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85|回复: 2

[养猪技术] 猪蓝耳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3 10: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猪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不同年龄病猪的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所以称为“猪的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有时病猪耳朵会发绀变蓝,故又称为“蓝耳病”。
  病猪感染本病后又极易继发其它的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使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形式多样。
  母猪: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不食,贪睡,大便干燥,呼吸困难,有的病猪在耳朵、四肢内侧、腹部皮肤发紫,个别猪两耳末端淤血,呈黑紫色,甚至两耳干枯脱落。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流产大多发生在怀孕后期,早产多发生在产前10天左右,在预产期生产的以死胎和弱胎较多。
  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腹泻,体温升高,有的走路不稳,肌肉振颤,后肢瘫痪,生长缓慢,死亡率极高。新生死亡的仔猪头部、眼结膜水肿。也有的仔猪初生时外观健康,但生后不久即发病,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肤发白,少食或不食,腹泻等症状,其死亡率也很高。
  诊断:由于该病发生后易引起其它疾病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所以临床上所观察到的症状和病变可能不完全是由该病所致(如慢性猪瘟、猪的细小病毒病、猪的布氏杆菌病,猪的日本乙型脑炎等都能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如果猪场有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早产、木乃伊胎,仔猪发生呼吸困难、下痢、共济失调等症状,可以怀疑本病,但确诊本病最确实的办法是做实验室检验。
  综合防治: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1)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2)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3)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猪的免疫预防,对发病的猪场应用后也能大大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对于弱毒苗的应用一定要谨慎,如果猪场经血清学检查确实已经感染了该病,可以考虑用弱毒苗接种以缓解仔猪的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经济损失。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备母猪配种前2—3周免疫一次,确保其高效价抗体水平以有效保护怀孕期不受病毒的侵害;仔猪可在18—21日龄母源抗体消失前进行,也可以采用国外流行的二次免疫法即断奶前和断奶后各进行一次。
  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100%的保护,而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用了疫苗后还有发病的可能,尤其是弱毒苗的使用更应该慎重。
  (4)发病时的措施:一旦猪场发病,要对病猪和外观健康的猪尽快隔离饲养,料糟、水槽严格分开,猪只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以防传染。
  对于病猪可以对症治疗:青霉素2万IU/公斤,灭瘟灵0·1/公斤,2次/日,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以缓解症状和防止继发感染。
  怀孕母猪可以试用中药来清热解毒、保胎:当归、熟地、炒白芍、妙艾叶、枳壳、益母草、金银花、厚朴、灸甘草,煎服预防,隔周一次,连用两次。
  制备自家苗:利用本场病死仔猪的脾、肾、肺等组织制成10%(体积比)自家组织灭活苗,效果非常好。



该贴已经同步到 正大动物药业的微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2-10-24 23: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耳病是很让人头疼的,因为蓝耳病的免疫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用灭活苗免疫效果不是很好,用弱毒苗免疫又存在着风险。

因为蓝耳病病毒感染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的机制,对预防该病有不利的效果。

另外有研究表明蓝耳病免疫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5: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大药业新厂17条生产线顺利通过农业部专家组GMP验收,公司现以建立了针对猪禽、牛羊、淡水养殖、海水养殖、饲料添加剂等五大产品体系,现面向全国诚招空白区域代理商与区域经理、养殖户。招商电话:15515652024;QQ:917023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6 05:4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