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对我们来说已并不陌生,自从今年3月底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3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后,国内媒体对禽流感的曝光率逐步加大,市民也开始认识到禽流感的可怕,随着感染病例死亡数不断的增加,国内禽业似乎也被禽流感拖进“死亡”的漩涡中。
禽业受到重创
1、 各地活禽交易市场被纷纷叫停 4月5日起,上海、南京、江苏等地的活禽交易市场被纷纷叫停,交易区内所有禽鸟被先后捕杀,上海当日累计捕杀20536只,并对扑杀的禽鸟、禽鸟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以及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带病毒采样鸽子的来源进行跟踪调查,此后随着疫情的不断恶化,国内其他省份根据当地及周边疫情情况,纷纷选择了关停或加强管理等方式来抑制疫情的进一步扩大。
2、 农贸市场活禽摊位无人问津 疫情爆发之后,国内各省市农贸市场的活禽摊位几乎无人问津,时间拖的越久市场人气越差,据一些经营活禽交易的摊主介绍,正常情况下,一般每天都能卖出几十只家禽,而现在基本上没人会买,一位姓张的摊主说:连鸡蛋的销量都少了很多,更别提活禽了。整个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区的顾客基本上没有,剩下的只是一些摊主在这里静静的守候着。
3、 养殖户亏声一片 此次禽流感疫情对禽业影响巨大,最先受伤的是中小养殖户,中小养殖户养殖技术落后,成本控制相对较差,而养殖大户虽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日子也并不好过,按市场正常的价格来算,一般肉鸡正常批发价格应在13元/斤左右,而现在受禽流感影响价格低至3元/斤也不一定能有好的销量,冷清的市场加上惨淡的价格使得今年禽业市场的夏季似乎有点冷。
政府施救难掌大局
1、 扶持政策逐步出台 禽流感以来,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但依然难挡来势汹涌的“流感大潮”,据了解,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均以政府名义下发专门文件,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扶持禽业饲养,但效果并不如意,中小养殖户的一两块钱补贴也只够维持1-2天的家禽饲料费用,而一些重点的大型养殖企业虽然有15元/只的补贴费用但也只能够持续一个月,疫情所造成的亏损光靠政府来补贴是远远不够的。
2、 行业积极实施自救 积极的行业自救措施伴随着禽流感陆续出台,在大难临头之际,政府鼓励大型养殖企业携手小型养殖户共度难关,此外,一些企业还利用自身资金的优势积极向冰鲜以及食品深加工方向谋求发展。
3、 大局仍不容乐观 由于禽流感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根治,且人被感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百姓对禽类产品依然存在很大的抵触情绪,市场上还是“谈禽色变”,所以仅仅靠政策救济是无法挽回禽业损失的,我们还需等待疫情被控制的消息,只有疫情得到了控制养殖业才会从这个阴霾中慢慢走出来,才会慢慢脱离这个“死亡”的漩涡。
产业结构调整给予禽业新的希望
值得庆幸的是,禽流感给饲养业也带来了积极的一面,由于我国近几年禽业发展速度较快,各地的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生,其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参差不齐,产业集中度低给禽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一些技术落后且规模相对小的企业逐步被大企业所吞并,从而使得行业产能得到从新组合。
禽流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此次流感疫情除了给我们留下了经济上的损失外,更多的应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思考,建立完善有效的防疫系统,是保障企业利益的关键,完善畜牧业保障机制、补贴制度;加大保险力度,增强畜牧业的抗风险能力,只有形成完善的行业机制才能使得行业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
(本文章由畜牧人网站编辑3原创,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并无实际指导意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