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是国际A类猪病的“头头”,危害损失不可小觑,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一度造成巨大的恐慌。如今发病症状有典型和亚典型的,临诊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伴随不起、不食、高烧。疑似五号病除外观症状,主要引起机体内部的免疫功能抑制。疑似五号病容易引起继发病: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猪瘟、圆环病毒病、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 发病有明显特征时一般易初步诊断,对出现疑似五号病仍需慎重对待,对五号病的防控仍需贯彻落实,疫苗接种严格落实到位,发病积极护理,保持病猪栏舍温暖、干燥、柔软。正所谓积极应对处理的心态如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则如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养猪场长培训学校学员解疑中曾遇到过两个经典的案例: 有两个养殖户的猪场均因不认真做该疫苗发生疑似口碲疫,一个养殖户的猪场刚开始发现两个中大猪栏约150斤重的猪发病,即每头每天肌注阿莫西林和清开灵,连续3天,患部涂碘甘油,防感染和退热,全群拌料投抗病毒一号(纯中药)和水溶性阿莫西林3天,同时加强消毒,从始至终控制,仅这两个栏的猪发病,其他的均未感染。而另一个固执的养殖户的猪场发生疑似口碲疫,不理不问不防不控,一周内全场感染,损失很大。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处理并不见得多复杂,而后者不做任何措施也不见得多省心。因此,作为养猪人,对疑似口碲疫的防控不论何时都应认真对待,不应疏忽大意;为了提高专业水平,我买了本《猪业观察》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