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管体系的基本内容
其实ISO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经给品管工作提供了很全面的工作指引,目前也有很多的饲料企业通过了这两个体系的认证,但是由于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问题,不少企业处于敷衍应付状态。
针对实际情况,很多饲料企业把品管体系的基本组成大体分为原辅料控制、添加剂控制、生产控制、检测系统保证四大部分,做的比较完善的会加上评估及验证系统;个人认为质量信息管理方面之于产品安全和精细化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把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单独做起来将会更加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通过标准和制度流程来明确原料质量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检测系统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的工作要求并提供操作依据与指导,所以个人认为品管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该是标准化体系和制度流程体系,日常的原料质量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检测系统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都是围绕这两个核心体系开展具体的实施、管控和纠正工作,不断地把碰到的新问题通过标准和制度流程的完善加以转化成为日常工作规定和规范,优化充实标准化体系和制度流程体系。
2、品管体系的建设
(1)标准化体系
饲料企业的标准基本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①《企业产品标准》
这是每个企业建立时就要完成的一份标准,需要到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作为企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基本标准。这方面国家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和要求,内容和格式按标准要求执行即可。具体的品种系列、成分分析保证值需要经过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充分分析考虑,尽量一次性全面考虑,减少有效期内的更改,也确保与实际产品质量要求的完好对应。
②《标签标准》
基于《企业产品标准》并严格按照《饲料标签》标准要求制定标签,并做好标准样板,以方便验收核对。注意质检确认的"合格"印章不能直接印刷在标签上面。
③《原辅料质量内控标准》
这份标准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标准,对于饲料原料、包装材料等的质量要求务必具体明确。本标准需要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结合市场情况对应提出每种原料的质量要求,列出具体的质量项目、指标、让步接收限度和拒收标准;由于原料抽样的国家标准在企业完全执行难度较大,最好能结合企业情况制定抽样标准,同时明确检测结果判定标准和让步接收的扣款参考标准,以便到货验收工作的高效开展。
④《产品生产工艺标准》
通过这份标准规定每个产品在生产的各个工段的关键参数,明确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判断检查项目和检查方法、判定标准,这是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重要标准。
⑤《检化验方法标准》
很多指标的检测方法都有国家标准,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和工作效率的要求把一些感官判定方法、简易掺假鉴定方法和快速检化验方法形成汇编,作为检化验工作的作业指导书。 [page_break]
首先标准是会随着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而变化,需要不断进行适应性和合理化修正,合理的标准是可以在采购和生产上带来成本优势。产品标准方面要引导和管理好客户的期望,特别是在外观质量要求方面,高要求需要高成本投入;检验检测的方法方式也要与市场接轨,不要过度以外观质量为卖点,需更加强调和追求内在质量。生产工艺标准和返工料处理标准务必很好结合产品特点和性价比,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而在检化验方法方面要关注和重视感官检验和简易掺假鉴定方法的应用,在科学的基础上寻求简单高效的检测方法。
原料标准的应用务必和采购合同的签订结合起来,合同中尽量把质量指标要求、检测方法、仲裁方法、不合格处理方式等一一列明,这样可以较好减少采购争议的处理效率,为企业争取合理利益。
(3)制度建设
在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中,个人认为品管部担当的角色应该是流程的保护者和再造者。从质量环我们可以了解到生产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就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制度流程在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所以每个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品管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梳理和沟通协调后确定,实施过程中需要品管部门的人员对其执行情况加以引导和督促,以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品管部也要关注现行制度流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及时组织相关方交流探讨,以期及时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4)过程管控
这是具体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职能要求,基于标准、制度流程对原料、产品的质量保证展开具体工作,按要求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跟进调查处理。这个过程主要会在检验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一些异常情况处理意见方案的合理性方面体现价值,主要要以质量安全为前提考虑成本最小化。比如说有10吨的膨化料产品存在均匀度差、水分偏高1%的情况,简单直接且安全的处理就是直接作为返工料回制,这样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产加工成本;如果进行分散重新添加到新的批次中进行重新烘干处理,那付出的代价就是烘干环节到最后包装的加工成本;如果了解到这批货发出去后在三天内会用完,有大客户一天的用料量有30多吨,那么可以采取按十分之一的添加量加入分散重筛即可达成处理也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品质,这种处理方式是成本最低的。在原料的不合格处理方面开展全面的性价比评估和进行搭配处理应用等等方式也是可以起到提高物料价值贡献的。
(5)品质分析
品质分析工作应该是整个品管体系运作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其要点就是要让数据和工作记录发挥指导作用。
首先记录的全面性是分析的基础。日常工作务必对各种原料的检测数据、合格率、退货率、退货原因、让步接收数量和原因以及其处理带来的成本增加、成品一次合格率、不合格数量和原因、投入产出比和原因分析、质量投诉情况、退货的品种数量和原因等等关键信息做好全面的记录,定期通过分析工具进行全面的解读。这些记录长期积累和定期的对比分析能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强有说服力的形式凸显出来,那么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便能更加有效,其价值也就不用多说了。例如某大型饲料企业,一年使用豆粕40000吨,经长期跟踪检测A和B两家油脂厂的豆粕发现,A公司的豆粕的粗脂肪平均高过B公司0.5%,而正常情况下两家企业的产品售价一致。那么按其价值差20元每吨,如果企业使用的是B企业的豆粕,一年的损失就是80万元;反之,如果品管部门早日发现这种情况,并促使公司采用A公司的豆粕,那么一年的成本合理节省就是80万,这便是价值啊。
其次,分析工作要真正起到作用要靠分析的全面性和后期的执行力。每次分析都要有结论、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明确的责任人、监察人、实施时间要求等清晰的行动方案,这样才能使改进措施真正落实。
(6)品质培训
品质培训是保证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流程落实的良好措施,是确保各岗位品质意识提升、工作能力提升以达成全员品管、持续改进的关键措施。饲料企业品管人员的使命是通过细致的工作让全体员工知道标准要求,知道质量的重要性,掌握质量判断能力,知道如何保证质量的合格和稳定。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认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同时也是树立品管权威的重要方式。
在开展品质培训工作时要关注及时性和针对性,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每次质量事故都是最好的培训机会,现场培训指导的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平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些专题培训,针对某些问题组织相关方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提出解决措施,灌输品质思想和达成方法。同时培训工作务必关注实效性,在培训方式方法上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培训后也要进行应用跟进和评估,必要时追加培训。
行业竞争的加剧,利润率的下降对饲料企业品管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的质量是管理出来,是需要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人员共同行动起来,每个岗位达成良好成果才能保证整体工作有喜人的成果。品管体系的有效运作关键点还是要做人的工作,因为工作是靠人去做的;要把重心放在工作方法的研究、宣贯和训导上,把具体的应用效率提高才能确保工作价值的实现。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