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使用指南 与玉米相比,小麦有着不同的谷物结构和组成,因此要确保小麦的最好使用效果就需要求在日粮配方和加工工艺上寻求不同的方法。表格1是猪小麦型日粮配方,当配方中消化能和氨基酸含量均衡时,小麦型日粮能获得与玉米型日粮同样的饲养效果和肉质。 表1 小麦和玉米中组成成分比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dapted from Meyer et al., 2009; Stein et al., 2010 |
由于品种、储存时间差异及生长条件和季节因素,小麦的代谢能可在3100-4650kcal/kg范围内变化。小麦能量浓度与其容重并没有强的关联性,但是可根据其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来预测其消化能值,小麦的代谢能在消化能基础上乘以0.98。 小麦消化能DE (kcal/kgDM) = 3584 + 38.3xCP(%DM) –16xNDF(%DM) 收割后的小麦在入库过程中仍然会发生一些变化,收割后谷物在家禽饲料中营养价值方面的改变是很明显的,在入库存储过程中最大能值可增加3MJ的AME。不同禽类在AME能上有着不同的变异范围,这些差异特性突出表现在一些新收谷物和低ME能的小麦中。日粮中使用复合酶制剂能帮助减少小麦能量变异,使动物生长性能更加均匀。补充木聚糖酶能增加小麦P<0.01的AME,即使对照组DM值从12.5增至13.1MJ/kg,并使回肠粘度从58.6减少到9.5mPa.s。对照组的动物排泄物粘度为14.8mPa.s,然而增加酶制剂的实验组动物排泄物粘度为4mPa.s。 ² 小麦型日粮加工工艺指南 小麦与玉米相比,胚乳结构不同。因此要确保使用小麦的达到最好效果,需要求在日粮配方和加工工艺上寻求不同的方法。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与玉米相似,但粉碎后的小麦与玉米具有不同的吸水特性。由于每一个饲料加工厂在设计和设备上都存在差异,寻求单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下面就小麦型日粮加工工艺的一些步骤和方法做些归纳: 1、粉碎粒度 如果日粮中随着小麦含量的增加,导致饲料制粒的颗粒过硬或制粒机产能降低,那么尝试使用3mm的筛取代2mm的筛来进行粉碎。使用较大尺寸的筛时还将降低粉碎成本和缩短粉碎时间。小麦用3mm的筛与玉米使用2mm的筛进行粉碎的粒度相近。小麦使用3mm筛进行粉碎的平均颗粒大小是530μm,玉米使用3mm的筛进行粉碎的平均颗粒大小是840μm。 2、加工条件 在加工条件上小麦和玉米存在很大差异。虽然这两种谷物的直链淀粉含量相近,但是淀粉糊化温度有所差异: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为62-72℃,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为58-64℃。小麦比玉米含有更多的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和ß-葡聚糖,这使得小麦混合物的粘度较玉米高。如果制粒产能下降或颗粒持久性和硬度出现问题的话,可考虑以下因素: a.检测蒸汽的质量和水分含量:尽管小麦和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相近,但是两种谷物吸水特性不同,需要在适合调质状态下以保证高含量的小麦日粮有充足的调质时间。 b.相比80℃蒸汽温度,90℃蒸汽条件下的颗粒质量更好,且料肉比更低。 c.在调质制粒机的温度不要超过85-90℃,温度过高会降低酶的活性。 3、颗粒硬度 颗粒硬度对动物本身和市场客户来说是一重要的问题。在小猪上,不同的饲料颗粒粒度对其采食量和生产性能都没有明显影响。然而,日粮配方中的谷物配方比例会明显地影响到颗粒的硬度。在调制前添加油或脂肪可控制颗粒硬度,每100kg小麦饲料中添加0.5-1kg的油或脂肪可生产出硬度较软的饲料颗粒,并且油脂可用来平衡小麦型日粮配方的营养。因为,小麦DM中通常含有超过13%的蛋白质和不超过2%的脂肪,而玉米DM中含有不超过10%的蛋白质和大约4%的脂肪。用小麦直接取代玉米,将会导致日粮失衡。 4、逐步增加小麦的用量 日粮中的小麦用量应逐步增加。动物消化道的微生物需要时间来适应饲料类型或者饲料原料成分的改变。对于小麦型日粮来说,适口性几乎不是什么问题,但应逐步加大小麦比例使对采食量的影响尽可能减小。因为,过快地改变日粮会使动物消化功能受损,或会引起疾病的产生。最好每次增加5-10%的小麦来逐步改变日粮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