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3|回复: 0

[新手报道] 冠菌道对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有效防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4 14: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仔猪腹泻病卷土重来。呈暴发性流行,发病面积广,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差,疫情反复发生。猪场哺乳仔猪、母猪、保育猪、肥育猪先后全部发病,7日龄内的哺乳仔猪死亡率甚至高达100%,不少猪场产房无仔猪。其他日龄猪发生腹泻,虽然死亡率低,但饲料报酬降低,影响生长速度和出栏时间,抗病力也降低。
一、病因及流行特点
关于仔猪腹泻的病因,业内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造成当前仔猪腹泻和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流行性腹泻病毒(含变异新毒株)和传染性胃肠炎这两种病毒分别先后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而引起的。有的猪场病程持续3个月之久,连绵不断。今年3月以来,天气虽然转暖,但仍然有猪场开始发病,其他因素如天气寒冷、霉菌毒素中毒、免疫抑制性疫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也可诱发和加重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2-36小时,比传染性胃肠炎稍长,仔猪最早于2日龄发病。本病最主要的症状是水样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极其相似,传播速度相对较慢(通常需要4-6周才能感染不同猪舍的猪群,甚至有的猪舍的猪群仍未感染)和哺乳仔猪死亡率稍低。哺乳仔猪感染后,厌食,精神萎顿,在吮乳时突然呕吐(但不是所有仔猪都有呕吐症状),接着出现腹泻,腹泻开始时排灰黄色或灰色黏稠便,并快速发展为剧烈水样腹泻,气味腥臭,体温正常或稍高(38.5—40.6)。水样腹泻导致仔猪严重脱水和畏寒,迅速消瘦,运动僵硬,最后体温下降衰竭死亡。
一般情况下,7日龄以内仔猪,常持续腹泻2-3天后因脱水而死,死亡率有时高达100%,10日龄内死亡率达80%。15日龄以上的仔猪死亡率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30%,日龄较大的仔猪多数在1周后康复,但耐过的猪体质虚弱,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受阻。保育猪、架子猪、肥育猪和母猪急性暴发时,1周内全群都可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呈水泥浆样。常见精神沉郁、厌食。在育肥后期,流行性腹泻感染引起的疾病比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更为严重,体重迅速减轻,但通常具有一过性特点,大多数经4-7天后不治自愈,仅有1-3%的猪急性死亡。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一般表现为厌食,水样腹泻或排软便,可很快自愈;有的乳房蒌缩和产奶量减少;有的仅表现短暂的食欲不振和呕吐,也有的甚至不出现腹泻症状。暴发过急性腹泻的猪场,仔猪在断奶后2-3周可能出现持续性腹泻,新引进的猪只也可能相继发病。
三、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各年龄段的猪都可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临床症状(呕吐、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和剖检变化(小肠膨胀,肠壁菲薄内有大量水样液体)可以做出疑似诊断。本病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技术:病原学诊断、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四、哺乳仔猪治疗方法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抗菌药物可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加强护理、提供充足饮水和采取对症疗法,可防止哺乳仔猪脱水和酸中毒,减少死亡,促进康复(仅供参考)。
中药微生态预防保健方案:
1)应用冠菌道-活菌包被肠溶胶囊,恢复消化功能、抑制有害菌繁殖、修复受损肠粘膜。饮用或灌服口服补液盐。
2)“本草倍利康”饮水至出栏。
2)断奶-30公斤,“猪康肽”与“清瘟猪肽”交替使用,0.5%拌料,每月三次,每次三天。
五、综合防控
做好疫苗免疫接种
目前尚未研制出变异了的流行性腹泻新毒株商品化疫苗。可选用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活疫苗或灭活苗(弱毒活疫苗优于灭活苗),也可选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三联弱毒活疫苗。推荐的免疫程序是:
1生产母猪:9月底或10月初,先首免1次,然后于产前20-30天加强免疫1次,可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防止相关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2)后备母猪群:9月和10月普免2次,然后在产前20-25天再加强免疫1次,提高初乳中抗体水平,为哺乳仔猪提供更长期的被动免疫,并要保证吃足初乳。同时,对初产母猪还要接种好仔猪大肠杆菌病多价基因工程疫苗,以减少细菌性因素的危害。
(3)生产公猪:9月和10月普免2次。
(4)仔猪:9月底或10月初,对全场所有的越冬仔猪普遍免疫1次(11月底能出栏的肥育猪可不免),间隔3-4周再加强免疫1次。
加强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通过疫苗接种只能减少易感猪群的数量,不能过于倚重疫苗。还必须严格封闭猪场,并做好灭鼠、除蝇、驱鸟等工作。加强平时的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坚持自繁自养,严防从发病猪场引进处于潜伏期或排毒、带毒的种猪,引种后至少隔离饲养1个月后无病方可混群。规模化猪场最危险的传染源是来自场外的运猪车辆和出猪台,有条件的猪场应在远离出猪台的地方建一个固定的车辆消毒场地,并配有车辆清洗、消毒设备,清洗后用3%火碱水加强车辆消毒。饲养人员不得进入出猪台,每批猪出售结束后应立即组织后勤人员对出猪台彻底消毒。病死猪应深埋或无害化处理。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
小猪出生后6小时内要吃足初乳,以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尽量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至少保证产房和保育舍全进全出,寒冷季节要做好防寒保暖,同时要保持干燥。严把饲料原料采购关,不饲喂发霉饲料,饲料中应添加“霉立肽”。
流行性腹泻暴发时的应急处理
1对已发病的猪场,可选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活疫苗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弱毒活疫苗,对临产前20天以上的未腹泻的怀孕母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必须后海穴注射,同时灌服“冠菌道”每天2
2对已发病猪场的初生仔猪实行乳前免疫,即没吃初乳前先免疫,分别口服和注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弱毒活疫苗,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0.1头份(稀释好的疫苗要在1小时内用完),1小时后再吃奶;对2-3日龄仔猪可分别口服和后海穴注射0.2头份,同时灌服“冠菌道”每天1。可有效减少腹泻造成的损失,即使出现腹泻,症状也较轻微。
3立即隔离病猪,用3%火碱水消毒猪舍、运动场、用具、车辆等,严禁饲养人员窜舍,以防交叉感染。
4人工感染妊娠母猪。对于流行性腹泻变异株、嵴病毒、杯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对于因未免疫或者免疫失败造成病毒性腹泻急性暴发的猪场,为将哺乳仔猪死亡率降到最低,可对11月至3月期间分娩的、临产前半个月以上的怀孕母猪或空怀母猪进行强毒人工感染——“返饲法,将含有病毒的病猪的粪便或采集2-5日龄发病症状典型的小猪的小肠包括内容物剪碎后(发病24小时内采集的病料最佳)拌在饲料里饲喂空怀或怀孕母猪,或将发病小猪的小肠结扎后连同肠内容物加适量的生理盐水,用不能加热至沸的那种普通豆浆机制成匀浆饲喂母猪(1头仔猪的肠管可返饲3头母猪),连续饲喂2-3天,间隔3周后再返饲1次。母猪经感染后15天便能激发母猪产生抗体和乳汁免疫力,并通过初乳传递给哺乳仔猪,仔猪经被动免疫后可持续到断奶而不发病,并能缩短本病的流行时间。对临产15天的怀孕母猪只能返饲1次。返饲法有一定的散毒风险,可使得强毒持续存在,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办法。提示注意对于临产15天以内的母猪不能采用此法,因感染后15天内的乳汁带毒。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31 08:5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