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9-22 11: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观点解析整理
规模养殖是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我国每年农村人口城镇化数量约1200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战略深入实施,畜产品消费需求仍将继续刚性增长。为此,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目的。《规划》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将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
增加供给,需要不断扩大规范化、标准化的规模养殖。《规划》中明确指出,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15个百分点,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和达到50%。生猪出栏率超过140%,成年奶牛年平均单产超过5500千克。
农业部表示,今后将对畜禽养殖优势区域和畜产品主产区的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和肉鸡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
养殖规模化、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以饲料和畜产品安全为前提。《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实施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推动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严格饲料行政许可,提高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实施畜禽标识制度和牲畜信息档案制度,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机制。
金融支持是亮点
此次《规划》中的最大亮点当属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这对行业、相关上市公司都是利好。”民族证券食品业分析师刘晓峰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产业链上讲,养殖是上游生产相对投入大、风险高的一环,企业不愿意投入很多资金,并且有1亿的资金只能做1亿的事。如果有担保服务,企业能把1亿资金作为担保贷款贷出更多资金。这对企业突破资金、规模瓶颈大有好处。”
除了首次提出的金融支持政策,财政补贴力度也将继续加大。《规划》中提出,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和范围。“生猪生产大县的相关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的资金会进一步增加。”刘晓峰分析。
此外,《规划》中把保障质量安全摆到了突出位置。刘晓峰认为,政府增加安全监管经费、扩大监管范围,那么企业自身的监管成本就会下降。“特别是对生鲜乳收购站实施100%标准化管理,像伊利股份等奶企将会省去不少奶源管理成本。以此类推,饲料、养殖企业同样有此利好。”
畜牧业“十二五”重点抓饲草料 将培育50家大企业
规划提出加大畜牧良种补贴力度,增加标准化养殖扶持政策投入。饲草料产业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则被规划列为发展重点。根据规划,到2015年,工业饲料产量将达到2亿吨,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或集团达到5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
财政扶持力度加大
在畜产品供给方面,规划提出,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
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也要进一步提高。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至15个百分点,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和达到50%。
在支持政策方面,规划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加快畜禽良种化进程;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增加标准化养殖扶持政策投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对畜禽优势产区的支持力度,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和范围。
饲料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饲草料产业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被规划列为发展重点。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环保饲草料产品;着力规范饲草料生产企业,严格许可审查,坚决淘汰不合格的企业;鼓励饲草料生产企业竞合。
规划提出,到2015年,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亿吨,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或集团达到5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
据了解,2010年,我国工业饲料产量为1.62亿吨,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或集团为30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
分析人士认为,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五年,工业饲料产量将较2010提高逾20%,行业内大型企业也将因此获得更多发展空间,行业集中度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此外,规划还强调,严格饲料行政许可,提高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准入门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