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93|回复: 1

猪场自动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8 15: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畜牧刀客 于 2013-12-7 12:34 编辑

        规模猪场管理自动化的产生。养猪业的规模化、工厂化已经成为养猪这个高成本微利行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一条捷径。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便利。计算机技术开始运用到养殖业,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而规模化猪场如何管理每一头个体猪?从出生到淘汰及销售怎样给每一头猪建立详细的档案?怎样为猪场猪群做系统分析?如何利用管理系统为母猪精确地饲喂?全自动母猪饲喂系统对猪场所有数字化的需求都能给予完美地解决。
完美的规模化猪场
    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的应用意义。通过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的管理,每一头猪从出生开始就可以打上电子耳标,在系统内建立详细的档案,比如:父系母系、出生日期、出生的体重、日常所做的防疫措施、喂养饲料的品种、日常患病的记录、每次患病所用的药,甚至饲养员的日常管理、每次用药的兽医是哪一位等等都能够建立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为上到饭桌的猪肉提供全程可追溯的依据,也对将来处理后备母猪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同时,在母猪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详细地记录第一次的怀孕日期、发情日期、每一次的产胎时间、产胎数量、每一次的发情间隔时间、每一次的产胎平均重量等等,这些数据对母猪的优胜劣汰可提供详细准确的资料。

全自动母猪饲喂系统

    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的主要功能
    (1)母猪单体饲喂器能够实现在散养的情况下给每一头猪的准确饲喂量,可以根据体重、怀孕日期、自动为母猪运算每天的饲喂量。不需要人工去对每一头猪用称量饲料的方式进行喂养。这样一来,既达到精确喂料,又大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并且散养环境下能改善母猪的身体状况,提高其生产性能。
    (2)采用多工位设计的肥猪饲喂器保证育肥猪自由采食,减少人员的管理、节约饲料、促进肥猪的生长,实验证明出栏时间可提前10-20天。

    (3)仔猪饲喂器则根据仔猪消化功能及生长特性,设计了少食多餐的饲喂模式,保证饲喂器精准下料,让饲喂更专业,成长更健康。

    (4)发情鉴定系统:该系统可自动检测到猪舍内的母猪是否已进入发情期,并及时将数据反馈给电脑,当被判断已进入发情期的母猪采食完毕进入通道时,自动分离器将会分离该头母猪进入小圈,等待配种。
    (5)自动分离系统:该系统可根据识别的体温参数、日常采食情况和发情鉴定系统的检测结果等猪只异常报告,通过自动喷墨记忆将病猪、发情母猪、妊娠母猪、临产母猪、需要免疫接种的母猪、耳标缺失的母猪等分离出来,以便人工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6)远程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猪场和管理者的远程监控。做到猪场管理者不在现场就可以掌控猪场的经营管理情况,时时掌握猪场动态;消费者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消费产品的生产过程,明明白白消费,放心使用。
    (7)猪场ERP管理软件:该软件不仅自动记录每头猪的日常采食、防疫、发情、育苗、买卖等信息,还提供整个猪场的财务管理及进、销、存管理,使猪场的管理一步到位。
    全自动母猪饲喂系统是中国养猪业涉足国际市场的跳板
    中国是养猪大国,但是养猪业生产力却远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而中国的饲料工业发展了20多年,从配方到生产工艺都是世界一流,国外一头猪的猪粮比为51,中国竟达到71,可见喂料的讲究已经做到极致,但亏本的养殖户却不在少数!据研究专家分析,其追根溯源是母猪喂养问题,母猪繁殖能力低、淘汰率高。
    中国多采用美国模式的定位栏饲喂体系,这种体系能够较准确控制妊娠母猪的采食量,却极大地限制了母猪的运动,使母猪处于长时间的应激状态,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抗病力差,导致我国养猪场母猪淘汰率达到35-40%,母猪使用年限大大缩短,乳期及育仔期成活率低,这些因素都是母猪喂养不当直接造成的。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盟国家的猪场普遍采用自动化饲喂。荷兰约有30%的猪场已经在使用全自动母猪饲喂系统,完全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控制、自动供料、自动管理、数据自动传输。自动化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对于一个母猪群体规模为1000头的猪场,只需要一个兽医和一个管理员就可以轻松打理。管理人员平均每天进场时间不超过1小时,进场后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配种、转群、观察、处理等必须由人来完成的操作。通过运用全自动母猪饲喂系统,把母猪从定位栏中解放出来,自由活动,独立采食,使整个母猪群体获得优秀的繁殖生产成绩。在采用25天左右断奶的生产模式下,使用该系统的母猪场平均年产胎次可以增加到2.4胎,平均胎产活仔数可以达到12.32头,母猪的平均年产断奶仔猪数可以达到26.83头,全群平均返情率仅为7.4%,母猪利用年限平均提高1.5年。由此提高了养殖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实现了科学的管理。根据欧洲的平均生产水平计算,使用全自动母猪饲喂系统的猪场内,平均每头商品猪可以实现50-120欧元的盈利,相当于人民币500-1200元的盈利水平。
    2009年,中国共出口猪肉20.7万吨,进口猪肉却达到52.9万吨。可见,国内市场一直不能满足需求,而市场行情也一直受着国际猪价的冲击,养猪场要想稳定地发展自己的产业,必须经受国际市场的考验,与国际养猪业竞争,如何提高自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生产力,提高种猪质量,猪舍的建筑模式,运用科技含量高的饲养设备,改善饲养方式等,加强这些手段的应用才能与国际社会接轨
该贴已经同步到 路人丁的微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2-7-6 23: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介绍一下 生产以上设备国内的相关产家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18:1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