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猪的饲养管理 一、肉用仔猪的品种选择 1、品种的性能 依据肉的利用目的,可分为: 1)生肉型(瘦肉型); 2)加工型(咸猪肉、腊肉、熏猪肉); 3)脂肪型。 几个主要品种的发育比较结果如下: ①日增重:汉普夏最快,约克夏最差。 ②料肉比:汉普夏最低,巴克夏最高。 ③眼肌面积:巴克夏最大,约克夏最小。 ④后腿的比例:汉普夏最大,巴克夏最小。 ⑤胴体及背腰;长白猪最长,巴克夏最短。 综上所述:汉普夏和长白猪的性能较好。 2、杂种的利用 杂种一代肉用仔猪的生产以及杂种优势的利用,不仅仅是遗传力的改变和提高,而且可获得体质的强健和仔猪发育的一致性,一般,料肉比、背部脂肪厚度、眼肌面积和后腿的比例等高遗传特征不表现杂种优势,但是,作为繁殖用的F1 代母猪,将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可期待产仔数、断奶窝重、哺育率及仔猪发育等好成绩的取得。因此,在利用杂种优势生产三元杂交肉用仔猪时,首先使用的母猪需选择产仔数、哺乳能力和繁殖成绩好的品种(或品系),使用的公猪(第一父本)需选择发育好的品种(或品系),而第三品种(即与F1代母猪授配的公猪)则要选屠宰特征(料肉比、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好的品种或品系。 二、肉用仔猪的选择和确定: 肉用仔猪的选择方法: 1、仔猪发育好。肉猪在仔猪阶段的发育(生后断奶体重20kg)良好,则体重达20公斤日龄早,出栏(体重90kg)的日龄也早。而这类仔猪饲料的利用率高,屠宰特征好,经济效益也就较好。 2、胴体长:胴体长的一般背部脂肪薄,瘦肉量多。 3、前肢骨粗:前肢骨的大小约与骨骼的粗度成正比,骨大的就意味着肌腱的附着面积大,瘦肉率高,背部脂肪薄。 4、胸围大和胸深长。胸围大,料肉比低,胸深长的背脂薄,胴体的瘦肉量多。(注:胸围1m,猪体重约100kg)。 5、后躯比前躯宽、高。后躯比前躯宽的猪肌肉丰富,大腿发育好的较多,而后躯比前躯高的背部脂肪较薄。 6、背线不呈弓形,腹下线水平:下腹部松弛的猪,体脂肪多,屠宰品质不太好,背线呈弓状的猪,体躯紧凑,屠宰后背脂特别薄,肉品质也不佳。 7、尾巴粗长者:尾巴的粗度与骨骼特别是前腿骨呈一定比例,所以尾巴粗的可生长出脂肪少的优质肉,另外,尾巴的强壮也是猪健康的象征。 8、体表干净,毛具光泽者:皮肤和被毛是新陈代谢健康的标志,体表干净、具光泽的猪就可健康地发育。 9、脸部轻、耳朵附着强的猪:脸重的猪,与体脂肪的附着具有一定程度的关糸,轻的较好。 10、活动活跃、条件反射敏感的猪:仔猪在与同群猪中,争着采食,在猪舍、运动场很精神地乱蹦乱跳,导致水桶、饲槽等发出的声音可以激发起仔猪食欲。 11、饮水量不多的猪:肥育猪的饮水量为体重的20%左右或为进食量的3~4倍为宜,超过此量极度饮水者,不仅弄脏猪舍,还会导致发育迟缓、饲料要求量高、经济效益低下。 三、肉猪的育成技术 1、肥育前的准备 1)饲料的食入量及运动:出生后2周内消化、嗜口性好的人工乳体重20kg左右,为体重4-5%的摄入量。自由运动促进骨骼、肌肉的发育,肥育前的运动对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2)去势:在仔猪哺乳阶段实施,可提高平均日增重、料肉比,防止公猪屠宰后特有的异味。 3)预防注射:进行有关疫病的免疫注射。 4)驱虫:首先应进行猪的粪便检查,再对症进行驱虫药的投放驱治。 5)耳号:通过耳号进行个体的识别、血缘系统及引入场所的区别等。 2、引入猪的观察 引入猪2~3周内(疾病的潜伏期)为隔离观察期确认健康状态,并让其适应新的饲料、饲养方法后,向肥育猪舍转移。 四、肉猪的发育与营养 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是通过消化酶分解、消化而吸收。蛋白质促进肌肉生产。过剩则转化为脂肪成为蓄积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不能替代的。 2、肉猪的发育过程 1)肌肉、脂肪、骨骼发育: 仔猪阶段充分的营养和运动,促进骨骼、肌肉的发育,促进肌肉和肌肉间脂肪沉积,以改善肉的品质。 育肥猪4~5月龄(体重30~60kg前后)是骨骼的发育、肌纤维的分裂期,这个时期是肥育的基础。 生后5~6月龄(体重60~90kg),是肌纤维的发育期,此后是肉质改善期。 2)营养与猪的生长发育: 肥育前期的饲料摄取量少,发育快,这个时期需充分供给“高”营养的饲料,促进骨骼、肌肉的发育,肥育后期适度的“低”营养饲料让肌肉和肌肉间沉积优质脂肪,以改善其肉质。 3)肉猪的发育标准 大型猪、中型猪、以及个体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别。 猪的发育,猪的发育前期至成长成熟期呈S状曲线生长,达到一定体重后,以缓慢的曲线推移。一般情况下,生长势依次为公猪)去势公猪)母猪。 五、饲料的饲喂方法 1、给料方法: 1)限制饲喂。每日饲料供给可分为1次,2次,3次以及多次给料。 以每日三次饲喂最好,若大规模饲养也可2次/日喂料。 2)不断给料与自由给料 利用不断给料器让其自由采食粉料和颗粒料。 其优点为: ①供料(称量、调配、饲喂)所需劳动力少。 ②群体的发育整齐,群饲变得简单。 ③不需每一猪一槽,饲养密度和利用效率提高。 ④根据屠宰的胴体和肉质,容易判别品种和个体的能力。 缺点为: ①仔猪阶段容易发生消化不良,造成仔猪腹泻。 ②在肉质改善期,因不断给料,易导致体脂肪蓄积过度,引起肉质下降。 ③易造成饲料漏洒,需加强管理。 ④个体的采食观察不容易进行,不利于个体的健康观察。 ⑤不容易饲喂给洋芋、青贮料和残汤剩饭。 2、饲料形态: 1)粉状料 ①粉状料供给,使饲料与消化液混合良好,消化吸收好。 ②节省劳力,易搬运,取用方便。 ③饲槽、猪舍卫生。 但是,要注意饲料和粉尘飞散和发霉,还有粉碎过细造成不易采食和易发生胃溃疡。 2)颗粒料 适口性好,消化吸收率高,搬运及取用方便,卫生管理容易,少量掉下也能拾起。 缺点:颗粒中央水分含量高,易发霉,较难保存,高热处理又会破坏维生素。 3)液体料(流动料) 在大规模养猪中为了节省劳力和防止体脂肪过厚将配合饲料、残汤剩饭、馒头、方便面碎屑、酿造粕等加水,做成流动状,用管状系统供料器供给饲料。 3、肉质与饲料 肉质取决于肌肉脂肪的质量和数量,而它的脂肪又取决于供给饲料的种类和数量。 脂肪和饲料的关系: ①可生产硬而纯白优质脂肪的饲料 洋芋、麦类、次粉、淀粉、淀粉渣、麦麸、脱脂乳、渣乳类、椰子油粕、棉子油粕、蔓青、甜菜、残汤剩饭等。 ②可生产软且稍稍发黄脂肪的饲料 酱油渣、米糠、鱼粉、花生油渣、菜子油粕、豆腐粕、玉米、大豆、大豆粕等。 ③脂肪介于上述二者间的饲料 脱脂米糠、大豆、大豆粕、玉米,给与量多少不一,形成的脂肪有一定差异。 ④生产黄褐色脂肪的饲料 鱼屑类、鱼油、鱼粉、蛹粕、花生粕,给与量多少不一。 饲料与异常肉质: A黄脂症(黄猪、茶猪、粟猪) ①饲料中蛹粕加入50%时,约40日可产生黄脂猪。 ②重度的黄脂猪由于肝脏代谢障碍易导致发育不良、食欲不振、慢性中毒,也有呈现急死的,其猪肉有异常臭味。 ③黄脂猪在眼球、毛根部、皮肤的柔软部位有油脂样渗出物,从被毛上可判断。 ④胴体的黄脂部位:皮下脂肪、肌肉内脂肪、内脏脂肪。 ⑤黄脂猪发生后,改变饲料,用药物均不能改变其黄脂。 B白脂猪 ①因为肌肉中水分和蛋白质的关系不平衡而发生,平衡失调的饲料,维生素缺乏易造成白肌。 ②高温下供给高能量饲料、屠宰前急剧运动、肌肉中糖原急速分解和PH值的下降均易造成白肌。 ③某些特有品种易多发,如约克夏、长白猪 C水猪 软脂猪的总称,肉中的水分少,脂肪融点低,夏季软化后从胴体“叭嗒叭嗒”向下滴脂肪。主要原因是由于产生软脂饲料的供给。 D其它 肉质优良的猪:脂肪纯白且硬,有弹力,脂肪融点高,肉质好,味道香。 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饲料,脂肪、蛋白质较硬,脂肪过多的饲料易导致软脂。 六、肉猪的饲养 1、饲养环境 ①暑热时,为了改善体力的消耗,应补给维生素和矿物质,降低舍内温度以促进猪的食欲。 ②寒冷时,应较多地供给高能量饲料,保持猪舍内干燥,并适当铺给垫物。 2、给水 安装上自动饮水器,让其自由饮水。猪的饮水量与供给饲料量相关,冬季为2~3倍,春秋季4倍,夏季约5倍。饮水不足会导致饲料消耗增加,脂肪变厚。 3、群体头数 一群的头数因猪舍的面积、构造、饲料的饲喂方法而不同,一般用同一窝或同二窝的仔猪组成一群,体重差异应控制在3~5Kg之内,一群猪的头数控制在8~10头为宜,过多则会导致发育不整齐,整群出栏困难,使猪舍及设备利用率下降。 4、肥育猪所占面积,一般为0.8头/m2 。 5、同品种饲养 不同品种产肉性能不同,饲料摄取量、肌肉、骨骼的发育过程也有差异,即使相同的90Kg猪,因背部脂肪的厚度,肉的成熟程度不同,规格不整齐,交易也变得不容易。 6、不同母猪的仔猪和体型不同的猪应分别饲养。 不同母猪所产仔猪,就会出现一定的差别,特别是背部脂肪的附着和胴体瘦肉率都是遗传力较高的,所以尽可能同窝饲养,体型相似的应放在一圈饲养。 7、体重50~60Kg是饲料转换与猪组群的较好时期。 肉猪从育肥开始到肉质改善在同一猪舍,同群饲喂是理想的饲养办法,这样应激反应和事故少,在万不得已时才进行猪只的重新组群。 8、肉猪生产费用减低的方法 1)选购发育早,饲料报酬高的肉用仔猪。 2)对饲料购入应进行认真选择和研究,尽可能用自家生产的饲料。 3)肉用仔猪最好是自繁生产或合同定购的。 9、肉猪的经营指标: 1)饲养人员的劳动定额:1人1年饲养1000头肥猪。 2)肉仔猪费:应控制在全部生产费用的30%以内。 3)猪舍利用率:每年三次以上(入栏后4个月以内出栏)。 4)体重从20~90Kg,应在四个月以内实现。 5)料肉比:3.5:1以内。 6)肉猪出栏率:(从肥育开始为基数)95%以上。 繁殖猪的饲养管理 为了获得优良的繁殖及育成成绩,选择繁殖能力好的母猪,用繁殖能力好的公猪交配,提供适宜的环境,给予充分地饲养管理等都是必要的。由于种猪生产和肉用仔猪生产是在不同场合进行,生产方式各异,同时由于品种不同,繁殖性能也有差别,用相同的饲养管理方法来管理繁殖猪和肉用猪是不适合的。所以,有必要根据不同的生产环境和饲养品种,因地制宜地采取与之相适合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种母猪的营养与繁殖成绩 1、过肥、过瘦以及不孕的原因 1)过肥:母猪脂肪沉积变得容易、母猪分娩后乳汁生产量少。 2)过瘦:母猪多胎,且仔猪增重快,在哺乳中,若饲料供给不中,母猪则会动用自身营养哺乳,造成母猪过分消瘦,致使母猪不发情而不能受孕。 3)肥育能力(特别是脂肪蓄积)和繁殖能力相矛盾。脂肪蓄积过度易造成繁殖激素分泌异常。 4)长白猪、大约克、汉普夏猪皮下脂肪较薄且所产仔猪大,仔猪哺乳能力旺盛。在饲喂中,往往由于给大型猪的饲料供给过少,营养水平的恶化,导致过瘦而引起母猪断奶后的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 2、配种妊娠期的母猪营养 1)妊娠母猪,即使给予较多饲料,对胎儿的发育、产仔数、仔猪发育也无效果。 2)母猪饲料营养的改善,能增加仔猪分娩时的体重,但与产仔数无关。 3)要期望母猪多产连产(平均3年6产),就必须保持妊娠母猪适当的营养水平。 4)对初产母猪,在育成期饲料中可消化粗蛋白质11~12%,可消化养分总量65~68%,消化能3170千卡/Kg,以体重的2~2.5%(饲料2.5~3.5Kg)为基准供应饲料较为适宜。 5)母猪过肥时,应从交配后3~4周开始,供给母猪丰富的草类,并控制高能高营养饲料的供应,让其充分运动。 6)母猪交配前3周起,若供给饲料量增加30%,则可能达到增加排卵数的效果。 7)对经产猪,断奶至第一次发情的时期,其体重应控制在分娩时体重的85~90%,所以控制经产母猪饲料量的供给是非常重要的。 断奶后的第一次发情,受胎率非常高,但营养不良时,母猪排卵数少,并可能引起母猪发情推迟1个月或不发情。 3、哺乳母猪的营养调整 1)对于哺乳母猪,从哺乳开始到下次的配种,应给予最适宜的饲料。 2)对长白等大型猪,不要因为防止它们过肥,控制饲料过头,而使妊娠母猪过瘦,使得母猪分娩后,随着授乳程度的加大,而造成母猪过度消瘦,使繁殖母猪在泌乳结束后不发情或发情变弱情况的发生。 3)与前面相反,那些泌乳能力弱的母猪,被仔猪所吸吮的乳汁很少,所以母猪一点也不瘦,即使是哺乳期也有肥胖的母猪。对于这类母猪,尽早淘汰是上策。 4)母猪的体重变化,因个体不同差异也相当大,哺乳中母猪的体重消耗越大,可看到仔猪的发育越好。 5)哺乳中,因是对母猪个体的单独管理,饲料量可以自由地控制,应根据母猪的泌乳能力,哺乳仔猪头数,母猪的营养状态进行饲料供应的控制,供应量应控制在每日3~8Kg范围内。 6)猪粪的形状变得象崩烂一样的软质状况,多数是消化不良则须减料。 7)在饲喂配合饲料的状态下,哺乳期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可消化粗蛋白质12~14%,可消化养分总量67~72%为宜。 8)1窝仔猪的日吮乳量。以长白猪为例,分娩当日为2~3Kg,生后第3日为3~4Kg,第7日为5~6Kg。 9)母猪分娩后,由于仔猪的吸乳能力较弱,仔猪不能完全吸吮猪乳,为予防母猪产乳过量,造成母猪乳房炎和分娩的顺利,在分娩前后减少饲料的供给。 10)分娩母猪减料的程度。随品种和个体不同进行调查,长白猪母猪的泌乳能力高,加之仔猪的吸乳力旺盛,不减料也可以,而汉普夏母猪的泌乳能力很旺盛,相反仔猪的吸乳能力较长白猪差,则必须减料。 11)减料,一般从分娩预产日的一周前开始,缓缓减少,到分娩预产日,约克夏和汉普夏减至正常给予量的一半,长白猪为正常量的2/3,分娩后,根据母猪的营养状况、仔猪头数、乳房的发育程度可缓缓增加饲料喂量,在1~2周内达到最高供料量。 12)在母猪饲养头数多的场合,个体管理较困难时,对营养状态相同,分娩胎次相同的母猪,可供应相同量的饲料。 13)妊娠母猪应在预产日的前一周,移至分娩猪舍。 二、夏季、冬季繁殖猪的管理(防暑、防寒对策) 1、高温的影响: ①猪的汗腺由于退化,皮下脂肪多,夏季高温不易度过,与仔猪相比,成年猪更易发生事故。 ②对于公猪来说,在高热环境中,容易引发睾丸炎,可导致公猪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减少,异常精子增加,精子活力低下。特别是年轻公猪的夏季防署更有必要。 ③对热的影响,与约克夏、巴克夏相比,长白猪、汉普夏对热的反应较明显,特别是汉普夏对热的耐受能力很弱。 ④种母猪:环境温度在摄氏30度以上时,受胎率低下或不发情。 ⑤对于育成猪,体重越大,对热的耐受力越差。 ⑥在猪运送过程中,温度和湿度都对猪具有很大影响,运送车中的温度即使高于摄氏38度,而湿度低于15%时,死亡事故少,而温度在摄氏27度,湿度超过80%时,长时间运输死亡事故也较多。 2、防暑对策 1)避开阳光直射 ①猪的皮下脂肪厚,汗腺退化,体热的散发不充分,同时,猪的心脏脆弱,长时间的阳光直射,会导致日射病,引起急死的发生。 ②防止阳光直射,可在放牧场、运动场植树,搭上凉棚。 ③不同群的母猪混饲放牧时应注意猪群的争斗。在猪只呼吸急促的时候,应移至至树荫并从头上缓缓浇水。 2)猪舍的通风、干燥。应考虑到风向后,进行猪舍的修建,在猪舍底部让其充分通风,在猪舍的房顶下使用泡沫塑料,木板等隔热材料,在猪舍中安装换气扇。 3)避免过密饲养 过密饲养,引发食欲减退、采食减少,发育迟缓。这时必须改善猪舍的环境,供给适口性好的饲料和青草。 4)夏季猪运送中应注意事项 车内温度的上升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要密度低、通风好。装载后立即运送,夜间运送,不同群的猪同车运送要防止猪的争斗等。 3、寒冷的影响 1)仔猪的适宜温度: 分娩后~生产一周 35~30摄氏度 生后两周~三周 25摄氏度 生后二~三月 20摄氏度 成年猪 15摄氏度 仔猪在适宜环境温度之外生长,容易引起仔猪发育障碍,特别在10摄氏度以下,发育障碍变得明显。 4、防寒对策 1)猪舍的防寒 ①在寒冷地区应防止贼风侵入,在建造猪舍墙壁、天花板、地面时应首先考虑防寒。 ②应在天花板、墙壁间加上10cm厚的稻壳、锯末等,可使猪舍的保温能力提高4倍。 ③窗户处履盖上塑料,可成倍提高保温效果,天花板在不影响作业的情况下尽量低,在密闭状态下,应依靠换气扇换气。 ④地面可用保温、隔热效果明显的沥清加入到混泥土中,在混泥土猪舍,若防寒措施不当,会造成应激反应。铺上垫草可防止冻伤。 2)仔猪的保温 ①对全部猪舍进行保温,需要大量经费,所以应在猪舍中安装特定的保温设备来保证仔猪对舍温的要求。 ②仔猪的保温办法--保温箱的利用。 保温箱上部使用红外线灯泡保温。 地面使用电热线做成的电热板,红外线灯泡与电热板的共同应用是值得推荐的。 ③保温箱:深、宽、高度各90~100cm为宜,保温箱内放置组合式海绵垫(不要时取出保存)。 ④红外线灯泡:在严寒期,分娩后~1周250W,1周后125W。 三、繁殖猪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1、繁殖障碍的对策: 1)约克夏、巴克夏过肥会引起不孕。 2)长白猪等大型猪过瘦应注意。这类猪泌乳能力高,仔猪的吸乳能力强,母猪的消耗大,会导致断奶后发情的推迟。 2、分娩管理 约克夏、巴克夏基本不发生难产,而长白、汉普夏仔猪出生时体重大,母猪分娩时若体格小,初产则易发生难产。 3、肢蹄的保护 ①种猪的淘汰原因:繁殖障碍、肢蹄的损伤(蹄床、蹄冠受伤、飞节软弱、关节炎、脱臼等),因淘汰而造成经济损失较大。 ②种公猪前胸窄、前肢X状则容易被假母猪擦伤,后肢飞节弱时,在爬跨母猪或假母猪时不方便。 ③猪舍的地面,用混凝土做成的,表面粗糙会引起蹄床、蹄冠的损伤,而地面光滑则易引起脱臼。 4、强壮性与抗病性 ①中国的当地品种,抗逆性强,容易饲养。约克夏、巴克夏也容易饲养,杜洛克性情温顺也较易饲养,而长白猪、大约克、汉普夏等大型猪与约克夏、巴克夏相比则不易饲养。 ②长白猪、大约克肢蹄弱的较多,汉普夏、杜洛克步样硬不灵活的较多,长白猪的连续生产性能较差。 ③汉普夏仔猪的下痢发生率较高,长白猪的仔猪水肿病的发生率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