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2|回复: 1

[养猪技术]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3 1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品牌畜牧网讯:
  病原特点 造成猪发病的病原为RNA病毒中的一种冠状病毒(PEDV),具有囊膜和纤突,容易被多种消毒剂灭活。经典毒株对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最新的变异毒株主要对新生仔猪易感,其他猪不容易发生。病毒经口鼻进入小肠,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增殖,进而造成细胞损伤,猪只出现严重腹泻。该病毒多经发病猪的粪便排出,运输车辆、发病猪舍员工的鞋子都可以成为传播媒介。该病可以与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进而造成更为严重的腹泻。

  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自然感染潜伏期3天~5天,大流行期间病毒数量多可以缩短到15小时~30小时。经典毒株造成的发病表现为腹泻、水样腹泻、黄色或灰色、呕吐,小猪可能出现脱水。成年猪通常只表现厌食、呕吐、沉郁等。剖检病死猪主要病变发生在小肠里,小肠膨胀,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个别猪小肠黏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变异毒株主要造成新生仔猪发病,病变特点同上。

  对于新生仔猪腹泻大流行的分析母猪初乳中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G,不含或很少有IgA,IgA浓度伴随IgG数量减少而增大,仔猪出生36小时后开始在肠道表面积累IgA,到第四天才会积累较多的IgA,形成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也就是说其实出生3天内仔猪可以抵抗全身感染,但是肠道黏膜保护力几乎为0,难以抵抗肠道病原对于肠道黏膜的侵袭。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自然潜伏期为5天,变异后病毒毒力增强,在大流行时猪场有很多病毒,仔猪一出生就被感染大量病毒,潜伏期缩短,3天时就大量繁殖,抢先一步占据大部分肠道细胞,进而猪出现剧烈腹泻进而脱水死亡。

  预防

  当前形势下主要应加强对于新生仔猪的预防工作,原则只有一个,想方设法增加新生仔猪的肠道保护力,降低感染及继发感染的压力。

  1.产前30天左右免疫2次腹泻灭活苗,母猪产前20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奥来可(1公斤拌料1吨),增加母猪奶水质量特别是抗体总量。

  2.仔猪出生后尽快吃初乳,增加自身抗体含量。

  3.对于已发病猪场将母猪分娩改在配种舍,减少定植在仔猪体内的病毒数量,在仔猪满4日龄时再将仔猪转入哺乳母猪舍,同时要每天及时清除病猪粪便与消毒,减少病毒数量。

  4.进行围产期保健,减少母猪仔猪发病时继发感染的压力,雅博25克+利呼宁10克+聚能星5克/头/天,分娩前后各用5天,同时产床在使用前一定要彻底消毒,母猪上产床前一定要对猪体消毒,仔猪吃奶前也要对奶头消毒。

  治疗

  1.仔猪发病后立即注射抗病毒药物。

  2.提前制备流行性腹泻的卵黄抗体,发病时立即给每头仔猪灌服。

  3.对于脱水的猪进行腹腔补液。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3-9-13 13: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有卵黄抗体,用最近流行的毒株做的,效果嘛不是太理想。最近好像发病又少了点,不知道今年冬天会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04:0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