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保健 = 慢性自杀 (栾德乾2010-04-26)
接(连载3),更多的黑幕被揭露,如高热病等
当前疾病预防模式的穷途末路(越防越病) 当前的疾病预防模式却迷信于“疫苗兽药消毒剂”等人为干预手段,而忽视了动物自身的免疫机制才是防病的主力军。因为抗菌素药物和消毒剂的滥用,特别是经常性的抗菌素药物保健,造成动物免疫力的持续削弱和病菌的耐药性增强,使得猪形成了药物依赖症,同时也使疾病治疗的疗程长、药物使用量大,治愈率低。最终结果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治疗大量用药,预防也大量用药。而病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这种局面,广大养殖老板们是否意识到?广大药厂的老板和专家们是否也意识到了?这种局面又是谁希望看到的呢? (图4)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落后就要挨打,无知就要受骗。自从兽药界发明“药物保健”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以来,全国各地的 养猪场老板反复被请去吃饭听课,还发礼品。一时造成“谁不会用药物保健谁就落后、谁就老土”的态势,笔者也经常听到很多养殖户说过“现在养猪,不舍地买药就防不住病”的所谓肺腑之言。 但是舍得用药就能防住病吗?为什么2002年以前,我们全场药费平均到每头出栏猪上不到5、6块钱就够了,而现在50-60还防不住病?按理说,药物如果能防住病,药费增加了十倍,疾病应该少十倍才是,为什么反而更加厉害了十倍呢?结果只能是猪没养好,很多药厂、药商或其聘请的所谓专家教授,却得以迅速发财,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我们广大养殖场老板,不能谁来讲课就听谁的,盲目崇信所谓的专家教授。因为专家教授来讲课多数是药厂请来的,不是你养猪场请来的。我们自己要学科学、懂科学,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观念,养猪要实现安全养殖,不见得非要花费很多钱才能防住病,懂得疾病防治的真正知识,可能很简单的方法,花很少的钱就可达到目的。 要真正有效预防疾病,实现安全养殖。养殖业首先要进行理念革命,抛弃传统的错误观念,树立“免疫为本”的新理念和新理论技术体系。从宏观的全局入手,逐步深入到养殖操作细节的一线,循序渐进,才有可能到达安全养殖的彼岸。笔者所从事的所谓[新生态养殖]事业,就是养殖革命大军中的一员,我们迎着风雨,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为开创安全养殖的新世界而不懈努力!我们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会使真伪自辩! 观念错误了,导致更多的错误行动,最终得到的是失败的结果。现在所谓的新疫苗、新兽药的不断研制出世,根本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的养殖危局。药物保健的观念不革掉,就永远走不出疾病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四、 没有药物保健,就没有高热病 高热病是2006年以来的新名词,很多专业人士认为该名称不科学,甚至不负责任。2007年权威部门认定“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是元凶。笔者认为既然大家习惯了“高热病的称呼,就顺应潮流,也方便上下沟通。 高热病本身不必详说,笔者这里暂且给高热病定个范围: (1) 高热症状:严重的炎症反应,高烧不退,脱水衰竭。 (2) 多重感染:至少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3) 恶性死亡:超过20% 凡符合以上三个标准都可以称作“高热病”。 而实际上,高热病的本质就是“免疫崩溃”,是药物保健的典型产物。自06年以来,笔者一直在养殖一线服务,在很多地区很多猪场的观察分析基础上,发现一些规律现象:从不同的区域看,高热病往往成片爆发,哪里药商药物保健推广的好,哪里发病越早,损失越大;不同猪场对比,那个场药物用得越多,哪个场死亡越多;而在推行“免疫保健”产生较高群体免疫力的猪场或区域,成了高热病泛滥中屹立不倒的孤岛。在猪群中,既无母源保护,自身免疫机能最低的保育猪死亡最多;尤其因药物保健造成免疫发育迟缓的保育猪几乎死光。没有药物保健的猪场,有的也几乎全群发病,但混合感染少,抗菌素等药物治疗有效,死亡率低,称不上“高热病”。药物保健的猪场往往多重感染严重,药物治疗无效,而且出现药物治疗加速加重死亡现象。 笔者从[新生态养殖]的理论角度分析,药物保健是高热病的根本原因。药物保健的两个反向螺旋效应,使低下的免疫力在病毒的感染下,一触即溃,继而动物能接触到或体内已有的病原体都会趁机入侵感染,多重感染而且势不可挡,脆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慢而无力。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几乎全是平日药物保健培养的耐药菌株,治疗无效,最后动物不可阻挡地走向脱水、衰减、死亡的末日。 因此笔者认为没有2002年以来的“药物保健”的疯狂流行,就不会有2006年以来的另全国养猪业谈虎变色的高热病,死亡惨重,损失巨大。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不言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