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个残疾人,但他自食其力,用智慧和汗水与命运抗争,用坚强和毅力与病魔搏斗,描绘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之路。
他只有一只脚,行走不便。但他用双手推着轮椅碎饲料、和配方、喂猪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就了他的养猪业。
他就是合川区香龙镇双龙村的残疾人彭德明。
遭遇不幸
彭德明于1955年6月出生在山清水秀的双龙村。从小就勤劳朴实的他对养猪情有独钟。30年前,一户人家通常只养几头猪,但他一养就是五六十头,还自已贩运到重庆销售,收入可观,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
2002年3月,他与本村一彭姓货车司机开车到四川省武胜县乐善镇购买猪崽,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彭德明的两腿被卡在两车头之间,造成右腿断裂,左腿严重骨折。治疗半年多后,右腿截肢,左腿虽然保住,但仍不能还原,至今没有完全康复。
彭德明回到家中,拄着拐杖也走不了几步,推动轮椅的双手疼痛难忍,吃饭靠妻子送到跟前。好些日子,他都难以适应并接受这种状况,他问自己,难道就这样碌碌无为地活下去吗?不能!他决定要战胜病魔,与命运抗争。于是,妻子外出种地时,他就拄着拐杖练习走路,走痛了,就坐在轮椅上歇歇,摔倒了,又艰难地爬起来继续练习。为训练双手的力量,他每天用手推着轮椅在小院里不停地转动,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坚持,双手肌肉不再像以前那样疼痛了。
重操旧业
彭德明看着邻居们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在家搞种养业致了富,心里十分羡慕。于是,他对妻子说:“我要重操旧业,搞养猪场。”妻子说:“这两年家里的钱都用光了,拿什么去修猪场,买猪崽?”“向政府申请贷款。”彭德明说干就干。第二天,他推着轮椅,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香龙镇民政办,向相关领导谈了他的想法和打算。他强调说:“我虽只有一只脚,但我双手灵活,我有养猪技术,有妻子的协助,一定能把养猪业搞好。”镇民政办的领导佩服他的勇气和胆识,同意给他办理无息贷款,支持他开办养猪场。
有了资金,彭德明很快修复了猪场,购回100多头猪崽,办起了养猪场。夫妻俩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每天早晨三四点钟,他就和妻子起床劳作。他粉碎饲料、调配猪食、亲自饲喂;妻子则打扫圈舍、场地消毒、种青饲料。但彭德明毕竟是受了重伤之人,一遇天气变化,腰部、腿部就疼痛难忍。多少次,他在喂猪食时,因腿痛而摔倒在猪场内;又有多少次,因离轮椅太远,摔倒了怎么也爬不起来,只好无奈地坐在地上等妻子回来扶他。猪场蚊子众多,蚊子不断扑到他脸上叮咬,只一会儿,一张脸就被咬得又红又肿。直到妻子背着青饲料回家,见他这般情景,心疼得泪流满面。
终获回报
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年就还清了全部贷款。2006年,正当彭德明的养猪业蒸蒸日上时,国内出现了生猪“蓝耳病”疫情,猪价暴跌。他养的140多头猪亏损了50多万元。是放弃,还是坚持?经过深思熟虑,他暂时减少了养猪量,慢慢与市场风险抗衡。
其实,养猪这个行业风险也大,猪价时涨时跌。彭德明以“贵不赶、贱不懒”的心态坚持着,每年都要养100多头商品猪和10多头种猪。猪贩们天天到他的猪场转悠,与他交易生猪。用彭德明自己的话说,虽然没赚多少钱,但活跃了市场,充实了人生。
如今,彭德明的孩子已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家里低矮破旧的房屋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还添置了高档家具和家用电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在当地也算是小康之家。
来源:华龙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