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是饲料工业的物质基础。我国原料紧缺,饲料工业发展迅速,需要量大,从而导致原料市场的原料掺假现象十分严重。饲料原料掺假,一般指有目的的,人为的向原料中加入一些非原料本身的物质,来增加其原料的重量和体积,或者改变原料原有的外观,以降低成本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常用的检测方法,除了感官检测和显微镜检测,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检测。感官检测又分为视觉、味觉、嗅觉、触觉、齿觉等检测。 小麦麸 小麦麸即为面粉加工中麸皮之中的较细者,为制粉过程中的副产品。感官特征:小麦麸为淡褐色直至红褐色,依小麦品种、等级、品质而有差异。具有特有的甜香味,形状为粗细不等的碎屑。 显微特征:体视镜下观察小麦麸为片状结构,其片状大小与制粉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麸皮的外表有细皱纹,内表面黏附有许多不透明的白色淀粉粒。麦粒尖端的麸皮粒皮薄,透明,附有一簇长长的有光泽的毛。 品质判断:小麦麸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
小麦麸掺假物的掺假识别 掺假物:小麦麸掺假原料一般为石粉、贝粉、花生皮、稻壳粉、砂土等低价原料。可依其气味、镜检(可观察其淀粉颗粒的形状)及化学方法等来识别。 镜检法:镜下观察若有长而硬没有白面的皮,有井字条纹,则为稻壳粉。 水浸法:此法对掺有贝粉、砂土、花生皮者较明显,取5~10克麸皮于烧杯中,加入10倍的水搅拌,静置10分钟,将烧杯倾斜,若掺假则可见底部有贝粉、砂土,上面浮有花生皮。 盐酸法:取样品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10%的盐酸,若出现气泡,则说明掺有贝粉、石粉。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分辨出原料的颜色是否正常,气味是否新鲜,形状是否与原料本身相同。
饲料镜检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借助显微镜使其所看的物质成一定的倍数放大,便于观察各种原料的色泽硬度、组织形态、细胞形态、结晶形状及不同的染色特性等,对样品的种类和品质进行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