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3日综合报道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黄坦镇禁养区内16户畜禽养殖户现已全部自行拆除。温州市近日组织数家市属媒体深入文成、泰顺,就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畜禽养殖禁养区养殖户整治等情况,进行调查。
珊溪水库承担着温州市区、瑞安、平阳、苍南、洞头、文成等地500多万人口生活和生产供水任务,百姓称之为“温州大水缸”。
近年来,“温州大水缸”污染日益严重,水库水质呈下降趋势,有关人士称,畜禽养殖是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之一。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此开展专项整治,并要求在7月31日前完成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的拆除。
温州商报暗访地是珊溪库区最大的畜禽养殖区域——黄坦镇,据称该镇畜禽养殖占了整个库区养殖数量的一半左右。根据测算,珊溪水库周边畜禽养殖的最大数量不能超过2.2万头,实际养殖远远超过这个数量。
近年来,黄坦镇加大了对畜禽养殖的整治力度,整治行动中,部分养殖户开始转产,另有部分养殖户加大科技含量,实行科学养殖。
顺发皮鞋加工厂就是黄坦镇由畜禽养殖户转产的典型之一。老板季东林说,他的养殖场位于禁养区,去年9月拆除了养殖场新建了厂房,主要从事皮鞋来料加工。目前该厂聘请工人150余人,其中100多人来自当地的养殖户。
几年前,黄坦镇开始实施科技养猪。据介绍,该镇对畜禽排放物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以此减少污染。同时,该镇还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综合利用发展模式,以生态化循环农业初步实现了污染的“零排放”。
经过为期2天的明察暗访,记者发现,部分养殖户对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存在应付和侥幸心理。一些养殖户在拆除养殖场过程中,只将瓦房掀了个盖。这些养殖户期待今后还能“重拾旧业”。部分在禁养区的养殖户计划把养殖场搬迁至限养区。
综合其他3个组的明察暗访情况,再从市有关部门了解到:珊溪水库水源地畜禽养殖数量仍偏大,并存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来源:温州商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