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06|回复: 0

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1 13: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类添加剂克服了抗生素等药物添加剂的毒副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 征:(1)天然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抗药性;
  (2)能 促进畜禽生长,能有效而经济地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产品品质,养殖效益高;
  (3)能 增强机体兔疫功能,能防止动物的各种传染性(病毒性、细菌性)疾病和调整机体生理机能;
  (4)使 用后无有害物质残留,不影响畜禽产品质量,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与健康;
  (5)理 化性质或生物活性性质稳定,能有效地进入胃肠道发挥作用,不影响饲料适口性;
  (6)与 其他药物添加剂合成,不发生或很少发生配伍禁忌,细菌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门提高动物抗应激能力;
  (8)改 善环境等。
  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也叫活菌制剂或益生素,是最早研究出来的天然促生长添加 剂。它是动物有益菌经工业化厌氧发酵生产出的菌剂,这种菌剂加入饲料中,在动物消化道内生长,形成优势的有益菌群,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促进生长,减少药物的使用。它的原理是将外源有益菌接种后繁殖,使肠道达到最佳微生态平衡。常用的活性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粪链球菌、芽孢属杆菌、酵母及其培养物。
  微生物制剂的研制比较广泛。国内外许多研究所、大专院校均有研制, 国内的有“生态宝”——北京天地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是由酵母菌、乳酸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等菌种复合而成,它可促进蛋鸡生长,提高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缩短饲养周期,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益菌多”(S-586)——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研 制,也是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赐美健”——一种乳酸链球菌制剂,这两种制剂都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感染,应在畜禽出生或幼龄时开始使用,应激期使用也很重要。
  国外比较著名的就是EM制剂,EM是由日本硫球大学教授比嘉照夫研制的一种有效微生物群,由光合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已广泛用于世界90多 个国家,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环保等领域。我国1991年引进EM技术。微生物制剂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正效应已被公认,但亦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前已确认的适宜作活菌制剂的菌种仅有乳酸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以及酵母菌等少数几 种;(2)活菌制剂在饲料加工、运输中容易失活,(3)活 菌进入消化道后,大多难以经受盐酸、胆汗酸低PH值的作用,难有足够的数量达到肠道或定 居肠道而发挥作用;(4)生长速度慢,难以在与微生物问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是目前限制微生物制剂大量生产和应用的主要原因。
  2、化学益生素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学者们又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动物肠道固有的有益 菌上。与其添加外源有益菌,不如直接利用肠道固有有益菌,使其增殖。而能促使有益菌增殖的东西——一种短链分支的糖类物质,即称为化学益生素。其成分主要有: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果寡三糖、果寡四糖、果寡五糖、半乳寡糖、甘乳寡糖等等,它们既不能被畜禽自身吸收和利用,又不能被肠道大部分有 害菌利用,只能唯一被肠道有益菌选择吸收并促使增殖。只要选择好特殊的短链带分支的糖类物质,就能基本做到肠道有益菌唯一选择吸收的目的,并通过这种唯一选择吸收来刺激肠道有益茵的增殖,形成最佳的微生态区系,提高动物健康水平。
  由于化学益生素克服了活菌制剂的所有问题,其研究和应用得到广泛的 开展。80年代中期,日本首先把这种糖类物质开发成饲料添加剂产品用于饲料工业,90年代中期,日本生产的1/3该糖类物质用作饲料添加剂,且40%的 猪饲料中添加了这类物质。我国90年代后期才接触到这类添加剂,1998年 才逐渐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开发,目前国内的珠海溢多利有限公司已研制出这类益生素——溢康素,使用效果良好。
  3、酶制剂
  酶制剂是微生物体内合成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即用细菌或真菌发酵生 产的酶。它包括消化酶和非消化酶两大类,主要通过降解饲料中各营养组分的分子链或改变动物消化道内酶系组成,促进消化吸收,从而大幅度提高饲料效率,降低饲料成本,促进动物健康生长。
  饲料所含的许多营养物质是借助动物消化道内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水解 成简单组分物质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这些酶均属水解酶类,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但在单胃动物的消化道里却不含能水解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植酸钙镁等复杂有机物的酶类。因此,诸多学者推荐使用借助微生物合成的水解酶来加以补充。水解酶制剂曾于50年 代就开始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但真正被重视起来还是近十年的事情。目前,在养殖业中,美、俄等国广泛使用淀粉酶、蛋白酶。葡聚糖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细胞溶解酶等。俄罗斯报道,某些酶的合理使用,可使每增加1Kg体 重减少饲料消耗5%-7%和提高日增重4%-7%。我国也在使用纤维素复合 酶,取得一定效果。
  多数情况下,使用单一酶的效果不如使用复合酶的效果。所以生产上多 用复合酶,如美德宝复合酶制剂,它主要含有纤维素酶,中酸性蛋白酶、糖化酶、淀粉酶、果胶酶、植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这种复合酶制剂是纯天然酶制剂,主要功能有:(1)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并具有特殊的诱食作用,明显促进动物食欲和生长;(2)有一定的消炎、防止腹泻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3)防止和减缓动物的应激反应;(4)据试 验,饲养动物的日增重、饲料效率显著提高,排泄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明显减少,再如“和美酵素”,其主要成分为乙型甘露聚糖酶,它能分解饲料中对营养吸收有妨碍的多糖体——乙型甘露聚糖。经多人验证,它添加到饲料中,能明显提高畜禽体重,提高产蛋率,降低饲养成本。另外还有天地大公司生产的“天地酶”复合酶 制剂,国外有芬兰的“艾维生”复合酶制剂等。
  酶制剂为生物活性物质,对外界条件要求严格,一般最适温度为35-40℃,高温、高湿会使酶失活或活性降低。在使用选择酶制剂时应与饲粮类型、动物种类、消化生理特点及饲 养环境对应,同时还要注意激活剂(胃酸、铜、锰、锌、镁)和抑制剂(银等)对饲用酶制剂活性的影响,以达到最佳效果。此外,如与益生素等配合使用,效果更 佳。
  4、酸化剂
  动物日粮中添加酸化剂,已有许多学者作过这方面的研究,在欧美国 家,酸化剂被普遍采用。用作饲料酸化剂的物质,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有无机酸,也有有机酸。在生产上以往多用有机酸,因其具有良好的风味,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可直接进入动物体内参与新陈代谢,故有提高饲料品质和动物生长性能的作用,但成本较高。无机酸因其酸性强和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所以 也有应用。常用的酸化剂有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异位酸等有机酸和甲酸、丙酸、盐酸、磷酸等无机酸。柠檬酸和延胡索酸应用于家禽,可使家禽增重,也可使家禽抗应激;异位酸主要应用于牛饲料中,可利用瘤胃内分解纤维素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促进体内氮沉积增加。郑彦才(1996)报道:奶牛饲料中添加“利福牌异位酸型增奶剂”,每天每头多产奶2.82Kg,增长幅度为12.9%, 最高达15%。
  酸化剂应用于仔猪,由于能降低断奶猪胃肠道的PH值,改善胃肠道微生物区系,有益于肠道的有益菌群(如乳酸杆菌等)的繁殖,因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用以 克服断奶应激,在生长猪和肥猪的日粮中代替药物生长促进剂。贾振全等(1999)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柠檬酸,结果显示:仔猪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采食率分别改善6%、7%及5%;仔猪腹泻率降低了36%左 右。
  应用效果表明:使用单一酸化剂有其特定的优点和缺陷,若使用特殊配 制的复合酸化剂,可达到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畜禽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减少营养性腹泻,我国首家复合酸化剂——乳香酸,主要由乳酸、磷酸、柠檬酸、延胡索酸等组成。据试验,用乳香酸饲喂仔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9.1%-62.7%,比进口同类产品提高3.0%-7.5%,饲料报酬提高5%以 上。
  5、调味剂
  加入到饲料中以改善饲料适口性的添加剂叫作饲料调味剂,它可增进动 物食欲,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可分为天然、人工合成和复合三类。天然调味剂是由动植物直接提取的,如茵香油、甘草精、干乳烙、粉炒全脂大豆等;人工合成的调味剂是指合成氨基酸、脂、酸、醛、酮等。品质优良的调味剂必需保持良好的香气平衡及味觉部分。能够嗅到的气味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它易挥发 物质产生的。味觉物质的作用是开胃、增进食欲助消化等。
  国外的研究和应用都表明:调味剂对动物的饲养具有明显而积极的生物 学作用。它可改善饲料的诱食性、适口性,提高饲料的转化率,进而全面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如增加采食量、提高日增重、改善肉品质量、延长肉的保鲜期。我国的一些饲料厂、研究所也在生产调味剂,如“甜苹碱”、“奶猪香”等风味剂。在使用调味剂时,由于各种动物有其偏爱的口味,且动物对调味剂的嗜好随着年龄的 增长有所差异,所以,必须经科学试验最终确定什么动物用何种调味剂。如猪喜食有牛奶香味、香兰素、食糖、乳酸、脂类等调味剂;牛喜爱砂糖、柠檬酸、香兰素等;鸡喜吃大蒜和胡椒香料等。据试验在鸡饲料中添加2%的大蒜渣混剂,可提高雏鸡成活率5.75%-15.55%,提高产蛋率5.6%,同时肉仔鸡的香味更浓。
  调味剂的增食、促生长等作用已被公认,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调味剂 的研究也正从单组分向复合发展,其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7、中草药制剂
  中草药是天然绿色植物,兼有营养和药物两种属性。具有健脾理气、促 进消化吸收、增强新陈代谢、清热解毒、燥湿散寒;抑菌、杀菌、驱虫、除积、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使动物生长加快、饲料利用效率提高。
  我国在80年 代未开始广泛研究开发中草药添加剂产品,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己有200余种中草药用于畜禽添加剂。大多是根据中医药经典理论配制的复合制剂。如从中药麻黄、批把叶、防风、 细辛等提取的有效成分研制的“瘦肉多”猪用添加剂,可提高生长速度10%以 上,降低饲料消耗8%-10%,提高猪瘦肉率8%-10%,背膘厚度下降30%以上。
  中草药制剂在提高动物抗病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水平。但由于受原 料品质、炮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效果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而且由于大多数中草药原料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剂型受限等,限制了中草药在饲料中的大量使用。研制来源丰富、价廉效高的中草药制剂是我们面临的长期任务。中草药作为绿色添加剂,无毒作用、无药残,有极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3 09:1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