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3|回复: 1

国家粮食局:决不能让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5 14: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声俊
      近期,全球严重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粮食价格暴涨,粮食库存下降,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值得关注。
      近期全球自然灾害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灾害几乎遍及全球。近期多种灾害暴发,范围广,危害重。二是重灾区多是世界粮食主产区。近期,严重干旱、洪涝灾害多集中在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三是世界粮食出口国减产幅度大。在遭受灾害重创的国家中,不少是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四是粮价暴涨势头猛,幅度大。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期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五是粮价上涨将会加重进口国的财政压力。国家粮食市场粮价暴涨,对于过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将会带来财政压力。
      客观地说,目前国际市场粮价上涨,不可能对我国的粮食市场造成很大冲击。这是因为我国具有宏观调控和保障市场供应的物质基础,可有效抵御可能出现的风险。当然,我国也必须应该及时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做好应对不测情况的发生,以从容应对,防患未然。
      从长期看,我国农业粮食资源约束性越来越强,政策的最佳选择应该是:区别产品类型,采取不同措施。
      继续坚持“三大谷物”基本自给的方针。对于稻谷、小麦、玉米这3种谷物,不可松动基本自给的方针。其中,对于玉米要给予更大重视。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控,使玉米加工业保持在合理的、适度规模的水平上。要像稻谷、小麦一样,坚定立足国内保持玉米供求极不平衡,严防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当然,适量进口一些谷物,与坚持三大谷物基本自给的方针也并不矛盾。
      更多利用国际市场满足平衡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的需求。迄今,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对外依赖度已达到很高的程度,2010年,进口植物油就有1823万吨,进口依存度达64%。因此,在注重合理开发利用国内各种食用植物油资源的同时,更多利用国外资源,符合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和保证油脂市场供求平衡的战略利益。
      对粮食油料进口实行“多边战略”,不要过分偏重于少数国家。包括大豆、油菜籽、谷物等农产品及其制品,要选择适当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平衡的粮油国际贸易关系,避免过度依赖个别国家或地区。如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就可保障必要时拥有粮源。
      从当前看,面对全球干旱的严峻灾情,国内各界议论纷纷,各陈见解和主张。以下几个观点值得关注:
      第一个观点是,鉴于国际粮食市场玉米、大豆、小麦,以及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我国应抓住时机,“下半年多出口一些粮食”。
      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单纯为了企业“赚钱、增效”,而增加出口粮食资源,很可能会对国内粮食供求带来负面影响。这种教训在过去增不止一次发生,代价沉重,不可重犯。总之,此种看法考虑短浅,是不可取的。
      第二个观点是,鉴于我国耕地、水源等资源稀缺,我国应该多开辟、利用国外要素资源。例如,增加玉米进口,满足国内快速增长到需求。有人甚至以为,玉米将会成为“第二个大豆”。这种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笔者认为,要继续坚持玉米基本自给的方针,大力开发和利用国内玉米资源,提高产量;审时度势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必要时增加一些进口;通过产业政策严格调控玉米加工业的盲目发展,使之保持在适度规模的水平上。煞住了玉米加工业的盲目发展,就会基本上保持国内玉米供求基本平衡。
      第三个观点是,鉴于国际市场玉米、大豆、小麦等产品价格飙涨,这种价格的上扬通过传导、对国内食用植物油和饲料市场产生输入性影响作用。例如,食用植物油零售价就可能应声上涨。再如,饲料价格上扬必然导致养猪成本增长,而不久前国内猪肉价格还趋于下降。这种新情况可能诱发猪肉市场的新一轮波动。
      畜牧生产和商务部门应密切关注和警惕,甚至应研究采取反周期措施,以防止养猪业和肉食品市场受到冲击,养猪农民粮油受到损失。此外,鉴于国内和国外市场粮价高低相差明显,很可能出现粮食走私活动。
      第四个观点是,在严重自然灾害肆虐世界粮食生产大国的情势下,国际市场粮价面临的挑战还不仅仅是天灾,难免出现多种推手推动粮食价格暴涨。近期的全球干旱和粮食供求失衡,给国际投机资本的投机炒作又带来了机会。这不能不使人考虑到,目前世界粮价面临的挑战还不仅仅是天灾,恐怕也有“人祸”。
      事实上,“热钱”无时不在觊觎粮食价格洼地,形形色色的推手在伺机推动粮食价格上涨。例如在期货市场上投机者的炒作和推波助澜,都可能把粮价波动的幅度放大,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自然难免不成为国际热钱追逐的对象。这应成为我国确保粮食安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事实证明,“资本从没有投资前景的楼市与股市退出后,下一个进入领域就是粮食,如果大量的资本进入,粮食价格很快就会失控。”尽管目前无法确切统计究竟有多少“热钱”进入中国粮食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中国农业的投资兴趣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原因就在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因此,我国对于国际投机资本可能设下的“粮食陷阱”保持高度警惕,以确保我国牢牢掌控粮食主动权。
      (作者系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2-8-16 2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马哥 于 2012-8-16 20:22 编辑

这样的表态,赌咒发誓的没用,得需要看怎样做。石油的价格中国还想说的算呢?

中国的玉米地都开发成房地产,马路上跑的全部是外国车。玉米到哪里生产,统计局还是农业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21:5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