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62|回复: 3

[养猪] 夫妻俩靠高科技养猪 每月达700多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3 08: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10年,我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大了,收入多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松原48岁农民郑贵彬,从以前靠半垧耕地和手艺挣钱生活,到现在成了村里的养猪大户。

  郑贵彬今年48岁,家住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原乡卡伦村。2007年,卡伦村组织成立养猪小区,他第一个报名。在他的带头组织下,村民注册了惠丰生猪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致富。11月13日,本报记者见到郑贵彬时,他正在猪舍里忙活着。

  上个世纪80年代,郑贵彬在教育部门维修队工作,负责给各个学校修理桌椅,“一天工钱是3元,我做了6年。”

  1985年,郑贵彬结婚了,从别处赊来木材,他盖了三间“砖挂面”房子。“耕地少,根本不够种,我又借了6000元钱买辆三轮车搞运输。”郑贵彬说,那时,他天天起早贪黑,之后,又给别人“卖手腕”开货车。

  2007年,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在卡伦村建一批生猪养殖小区。郑贵彬第一个报名,承包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养殖小区。“2007年,我又新盖了200平方米的大砖瓦房,屋里地热取暖,可干净了。”郑贵彬说。

  “就拿我家电视来说,这么多年,从12英寸黑白电视到现在的42英寸液晶电视,可是换了好几茬了。”郑贵彬把电视机打开,斜靠在沙发上笑着说。

  “现在,生猪存栏量每月达到700多头。”郑贵彬说,为了养好猪,他多次到长春、哈尔滨等地学习经验,养猪事业逐渐走上正轨。

  2009年,在松原当地工商部门帮助下,郑贵彬带头组织当时5户养殖户注册了惠丰生猪专业合作社,现已有近百户养殖户加入了合作社。郑贵彬说,现在高科技养猪,整个养殖区只要他和妻子两人就能忙活过来。妻子是厂区饲养员,郑贵彬负责外联,对外销售生猪等。

  目前,郑贵彬正准备引进高科技机器,成立饲料加工车间。他说,未来十年,他希望能将新科技投入到饲料生产中,降低生猪成本。

  来源: 东亚经贸新闻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3: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说现在养猪是很难的事情,很大程度上都是听天由命的,但并不代表着养猪就不能挣钱了,相信还有很多人们是相信这一观点的。

  通过养猪这一行业,让更多的人们有了更好的物质基础,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养猪不需要很多的技术,小规模的倒是可以,如果是大的养猪场,会让大家感觉到疾病对于猪所造成的威胁性。

  在养猪的过程中,一定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通过平时的方法、经验得出更利于养猪的方法,养猪行业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22: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出栏700头,两个人能忙得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4 08: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俩人好像是忙不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3 10:3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