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2|回复: 3

[饲料] 农业部已停批有机胂生产申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6 09: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猪业滥用有机胂添加剂……广东15个大型养猪场附近甘薯总砷超标3-6倍,鱼塘里的鱼脑也超标了。”新浪认证网友董良杰近日一条微博引发人们对猪肉安全的疑问。有农业专家解释,猪饲料使用有机胂添加剂经过国家批准,猪本身对这一添加剂基本不怎么吸收,但确实存在环境风险,农业部已在控制使用这一添加剂。

  广东7城15猪场样本砷超标

  “董良杰”发布的上述微博,信息来源于发表在生态学报的学术论文《有机胂饲料添加剂对猪场周围及农田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论文发表日期为2006年1月。

  该论文样本取自15个万头猪场,分别位于深圳、清远、云浮、阳江、江门、东莞、佛山等7市。样本包括猪场内的甘薯地土壤、甘薯、养猪场附近的鱼塘和鱼、使用猪粪作为肥料的水稻等。

  论文结果显示,甘薯地土壤砷含量平均值为38.83m g/kg,远大于我国自然界最高砷背景值15m g/kg;甘薯根的总砷含量已达国家规定最高检出限(0 .5m g/kg)的3~6倍;鱼塘里鱼的肌肉组织中的砷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但脂肪、鱼鳃、鱼脑、内脏中的砷含量却远远超标,其中内脏超标约6-10倍。

  该研究认为,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养猪场长期使用含有有机胂成分的“阿散酸”为饲料添加剂,猪吃了之后,通过排泄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砷污染。论文称,这些大型养猪场的废水经过三级处理,而国内绝大多数养猪场污水是直接排放,因此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可能通过食物链传导给人

  南都记者联系到论文上的署名作者之一、华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研究所的孙永学教授。孙永学说,文章是华南农业大学一位学生的博士论文。他介绍,“阿散酸”是一种可以促增产的添加剂,因此国家在1996年批准允许使用。其中的重要成分就是有机胂,适量使用没有什么问题。但经过转化变成无机砷,毒性就会相对较大。虽然一个是“胂”一个是“砷”,实际是同一种东西的两种形态。

  2006年的实验结果今天还有没有参考意义?孙永学教授表示目前缺乏数据。

  南都记者查阅学术文献资料发现,有研究显示,有机胂进入动物体之后,吸收率不超过20%,绝大多数都会被排泄到自然环境中。鱼、甘薯、水稻等对砷进行富集吸收后,就很有可能直接传导给人类,继而威胁人类健康。

  权威说法

  猪肉安全 环境风险存在

  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振灵教授说,国家批准使用“阿散酸”,肯定是通过了很多的评估。如果完全按照规范使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由于我们国家的养殖模式不同,加上可能会存在的滥用情况等,实际确实带来了环境风险,但也没有足够的数据能够让农业部作为取消这一添加剂的理由。

  曾振灵说,猪本身对这一添加剂基本不怎么吸收,通过粪尿排出去,而我国很多养猪场的粪尿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了,或者直接做肥料,因此确实存在环境风险问题。“农业部已在控制使用,新申请生产的厂家都没有得到批准。”

  知多少

  无机砷和有机胂,两类物质不同,“砒霜”属于无机砷,剧毒;有机胂是一类砷化三氢衍生物。饲料中加入的是有机胂制剂。由于有机胂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使皮毛润泽光亮等作用,而且也是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但过量使用,又会对动物造成危害,对环境造成污染。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3-3-26 1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赞成此类添加剂的禁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6 1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可怜的砷制剂,对一些特殊的病原菌很特效的,只是被滥用了。遭到今天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9 14: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现在好像也没有文件禁止使用胂制剂,只是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产品中不允许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3 00:1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