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是水栖的低等脊椎动物。全世界已发现的鱼类22000种,他们在进化系统上,历史悠久,支派很多,在生殖进化过程中,为延续后代,以巨大数量的卵子,来使后代赢得较多的生存机会。因此具有很高的潜在产卵力,大部分鱼类每年产下千千万万的卵,如果环境不部分损害其卵子孵出的幼鱼,鱼类将充斥整个世界。
关于鱼类的生殖有多种分类方法:
法一、分为三种类型
1.卵生
卵生(Oviparous)受精卵在母体外直接发育为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的卵排出体外前已经受精,或在排出体外后受精。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全靠卵中所含的卵黄、蛋白为营养。卵生型在动物界很普遍,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都是卵生。
如:绝大部分鱼类,牙鲆、鲤鱼、金鱼、鲽类、马鲛、鲬(辫子鱼)
观赏鱼种的蝶齿鱼(Pantodon buchholzi Peters)栖息于热带非洲淡水中,雄鱼臀鳍变粗大,适于交配,体内受精,精子可保存在母体内部,因此,在以后的各次产卵,不必再受精。
2.卵胎生
卵胎生(Ovoviviparous)动物的受精卵虽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才离开母体,但其营养仍依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营养关系,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情况。
如:软骨鱼类的锥齿鲨、星鲨、六鳃鲨(我国南海,罕见)、扁头哈那鲨(黄渤海产量较大,体长2-3m)、皱唇鲨(俗称九道箍,分布于中国沿海,每产10-20仔),锯鲨等多种鲨类。鳐形总目除鳐科(何氏鳐、孔鳐俗称老板鱼)是卵生外均为卵胎生。胎鳉鱼类为卵胎生(观赏鱼中的孔雀鱼、剑尾鱼、玛俐鱼、食蚊鱼)。
3.胎生
胎生(Viviparous)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为胎儿才产出母体。胚胎通过胎盘或类似胎盘的衍生物自母体获得营养,直至胎儿出生时为止。
如:真鲨科中除鼬鲨为卵胎生外都是胎生,具一卵黄胎盘,一次产1-2个,多者可达135个仔鲨。还有分布于黄海和东海的我国特有的阔口真鲨,双髻鲨(每产15-31个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