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7|回复: 1

[养猪技术] 一则由老鼠减少引发的转基因技术对人类未来生存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16: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则由老鼠减少引发的转基因技术对人类未来生存的影响
我是一名饲料行业的工作者,以下文中所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和他人,希望引起大家的共同探讨和思考:
近些年来,因工作关系得以在全国各地出差,每逢到新的地方,我都会询问当地饲料厂的技术人员或老板同样的问题:近几年,厂里老鼠的数量有无增减?得到的回答几乎令人吃惊!“饲料厂里老鼠几乎绝迹了。”这个结果我不只一次听到,几乎所有我走过的饲料厂都是这样的回答,为什么?以前,饲料厂里老鼠是最多的,也是最大的。十年前,我在海南的一家饲料厂实习,晚上和厂里的工人一起打老鼠,厂里的老鼠很大,最大的和猫差不多大,这么大的老鼠猫都害怕,根本不敢抓的。但为什么短短的十年时间过去,饲料厂里老鼠减少这么利害,是厂里专门有人放老鼠药,还是有人专门捕老鼠吗?不是的,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些。那是为什么?
要知道,老鼠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正常情况下,一对公母老鼠一年可繁殖近50只后代老鼠。按此推算,饲料厂里的老鼠应该越来越多才是,其实结果根本不是这样!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老鼠食用饲料厂的各种原料后,自身繁殖能力急剧下降所致,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饲料厂里老鼠减少的现象。
如果是这样,那结局将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所有饲料厂里的原料都是转基因原料,玉米、豆粕、菜粕、棉粕、花生粕等等,都来自于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油菜、转基因棉花、转基因花生等等,老鼠吃了这些转基因来源的饲料原料后,导致自身机体器官系统的变异,而导致繁殖能力大大下降,而且老鼠的繁殖率非常高,因此很容易引起繁殖后代的数量骤减,所以我们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发现了今天的结果:饲料厂里老鼠几乎成了稀有动物了,如此下去,未来小朋友们只能去动物园看老鼠了!!
由此推断,转基因食物对动物和人类都存在极大的危害性,而有关所谓的遗传专家和转基因技术权威鼓吹说转基因技术对人类贡献巨大,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我认为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而且中国目前是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转基因食品最泛滥的、食品毫无安全可言的国家。照此下去,不出几年,国将不国!
各国政府应该立即停止转基因技术用于人类和动物的食品中。但是,今天在我们各大城市的超市里,已经很难能找到非转基因的食物了:大米、玉米、豆油、菜油、花生油、番茄、马铃薯等等,都被打上了共同的身份标签:来源于转基因作物!
另外,猪的问题更严重!一头猪引发的物价疯涨(其实也就是猪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少了呢?也就是猪病越来越利害、猪越来越难养了。可悲的是,中国是世界上养猪历史最长、养猪最多、吃猪肉最多的国家,然而我们养的却是欧美国家繁殖的猪——杜长大品种,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欧美国家的猪侵略,咱们国家的很多猪遗传育种的专家还美其名曰:中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发达的国家,我不知道中国政府每年拔数以亿记的经费支助猪的遗传育种,本人认为中国农业领域最失败的科研项目就是猪的遗传育种,现在,国内已经找不到纯种的本地猪了,可悲呀!!)。
其实,转基因对人类的危害影响已经初现症状:青年男女不孕不育现象越来越多。很多人把此现象归结于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环境越来越差所致。但是,对于这种观点,本人坚决反对,这是缺乏足够的证据的。唯一能立足的依据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和食品发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目的就是利用转基因食品技术给第三世界或欠发达区域的人民身体进行侵害,使他们国家人民身体素质下降、繁殖力下降,自然达到消灭其人口增长的目的!!所以在此呼吁大家:为了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未来着想,坚决反对转基因技术、抵制转基因食品!强烈建议国家和政府,坚决禁止将转基因技术用于人类和动物!!


该贴已经同步到 奔放的一米阳光的微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6: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请看近十几年转基因引发的安全事件:
  山西部分地区大老鼠绝迹被指与转基因玉米有关 2010年国际先驱导报
  一、1997-1998年,英国等实验分析发现转基因食品导致某些动物健康异常和种植区域出现异常。英国政府资助的研究显示,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现了肝脏癌症早期症状、睾丸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萎缩等异常现象。
  二、1997德国农民克劳纳开始种植先正达Bt-176玉米试验田,头三年,玉米长势喜人、毫无虫害,当2001年,他将这种玉米用来喂养母牛时,牛开始剧烈腹泻并停止产奶,最后,他总共损失了70头牛。
  三、1998年秋,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Pusztai)就在电视上公开宣称,他的实验证明,实验鼠肾脏、胸腺和脾脏生长异常或萎缩或生长不当,脑部萎缩,多个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坏,免疫系统变弱。
  四、1998年,欧盟国家通过法律,把转基因农产品作业严格限制在实验室环境或封闭区域之内。
  五、1999年,美国康耐尔大学的研究者John Losey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用涂有转Bt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六、2000年到2001年,转基因种植区域发现生态环境出现异常获得更多证实,譬如,转基因玉米品种本身尚未发现异常,但其周围野生生态环境出现异常,而转基因甜菜等品种的野外试验显示其本身和环境都发现异常。为此,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国家的政府农业部门紧急成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对转基因种植区开始全天候的严密监控措施。
  七、2004年先正达研发的转基因Bt-176玉米爆发丑闻,德国黑森州北部农民从1997年开始试种Bt-176玉米,并用作奶牛的补充饲料,2000年当农民开始提高该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后,所有的牛都死了。2004年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踢球植物学研究所海尔比克教授发现,Bt-176中的用来毒杀欧洲玉米螟的Bt毒素,无法分解,最终毒死了奶牛。
  八、2004年7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完成了特别专题研究并发布研究报告,指明:转基因食品可导致难以预见的主基因(Host DNA)破坏,而用现有的审核和监测系统,美国各政府机构不能发现这些破坏。美国国家科学院列举了审核转基因食品产品的时候所没发现的异常:
  1、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等转基因食物的老鼠,出现血细胞和肝脏细胞异常、肝脏比没食用的更重;
  2、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的猪,在美国中西部农场出现假孕或不育;
  3、食用了转基因玉米饲料的母牛,在德国实验农场非正常死亡;
  4、使用转基因饲料的鸡的死亡率比使用自然饲料的死亡率高出两倍;
  5、英国市场出现转基因大豆食品后,居民的过敏症上升了50%,巴西出现同样状况;
  6、被长期认为“安全”的转基因玉米,其效果并非如推广者说的那么理想,例如,菲律宾食用者出现了皮肤、小肠和呼吸系统的异常反应;
  九、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份改变的现象。
  十、20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一项持续4个星期的实验表明,被喂食了转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产生了炎症,小白鼠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原更加敏感,并据此叫停了历时10年、耗资300万美元的转基因项目。
  十一、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琳娜?艾尔马科娃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没有食用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十二、2007年,在奥地利政府的资助下,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都山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剂)和转基因玉米MON810(Bt抗虫)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发现转基因产品影响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十三、2007年10月和11月,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导致伤害蝴蝶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程度已经超出可接受水平。为此,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决定、禁止该转基因玉米的种子销售使用。
  十四、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十五、2008年意大利的科学家做了一个长期实验。他们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喂养雌性小鼠长达24个月,结果发现食用GM大豆的雌性小鼠肝脏出现异常。
  十六、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
  十七、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这等于转基因作物种植在法国的永久废除。
  十八、2009年12月一期《生物科学国际期刊》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能让老鼠的肝脏、肾脏和其它器官受损。三种转基因玉米品种,一种设计能抗广谱除草剂(即所谓的Roundup-ready),另外两种含有细菌衍生蛋白质,具有杀虫剂特性。这项研究利用了孟山都自己的原始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03:5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