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8|回复: 2

母猪猝死的防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4 23: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规模化猪场母猪猝死经常发生,引起母猪猝死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来自消化道疾病。其中有梭菌性肠炎、增生性肠炎(胞内劳森菌)和胃肠扭转(胃肠梗塞)、便秘、饲料霉变。
一、 梭菌性肠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夏季发病率更高,是母猪发生休克导致死亡。魏氏梭菌是革兰氏阳性菌,A、D型能引起母猪突然死亡,C型引起仔猪红痢。
原因:1、母猪妊娠期抵抗力下降。
     2、母猪妊娠前期、中期控制喂料量导致胃酸反馈性分泌减少,十二指肠内PH值升高碱性增强,厌氧菌大量繁殖。
症状:体况和营养好的母猪容易发病。大部分母猪突然发病没有先兆。可见母猪突然倒地、抽搐、几分钟后死亡。部分病猪死前食欲减退、呕吐,精神沉郁。突然发病的母猪有神经症壮(狂躁不安、共济失调),叫声嘶哑;多数表现为急性腹涨、呼吸困难,皮肤、耳朵发紫,口吐白沫;随后皮肤苍白,角弓反张,体温由38℃逐渐降到36-35℃,来不及治疗,一般发病后12-24小时死亡,有的1-2小时死亡。
解剖:外观-母猪膘情良好、皮肤苍白、腹围膨胀、个别出现腹下发绀、腹下皮肤水肿。部分母猪口鼻流出血样泡沫、肛门外凸,有少量暗红色或黑色排泄物;分娩后的母猪阴门排出腐败气味的红色液体,尸体很快腐烂。
        胃肠道鼓气、腹水增多呈红色,肠管内气体恶臭。胃黏膜有出血性炎症、胃溃疡、胃黏膜有轻微脱落;空肠中含有大量稀薄血色食糜,小肠高度鼓气;肠道内充满血色泡沫空肠、回肠、大肠前端最为严重;小肠有广泛性弥漫性充血、出血、坏死;有的大肠内容物呈暗红色,黏膜脱落。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颌下、腹股沟淋巴结水肿;部分出现肺充血,气管、支气管内充满白色或红色泡沫;心外膜、心内膜以及心肌有条壮或斑壮出血,肾皮质呈大量点壮出血,脾脏肿大、淤血,切面有深褐色血液渗出。
  诊断:母猪突然死亡、腹部膨胀、皮肤苍白,肠道鼓气、充血、出血;气体气味恶臭,内容物呈暗红色,即可诊断。
  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次数,降低饲养密度,加强猪舍的通风,做好保温防暑工作,保证足够清洁的饮水,尽量减少各类应激因素。
        2、保持均匀的营养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
        3、加强猪舍内外的卫生和消毒工作,梭菌、胞内劳森菌常存于猪的粪便中,对双链季胺盐复合碘和复合醛消毒液敏感。因此加强妊娠期和哺乳期圈栏面清洁卫生极为重要。特别是配种后5-10天内,母猪圈面卫生和消毒。尽量减少母猪阴部与肮赃排泄物接触。
        4、杜绝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引起母猪梭菌性肠炎的原因之一。
        5、杜绝猪群的水平感染,采用全出全进制度,加强生活区与生产区以及生产车间之间的消毒。积极灭鼠杀蚊蝇。
        6、采用联合用药进行预防。敏感药物:替米考星、洛美沙星、强力霉素。安来霉素。时间:本病高发期前两周开始,间歇性给药方发。
        7、治疗:急救:(1)、灌服500-1000ml、5%的肥皂水;灌服甲硝唑4-6g、莫沙必利片10-15mg.急救同时在耳尖、尾尖放血100-200ml。
                      (2)、灌服“十滴水”20-30ml;注射乳酸环丙沙星(5-10mg/kg)+青霉素(4-5万单位/kg),2次/天,连用2天。同时配合VC和止血敏。
                   饮水:泰乐菌素或林可霉素+电解多维。
二、 增生性肠炎
又称为猪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是胞内劳森菌引起,本病主要发生与生长育肥猪和成年猪的消化道疾病。急性回肠炎可以引起成年猪的猝死。
1、    临床症状、解剖
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猪群的应激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后备种猪和育肥猪以及经产母猪通常以急性爆发,病程很短,一般来不及治疗。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死亡,病猪和死猪多为皮肤苍白;粪便中带有血液,部分的血便中含有纤维性柱壮物;病程稍长时,粪便呈黑色柏油状稀粪;病猪精神沉郁,厌食,有时突然死亡。
病变主要在回肠、盲肠以及结肠前端,小肠或结肠肠壁增厚、肠管直径增粗、变硬呈橡胶管样,肠内容物呈黄灰色的糊状,肠黏膜增厚、坏死部分有线状溃疡、出血或血块(称增生性出血性肠炎)。有些出现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继发细菌感染后,多呈为坏死性肠炎。
2、    防制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各种引起猪群应激的因素,提高猪体的抵抗力。严格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程序,采取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搞好猪场内的环境卫生。
3、    药物治疗方面:本病主要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属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敏感的药物有-氟甲砜霉素、泰乐菌素、硫酸粘杆菌素、替米考星、林可霉素和四环素等,在药物预防和保健方面多采用,中西药结合和西药联合的方法。根据猪群在各阶段和各个季节的发病情况来有效的制定用药时间和方法。另外,用药物预防的选择是猪只的运输、转群以及新进仔猪或种猪之前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三、 胃肠扭转
1、    临床症状
主要发生在妊娠和哺乳母猪以及育肥前期,以突然死亡为主要症状。母猪:主要发生在妊娠1-2个月的经产母猪和哺乳母猪。母猪体温正常,一般在采食后2-3小时内突然出现不安,有腹痛表现,腹围迅速膨大,呼吸紧促,皮肤变蓝,继而卧地不起,部分后备母猪直肠常常脱出。发病率1-2%,死亡率100%。从发病到死亡1-2小时,以冬春和夏季发病较高。
2、    剖检
胃肠道充满气体、鼓胀,胃及肠道扭转或扩张,胃黏膜呈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胃内充满血块、未凝固的血液;肠壁薄,大肠和小肠以及肠系膜呈深紫色,部分小肠围绕脊柱下的连系部分旋转、扭曲、肠系膜充血;部分猪腹腔积血,脾脏肿大、移位。
3、    原因
原因比较复杂,肠道鼓气是导致肠扭转的原因;采食霉变饲料和容易发酵的湿料,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或供料不正常、等待喂料时间过长,母猪因饥饿而攀爬跳动,烦躁不安,导致胃肠道扭转,上下排气不顺,胃肠鼓气,挤压胸腔,致使呼吸困难迅速死亡;推迟饲喂时间,母猪因饥饿采食过快过饱,同时因肠道发炎,直肠细菌增殖产气,母猪容易发生胃肠扭转。
4、    预防
1)、做好母猪的日常饲喂工作,喂料时首先迅速饲喂母猪使其安静。保证优质新鲜的全价饲料,
2)、母猪饲喂时间要有规律,在本病多发季节应增加喂料人员,避免母猪因等待喂料时间过长,过于激动而引起胃肠扭转。
3)、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预防肠炎的发生。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yihaiqiu52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9-25 14: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谢楼主提供,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5 1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梭菌性肠炎的确是在母猪身上常见,我都遇到过几次了,谢谢楼主的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9 14:1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