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保健 = 慢性自杀 (栾德乾2010-04-26) 在养殖业中,抗生素等药物被用作促生长和所谓的防病保健,是由来已久的,而且普遍存在。但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不但导致了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动物免疫力日趋下降,而且会使养殖场陷入一个慢性自杀的死圈。更严重的灾难是造成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危害人类的健康。时至今日,所谓“药物保健”已经使养殖业走到了疾病肆虐不止的灾难性境地。 对于药物保健,笔者提出四个论点: (1) 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 (2) 慢性自杀的死圈:药物保健如吸毒 (3) 没有“药物保健”就没有“高热病” (4) 药物保健 = 慢性自杀 药物保健=慢性自杀,不但是养殖业的慢性自杀,更可能是人类的慢性自杀。笔者在这里主要从[新生态养殖]的理论角度来分析,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一、 药物保健的由来 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诞生以来,动物使用抗菌素与人使用抗菌素的历史几乎同步。抗菌素在养殖业的全方位推广使用,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使得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成为可能。在光辉的1950、60年代,抗菌素在治疗上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可谓功成名就。继而以低剂量长期饲喂,为达到促生长目的所谓抗菌素促生长药物,在短期内也取得了眼见为实的好效果。 但数十年过去了,抗菌素促生长药物效果越来越差或几乎没有效果,而副作用却越来越大了。本来用来治病救命的治疗用抗菌素药物,也是如此。不得已新一代抗菌素被要求越来越快地推出,却被细菌更快的耐药变异越来越远地抛在后面,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因耐药菌株的感染而无药可救,“超级病菌”事件亦将越来越多地出现。 近几十年来,滥用抗菌素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合理使用抗菌素?”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和讨论。在这方面,欧盟走在全世界的前头,欧盟1998出台法律,严格地限制了抗菌素等促生长药物在饲料中的添加(只允许莫能菌素等4中抗生素,有条件的阶段性地在饲料中添加使用),2006年更出台法律,严禁饲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促生长药物。 我国养殖业在使用抗菌素等药物方面,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简单治疗阶段,品种少,用量少。抗菌素促生长药物在我国的规模使用始于1990年代,在外资饲料企业的带动下,中国进入了饲料工业化时代,抗菌素促生长药物也开始全面使用。本来我国抗菌素促生长药物的应用时间短,但近几年养殖业疾病泛滥,抗菌素耐药性等副作用却异常严重,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笔者认为其与2002年以来风起的所谓“药物保健”有着最主要的关系。 所谓药物保健,就是通过一定的药物使用,达到保护健康的目的。而养殖业近年来兴起的药物保健又是以使用抗菌素药物为主的。药物保健起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欧洲稍纵即逝,处于千夫所指和违法的境地。在美国很响亮,虽然药商利益集团影响力使然,使用广泛却有所节制。但在当前的中国,虽然起步晚,却不加节制,乃至疯狂成灾。 药物保健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抗菌素等药物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没有预防疾病的功能,根本不能与保健划等号。但利欲熏心,2002年上海某著名外资药厂开始大规模地在全国各地以研讨会的形式,大肆兜售其所谓的“药物保健”,其销售额遂打着滚地往上翻,暴利狰狞!随后全国数千家药厂纷纷效仿,风起云涌,一时有了“谁不会药物保健,谁就老土,谁就防不住病”的豪言壮语,药物保健遂风行于中华大地。 针对药物保健,笔者通过与一线养殖场养殖户大量的接触和大量的实例调查,提出几个问题: *药物为什么不能保健? *为什么药物用的越来越多,病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药物保健用得越好越久,疾病爆发越频、损失越大呢? *02年兴起药物保健与06年发起的高热病有什么关系? 这些,笔者将在下面几段文章中详细阐述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二、 药物保健“反向螺旋效应”:为什么药物不能保健? 1、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 在这里,就对病毒病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而论,我们将动物健康比作一架空中运行的飞机,病原体和免疫力是这架飞机的两个翅膀,在普通正常情况下,动物自身千万年进化出来的免疫机制是足以抵御和适应病原体的侵害,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是平衡的,动物健康这架飞机运行平稳。 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示意图(图1) 但我们现在用的是工业化养殖模式,动物免疫机制和其生活的外部环境不相匹配,如高密度、高浓度病原、人工营养、人为应激、毒素等不利因素,动物表现为免疫力对病原的相对弱势,这导致动物发病次数增多,损失加大。另外动物的遗传育种,加剧了这种弱势。因为其倾向于对生产性能的选择,忽视了对动物免疫机能的遗传保护。 面对这种相对弱势怎么办?两个方向,一是以[新生态养殖]等为代表的观点,主张以保护和扶助动物自身免疫机制的健康为主,强调顺应和利用自然生态,主要发挥动物自来就有的免疫力来预防疾病。这种理论虽是新生力量,但声音微弱,非主流,极少为业界所重视;另外一个观点是广泛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保健和消毒剂,试图消灭病原微生物,而达预防疾病的目的。这种理论声音宏亮、畅通无阻,也顺应了广大养殖业者的惯性思维,似乎成了养殖业必须的教条,在全国的广大宣传阵地上成为主流。 但这看似科学的方法,却恰恰违反了科学,是伪科学。长期使用抗菌素等药物保健,会产生“反向螺旋效应”,使动物健康这架飞机的平衡被打破,最终坠落,越防越病,恶性循环: 在抗菌素等药物保健的干涉下,暂时降低了病原菌的浓度,动物在眼前和表面上获得了暂时的安定,但长期下去,一方面病原菌等耐药性越来越强,病毒等因药物和消毒剂的滥用也会促进变异,所以病原体的毒性和侵害力也变得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动物自身的免疫机制,却变得越来越弱,如黏膜屏障、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都被削弱,动物反而变得越来越易感。 对于动物健康这架飞机,以上两方面构成了“反向的两个螺旋”,这就是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一个越来越强,一个越来越弱,平衡打破了,动物健康这架飞机就要坠落。正是这种不平衡的“反向螺旋效应”造成了现在养殖业疾病频发、恶性死亡的危难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