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十届年会在广西贵港举办,协作会旨在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加快推进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 目前为止,通过实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和畜禽良种工程,已经初步建立了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体系,地方猪种开发利用初见成效。 据《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农业部已确定34个地方猪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具体目录如下。
八眉猪、大花白猪(广东大花白猪)、黄淮海黑猪(马身猪、淮猪、莱芜猪、河套大耳猪)、内江猪、乌金猪(大河猪)、五指山猪、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民猪、两广小花猪(陆川猪)、里岔黑猪、金华猪、荣昌猪、香猪(含白香猪)、华中两头乌猪(通城猪)、清平猪、滇南小耳猪、槐猪、蓝塘猪、藏猪、浦东白猪、撒坝猪、湘西黑猪、大蒲莲猪、巴马香猪、玉江猪(玉山黑猪)、河西猪、姜曲海猪、关岭猪、粤东黑猪、汉江黑猪、安庆六白猪、莆田黑猪、嵊县花猪、宁乡猪。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