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财,首先要求知,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才能闯出一番事业并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阜蒙县扎兰营子镇木头规力格村的孙德成向记者道出他靠养猪致富成为科技养猪大户的成功秘诀。
今年41岁的孙德成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开始在家务农,贫困的生活留给他的记忆就是苦,他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那时候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才能致富,过上好日子。
婚后,孙德成了解到妻子家种田打下的粮食就用来养猪,于是孙德成便产生了养猪的想法。在镇、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孙德成通过自筹资金和畜牧贷款建成了2000 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开始了养猪的漫漫征程。
刚刚起步的养猪业,规模不大。2006年他筹资100余万元买来猪崽,建造猪场,当地科技人员给他提供了资料,防疫站的负责人也为他提供了技术辅导,使他在养猪的预防、种猪、繁殖上获得了全新的理念。每天劳动结束,他就和妻子翻看这些资料,探讨各种养猪技术。
在孙德成看来,做买卖谁都没长前后眼,赔钱的买卖固然要少做,但干事情要看长远。2006年,养猪市场不景气,多数养猪户养殖成本与收益基本持平,无利可图还要搭上工夫,许多养猪户纷纷考虑缩小规模,可孙德成却考虑上设备,扩规模。
采访中,孙德成告诉记者:“行情起伏是正常的事情,养猪不能太短视。”于是,他认真总结教训,更加努力钻研技术,向防疫站的同志请教。他重新选择优良品种,加强清洁卫生工作,对猪圈进行一月一次的消毒、清洗。他不断摸索饲料的配方,不断改进技术,总结出用米糠、玉米、麦麸等配出的饲料猪最愿吃,并且成本低廉。在诊病方面,他更是通过长期积累摸索出一套方法,即“一看二摸三听四查体温”。
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到2011年他就养到40多头母猪,年出栏700多头,收入20多万元。孙德成富了,但他心里还有乡亲们。于是,他主动当上了养猪的老师,教乡邻们养猪,把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在他的带动下,周围不少乡亲都养了猪。问起他今后的打算,孙德成说:“我想扩大规模,计划再建一个上万平方米的养猪场。我能够走上富裕的道路,是国家的政策好,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得到了各部门的协助和指导,能有今天也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和理解。我希望在养猪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来源:阜新新闻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