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扩散的H7N9禽流感疫情在危害人们健康的同时,也祸及大量家禽。成批的家禽被扑杀,活禽交易市场也被迫关闭,产业受到重创,养殖户更是损失惨重。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政府补偿制度,说了多年的农业保险也没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搞养殖,基本还是“靠天吃饭”。疫情面前,如何让养殖户们不再“受伤”,如何补偿他们才最有效最合理?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是如何做的。
加拿大:按家禽市场价补偿
虽然已时隔9年,但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菲沙河谷地区的家禽饲养场场主雷·尼克尔来说,2004年那场突如其来的H7N3禽流感简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梦,如今谈来仍令他感到心有余悸。“家禽死亡如此之快,简直令人心悸,我们在几天之间便失去了所有的家禽,”现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家禽协会主席的雷·尼克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在这里爆发的禽流感后来发展成高致病性,绝对致命。”当年2月,联邦食品检验局在无法确认疫病成因的情况下,下令将该地区42家饲养场约1900万只存栏家禽,绝大部分是鸡,全部扑杀销毁。
在对当年这场被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家禽协会定为“紧急状态”的禽流感应急处置中,尼克尔对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在当时危机处理中所表现出来的快速果断行动表示赞赏。
“省政府帮助组织建立起一支‘应急小组’,进驻到我们这里,帮我们承担了大量的扑杀处置家禽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太艰巨了。”他说。在扑杀家禽之前,一个重大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蒙受损失的饲养场主们将会得到什么样的补偿。尼克尔说,因为有联邦政府牵头,当时每个相关的人都心里有底,在疫情爆发后的6个月之内,饲养场主们的损失均按当时家禽的市场价得到了赔偿。
尼克尔坦言,必须要有联邦政府对赔偿的承诺才行,否则饲养场主们定会起来抵制任何对家禽的扑杀。
除了对扑杀的家禽进行补偿外,清理、消毒等善后工作也须得到补偿,“不过,这部分依靠保险赔偿就可以对付过去了。”尼克尔说。而对于扑杀的那些并没有致病的健康家禽,对于饲养厂主也是一大损失,这部分则由家禽行业协会来赔偿,“我们也有一些行业的补偿金来确保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同一个公平的游戏场上。”尼克尔说。
此后,在饲养场主们花了300万加元(1加元约6.10元人民币)对所有受传染的饲养场地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消毒之后,他们才获准继续开始饲养家禽。
即便是在H7N3禽流感爆发的日子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家禽供应并没有中断,市场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因为公众不断地被告知整个疫情的发展和控制的进程。而所有的饲养场主也在18个月至两年的时间内恢复了全能力生产水平。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