养管理了再行推广。那些不能够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要坚决淘汰。这样才能够逐渐形成适合本地的品种来。台湾做的“台系”杜洛克,就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2、不但要引种和驯化,更重要的是要做育种工作,引入一定的本地猪血缘(比如10~25%),以提高肉质和对本地气候的适应性。像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猪肉有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肉食,放弃自己的育种与本地猪种的保护,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2012年中国进口的种猪量预计13500头,平均单价2195美元,总价值近3000万美元。

  3、成活率已经是影响到养猪成功的重要因素,要追求其存活而不要过分追求生长速度和料肉比,适当牺牲一些生长速度来换取成活率。这就需要国家、本地研究机构、育种场、专家等共同努力来探讨最适合本地饲养的猪种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是片面追求所谓的生产性能。

  4、我们的有实力种猪场或者一条龙企业,能否尝试做一些驯化与育种工作,我觉得谁先做这个尝试,取得竞争优势的机会就很大。未来的养猪,无论是肉质还是饲养方面都需要一种适合本地情况的猪种,这是大势所趋。

  5、国家应该加大对地方猪种的保护。现在很多优质的地方猪种都被进口猪淘汰了,有的品种已经难寻踪迹,我们如果现在不开始重视起来,可能将来有一天我们想要利用这些猪种资源的时候已经绝迹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刘舜才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3-11-18 09: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进,国人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007畜牧 发表于 2013-11-18 09:38
引进,国人的悲哀

没有消耗的纯引进,无异于鸦片烟,越引进就越依赖,最后摧毁自己的脆弱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8 10: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8 16: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大好机会,很多走在前面的企业,都在跑马圈地,来不及练内功了,相信过几年,到了微利时代,无地可圈了,走在前面的企业为了继续保持竞争力,才会投入力量作育种。

这本来是经济学的基本道理的。

点评

博士谈经济学,前途无量。。。。  发表于 2013-11-20 2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8 17: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拿来主义,短视行为,真是害人误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1 19: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种猪业,真是混乱不堪,猪是8国的猪,病是8国的病,替那些搞种猪的场汗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1 21: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场观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2 16: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如果盲目引种,而不考虑环境的适应性,不但不能对养殖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误导中国养猪业,同时对我国优秀的本土种猪资源也是一种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3 00: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物种入侵,如果不适应环境,就导致灭绝或带来灾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3 12: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