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对CPI的影响 2011年CPI权重调整后,肉禽及其制品占食品部分的比重为22.68%,而猪肉在肉禽及其制品中的占比约在45%-52%,猪肉占CPI比重约为3.03%。2005年以来猪肉价格与CPI同比的相关系数为0.882,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背景:
生猪养殖行业受供给波动、需求变化影响较大。生猪的自然生长周期较长,且企业决策周期较长,在繁育过程中容易受到疫病影响,因此生猪养殖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较大。
一个万头猪场的场长年薪基本在10万元左右,10万头猪场场长的年薪则要达到50万以上。而要培养一个万头猪场的场长至少要3年以上。
新一轮猪周期魔咒来袭
近日,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养殖户面临深度亏损,已经开始抛售母猪。过往猪价暴跌之后必有暴涨,如果养殖户继续亏损,市场信心难以恢复,价格暴涨为期不远,届时CPI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从养殖规律看,母猪高存栏将导致6个月后生猪的高出栏。2012年9月后母猪存栏超过5000万头高位,往后延6个月,即从2013年3月起刚好进入生猪高供给状态,这是最近猪价大幅下跌的最重要原因。
最近10多年中国生猪价格频繁出现的周期性波动,被称作“猪周期”。根据生猪养殖周期,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大约需要2-3年。亏损期基本出现在春节之后的两个月,到当年国庆节价格才会回暖。
虽然从2007年开始,国家加强了对于生猪市场的调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疫病防疫补助等。但是猪周期依然在继续。通常来说,养殖户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
目前正进入猪周期的下行阶段:生猪存栏量较高导致猪肉价格上涨乏力,而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却推升了养殖成本,养殖户盈利下降,导致养殖户宰杀、抛售母猪。随着存栏量回落,价格下行压力缓解,猪周期面临新的上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