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07|回复: 1

[综合] 温氏集团:家庭农场主的幸福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7 09: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期间,笔者走门串户来到合作养户家里,感受家庭农场浓厚的节日气氛。

  黄植强:继续向自动化升级

  平房刷上了光亮的油漆,红红火火的春联夺人眼球。农历元宵节,走进华农温氏黄植强的家庭农场,只见自动化猪舍里正在消毒,猪舍还加装了自动通风设备,好一派兴旺景象。电视机前的强哥夫妇信步出来迎接,脸上堆满着的笑容告诉我们:今年,收成不错!

  作为集团首个自动化养猪示范户,2012年是黄植强应用自动化、物联网养殖的第一年。“虽然对自动化装备不是十分熟练,但1栋自动化猪舍可饲养1000头/批、年均饲养2批,全年毛利也有近40万元,规模效应十分突出。”老黄补充说,去年用上了自动固液分离机,处理后的干粪成为有机肥用作鱼饵,完全不够供100亩鱼塘,这笔收入若算进鱼塘收入,也不错。

  老黄的家庭农场经营着全自动化、全人工饲养的猪舍各一栋,前者只需1人定时去看看,后者需请2名工人从早干到晚,过去一年他最感慨的就是人力成本:“固定工人最难请,2010年请一对夫妻养猪只需4500元/月,现在6000元/月他们也未必能安心地干下来。再说过去全人工饲养800头/年,不上规模,效益不明显,但光人工成本就占了20%。”老黄有了新的打算:1-2年内,计划把传统猪舍也升级成自动化猪舍。

  董思明:家的感觉真好

  大红灯笼、新春对联,老人小孩吃着瓜子聊着天。大年十二,来到安徽合肥公司董思明养户家里,眼前的情景让笔者感到好不温馨热闹。

  “以前一家在浙沪一带打工,当过鸡贩、饲养员,承包过养鸡场,但在外面挣再多钱,总有游子漂泊的感觉。”在得知家乡有温氏的分公司后,2011年董思明夫妇带着父母孩子毅然回到家乡与公司合作养鸡,投资建了一个现代化鸡舍,并和弟弟一家在附近按江浙房屋布局建了一个四合院,现在跟父母、弟弟一家住在一起。他说:“有家的感觉真好,三世同堂,事业家庭都能兼顾,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董思明的鸡舍和运动场按照1:2的规格建造,配备自动喂料机和暖风炉,去年饲养的第一批品牌肉鸡16000只,毛利达6.8万元。“没想到第一批鸡有这么好的收入。”正在养着第二批鸡的董思明夫妇开心地说出他门下一步的打算:“今年中央1号文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如果土地条件允许,我打算扩大农场规模,一家人通过管理好农场实现增收。”

  周远全:盘算来年美好光景

  “过年咯!”除夕之日,2岁的小可馨穿上了爸妈给她买的新衣、新鞋,今天爷爷奶奶也来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望着不远处鸡舍里即将出栏的鸡群,西南分公司养户周远全欢喜地晒出了2012年的成绩单:15000只/批饲养规模,全年获利18万元。

  与温氏合作第6个年头,周远全没想到2011年从传统鸡舍向家庭农场升级,让养殖效率和经济收入转变得如此迅速。“以前在外打工、承包鱼塘,一年辛苦干下来也不剩几个钱。”不光自己赚了钱,兄弟姐妹跟着他也开始和公司合作,生活水平也逐步改善。看着在厨房里忙碌的妻子,周远全感叹:以前妻子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现在终于让她过上舒心的生活了。

  夜幕降临,周远全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饭桌前,父亲周明远感慨:“过去一碗回锅肉一个闹热年,哪像现在这么宽裕。远志、远忠、远惠家里的鸡正是育雏时,走不开。还有正飞这孩子才19岁,就一个人守着他那鸡舍过年,也不容易。俗话说,赚了钱再苦再累都是甜,跟着公司好好干总会有出人头地。”

  周远全盘算着:这几年生活富裕了,有温氏作后盾,还要继续扩大鸡舍规模,升级自动化装备,开年后要添置1辆小货车,赚回来的钱准备给大儿子正飞买一套婚房。

  此时远处开始传来鞭炮声,周远全惊醒:“1万多只鸡快出栏了,虽做好了鞭炮应激准备,但春节还是不能麻痹大意。”周远全走出房门,大步向鸡舍跑去

  陶国强夫妇轻松过大年

  2月5日,农历年廿五,卖完2012年最后一批肉鸡的陶国强夫妇,正欢欢喜喜地置着办年货。“10年来,第一次可以这么早就闲着和老人孩子轻轻松松地过大年。”

  “今年赚了14万元左右,无论是传统养殖或是在外打工,都无法跟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陶国强妻子笑得乐开了花。2002年开始与公司合作养鸡,中间曾在外务工2年,2011年加入“倍增计划”建设家庭农场。“我们赶上了好机遇,享受了公司最优惠的补贴政策。”陶国强夫妇2012年养了4批鸡,单批最高毛利达3.57元/只,除开拉饲料、打疫苗、抓鸡、保温等费用,算下来有的纯收入也很可观。“不仅比在外面挣的钱多,还可照顾家里的老母亲和小孩。”

  陶国强最欢喜的就是公司无偿为标准家庭农场仔鸡做雌雄鉴别,他记得以前一批鸡得花上一周从早忙到晚才能分完,累的腰都直不起来。陶国强还在鸡舍周围种满了桂花树,夏日可遮阳,还可作为经济林。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3-3-10 21: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中国的国情适合这个家庭农场的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6 22:2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