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火江,今年49岁,可他还是一名“在读大学生”, 2009年入学后成为湖州农民学院的首批学员,主修畜牧养殖,今年下半年就要毕业了。老赵目前在南浔区菱湖镇新庙里村养了1200头猪,看着今年一路飘红的猪肉市场,他心中自有想法:“没那么简单,生猪产业的变数太多了,就像股票一样,三四年一个周期的概率正在被打破,下半年就不一定是这个情况了,关键是自己控制好养殖门道。” 9月9日早上7时30分,赵火江骑着摩托车从该镇下昂村开到了养殖场。第一件事就是和场里的工人“收菜”。养猪场里收菜?原来,老赵为了给猪每天喂青饲料,特地在场里开辟了8亩地,用来种植番薯藤等植物,“猪不能老吃玉米、豆粕,要吃点青饲料的,这样肉质会好,而且猪的体质也强。”老赵说,这些都是他从农民学院里学来的,不但能提高产品质量,还能降低成本。
“近些年生猪价格波动很频繁,去年5元2角,现在10元多了。可昨天10元5角,今天就10元了!”干完收菜的活,老赵就去办公室“玩”起了农民学院给他配的电脑,上网搜索生猪产业信息是老赵每天的必修课。“今年猪价确实上去了,从过年上来就一直在涨,可成本也在涨啊!”老赵从抽屉里找出一个笔记本,认真地念道:“你看,去年,玉米的价格是每公斤2元2角4分,今年就是2元6角6分,豆粕去年是每吨2800元,今年是3500元了,今年人工费又上涨了30%……”
面对各种“数字”变化,在学院里进修2年多的老赵有自己的应对心得。今年以来他只管“两件事”:“一个是控制成本,一个是疫病管理。”老赵从学院教授那里学来了如何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的方法,不但可以减少针剂使用量,还能增加生猪的抗病能力。在养殖场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套完整的生猪防疫流程图,这也是老赵一进办公室门就强调的规范操作。
“刚开始养猪的时候,也被猪病‘伤’过,吃过亏,所以觉得防病很重要。”老赵说,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主要原因还是去年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去年因为猪价不高,而且猪病发得厉害,不少农户退出了,所以量就少,而今年上半年见情势好又‘回’来的农户也有不少,猪6个月就可以出栏,下半年的价格……”老赵认真地分析着,这时场里的工人走进办公室笑着说:“火江,天气凉了,这几只猪吃起番薯藤真厉害哎!”
该贴已经同步到 yzw-阿燕的微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