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2|回复: 3

[技术应用] 【济心斋】通过中医治疗经验探讨治疗无名高热行之有效的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9 11: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两年高热病肆虐猖獗,对养殖业造成了沉重打击,讲到高热,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对高热的诊治,中西医学有不同的方法。但两者相比,中医诊治高热更富有特色。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你想有几种方法?


    我想至少有3种:首先,要把炉火关掉,以减少产热,这叫“釜底抽薪”;其次,应把壶盖打开,或将开水搅拌,以增加散热,所谓“扬汤止沸”;再次,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甚至冰块,所谓“热者寒之”。


    其实,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这里我们可以从成熟的中医治疗经验中借鉴方法应用到兽医治疗中。下面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1、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2、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二是升散退热法,适用于内有郁热的,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3、热者寒之法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上述三法皆宜于实热证,不宜于虚热证;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如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应用则退热效果会更好。另外,高热大汗时,中医并不主张用冷敷法,以免影响出汗,反不利于退热。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无名高热病是破坏机体免疫系统,抑制免疫功能,导致并发多种疾病。使用的西药比较复杂,治标不治本,反复发病,使用的药物越多肝的解毒和分解药物的能力越低,部分药物变成毒素,损害肝脏加快病变,药物经肾排泄引起肾病变。因此使用各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用药越多的猪场死亡越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3-10-19 17: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懂,中医太高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9 20: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地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0 10: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之所以在畜禽上应用不是很广泛,主要还是中医是个体调理,而现在养殖是群体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 00:3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