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猪病多发的季节, 除了常见的一些传染性较强的病毒类疾病外, 细菌类疾病在此季节的发病率也会增加。因此秋季是控制猪病的一个关键时期,下面就这一时期在猪场中应该注意防控的一些疾病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一、病毒病
病毒病仍然是我们在猪场中需要控制的首类疾病,大部分病毒病发病快,传播广,危害大而难于控制。目前我们对付病毒手段单一,除疫苗外,绝大多数病毒病无特效的药物可应用。因此,应该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防止病毒病暴发。
1.猪瘟
1.1 流行原因
在国外很多国家猪瘟已经被很好的控制,但在我国仍是一种常见病。这和我们生猪产业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相继暴发有关。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热性、传染性、以猪的微血管梗死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 典型症状与病变为皮肤粘膜与内脏器官出现针尖状的出血点。我国应用的猪瘟疫苗本身效果良好,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疫苗应用不当,免疫程序不当或个别疫苗生产厂家在生产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在某些猪场持续性的猪瘟感染,这类感染在猪本身的免疫水平较低时表现为典型性猪瘟,在猪免疫水平较高时表现为无明显特征的非典型感染。在规模化猪场一般典型猪瘟已得到较好控制,但非典型猪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在猪场中如果出现免疫抑制类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附红细胞体病或者一些寄生虫病感染,也会导致猪瘟疫病的暴发。 1.2 防治措施
在猪瘟的控制中疫苗免疫仍然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应用疫苗时应选择质量好、口碑好、效果确实的疫苗,保证疫苗源头没有问题。注意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在免疫后做好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在猪瘟控制比较好的地区可采取常年免疫的方法,在猪瘟流行地区,需用多种方法共同控制,对于仔猪可用超免。要想控制好猪瘟还应注意控制好其它传染病,尤其是造成免疫抑制的疾病。
1.3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厌食,喜欢饮脏水,便秘和腹泻相交替,拉板栗状粪便。 可分为败血症型和肠炎型。 败血症型:全身粘膜出血,皮下、腹部、四肢内侧有紫色斑点,呼吸衰竭,公猪包皮有积尿。分为最急性、急性、温和型猪瘟三种。 肠炎型:反复复发性拉稀,多由长途运输后注射猪瘟疫苗造成,以纤维素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1.4 解剖:膀胱出血可作为诊断的特征; 回肠粘膜脱落坏死,盲肠扣状溃疡; 脾脏有紫黑色出血性梗死;肾脏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 1.5 治疗: 针对败血症:A、百特先锋+克毒星分点肌注,清瘟败毒散拌料 B、双黄连+利巴韦林交替饮水,氟苯尼考+黄芪多糖分点肌注,清瘟败毒散拌料 针对肠炎型:头孢类+痢克沙分点肌注,用清瘟败毒散和止痢先锋交替拌料 【预防:可用瘟毒康或者黄金散+阿莫西林或者阿奇霉素】
2.蓝耳病
2.1 流行原因
蓝耳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蓝耳病最早在1987年出现,到现在仅仅二十几年的时间,但由于其高感染性和难于免疫控制,迅速成为危害世界生猪产业的第一大病。蓝耳病称为猪的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是由蓝耳病病毒(PRRSV)引起的高热、高度传染性的疫病,以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猪及哺乳仔猪的呼吸困难和死亡为特征的疫病。高度感染性是蓝耳病的一大特征。蓝耳病一旦出现会迅速传播全群。蓝耳病病毒分为美洲毒株和欧洲毒株,欧洲毒株毒力强而美洲毒株毒力弱,我国流行的主要是欧洲毒株。我国2006年从南方省市开始流行高致病性蓝耳病,此病毒可以造成妊娠母猪、哺乳仔猪和生长发育猪的高死亡率。在临床表现上,高致病性蓝耳病除传统的发热、呼吸困难和流产症状外,还可见到神经症状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继发或并发猪瘟则会加重猪场的损失。由于蓝耳病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以巨噬细胞为靶细胞,因此在少量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反而使病毒更易进入巨噬细胞,这称之为ADE (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因此,我们在应用蓝耳病疫苗时应谨慎。而且在疫苗免疫后早期非中和抗体占主体,后期才会产生抗感染的中和抗体,这也对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提出了棘手的问题。
2.2 控制措施
蓝耳病的控制将是近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我们在 养猪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在猪蓝耳病控制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自繁自养,慎重引种,如引种需隔离饲养3~4 个月,仔猪早期断奶,分阶段饲养。注意更新母猪群努力做好种猪群的净化工作。目前在猪场中蓝耳病疫苗应用过于泛滥,数量多而且频繁,尤其是蓝耳病弱毒活疫苗的大量应用造成免疫抑制,并不能切实有效控制蓝耳病。疫苗应用不当反而会促使蓝耳病的暴发,而且如果疫苗毒株与野毒株出现基因重组,则可能导致新的毒株产生,对未来的生猪产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应慎重应用疫苗,尤其是活疫苗在母猪群中的使用要更加慎重。对于此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但平时可在 饲料中添加广谱性抗菌药物。 2.3 症状: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和仔猪的呼吸系统疾病为特征。 仔猪呼吸困难,耳肩前为蓝紫色,血管末梢处皮肤相继出现血斑 ; 母猪流产产弱胎,尾根、耳、肩发蓝紫色,不孕,继发子宫内膜炎;公猪变现一过性厌食,无继发不死亡。 2.4 解剖: 主要见于肺脏和母猪子宫及器官不同程度坏死,胸腹腔发生积液,胃肠壁出血尤其是结肠、盲肠段严重。 2.5 治疗:1.克毒星+头孢+利巴韦林肌注,圆蓝混感康拌料(咳嗽严重时用克倍宁+黄芪多糖) 2.瘟毒血清+干扰素+头孢肌注,清瘟败毒散拌料
该贴已经同步到 正大动物药业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