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4|回复: 0

[饲料] 废秸秆成了好饲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 10: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午收结束后,不少村民家中堆满了收获的粮食,而家住颍东区正午镇吴寨村的周敏修,却成车地往家拉大家都看不上眼的秸秆。

  “这些秸秆都是2毛钱一斤收来的,要不是仓储空间有限,还会多收一些。”站在一个体积庞大的麦秸垛前,周敏修告诉记者,他于2012年创办了一家大型养牛场,附近村民地里的秸秆,就成了他用于喂牛的好饲料。“大家都感觉秸秆没啥用,有人收完庄稼后就直接在地里烧了,我觉得可惜,不如加工后喂牛,既营养又环保。”

  不曾想,周敏修这个不经意的想法,却给当地群众的生产习惯带来不小的改变。“秸秆处理很麻烦,不少人都是直接在地里烧了。自从周敏修等人的养牛场、养羊场开办以来,废弃秸秆就有了用武之地。”吴寨村村民李其仁表示,把秸秆顺手卖掉,比在地里烧掉好多了。

  “自从俺的养牛场开始收购秸秆后,附近不少群众都争相把地里的秸秆拉来卖钱,有的甚至从好几里地外送到咱养牛场来。”周敏修介绍说,现在当地还出现了秸秆经纪人,群众不用自己动手,这些经纪人会上门把一家一户的秸秆收购装车,送到养牛场来。

  记者采访时发现,在吴寨村附近的田地里,很少有秸秆焚烧的痕迹。“这就是经济利益引导的效果。”正午镇纪委书记王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名专门从事秸秆收购的经纪人,一天可以收购秸秆4000斤左右,按照养殖场每斤2毛钱的回收价格,除去车辆燃油等费用,每人每天可获利200元以上。而普通群众把秸秆卖给经纪人,一亩地最少也能挣几十块钱,对他们来说,出售秸秆仅仅是“搭顺风车”的事,不仅不用自己出力,反而能从收割后的田地里再赚些钱。

  “既然能卖钱,农民当然不愿意在地里烧掉了。”王辉介绍说,通过秸秆“搭车经济”的引导,在今年午收季节,吴寨村没有出现一处焚烧秸秆的现象。

  秸秆“搭车经济”让群众在收获粮食丰收之余,又赚了一笔额外收入,也让养殖企业尝到“甜头”。周敏修告诉记者,他的养牛场目前存放秸秆量有4000立方米,相对于其他饲料,秸秆价格划算,喂养效果好。

  “我准备再添置几台秸秆打捆机。”周敏修告诉记者,随着养牛场存栏肉牛不断增加,他计划购买专业设备将秸秆简单处理、存放,进一步扩大收购量,在保证使用的同时,也让群众得到实惠。(来源于:阜阳日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3 16: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