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0|回复: 2

[反刍] 河北奶业协会秘书长:利益机制是乳业最大隐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9 10: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降低生乳收购标准,损害消费者健康;提高收购门槛,70%奶农要杀奶牛。”在生乳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一年后,有关标准、奶农利益以及乳业行业问题的争论不断。

  我国实施一年的生乳国家标准,被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指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则反驳称,现行标准符合国情,“如果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甚至还会有七成奶牛散养户杀掉奶牛”。

  原本属于行业内技术标准的争议,却将奶农和消费者这两个并无直接联系的群体推向了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作为联结两者之间桥梁的乳制品企业,却被忽略。

  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认为,争论到最后,已经脱离了问题实质。从消费者角度看,这个标准改变的只是生乳标准,是作为乳制品企业收购原料的标准,而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的国家标准并没有变。

  在关于奶牛国情的争论中,散养被认为是提升奶源品质的一大障碍。不过在袁运生看来,奶源生产和乳品加工紧密型的利益机制,才是行业存在的最大隐患。

  三聚氰胺事件后,河北奶牛养殖业实行奶牛小区集中养殖模式。据石家庄奶业协会秘书长刘亚男透露,目前在石家庄集中养殖率接近百分之百。

  但在袁运生看来,尽管政府推动改变了源头的养殖格局,但只要目前产业格局不改变,依然可能会好了伤疤忘了疼,“以前是三聚氰胺,过一段也许会出现四聚氰胺、五聚氰胺。”目前的产业模式,依然是乳制品企业只负责从奶农手中购买原料;两者之间依然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不是利益的共同体。

  这种博弈关系的后果永远是,“少了抢,多了扔”。刘亚男将其总结为,“行情不好的时候,企业算计奶农;行情好的时候,奶农算计企业。”

  奶源供应充足时,企业想尽办法压级、压价;奶源供应紧缺奶企抢奶时,部分奶农甚至会掺假。一位奶业人士打趣说,被压价的时候,奶农忍气吞声;看到奶企抢奶的时候,奶农恨不得在水里加奶。

  在这位奶业人士看来,虽然通过市场的调节,双方的利益达到了平衡,但从最终的结果看,却是“双输”的格局:奶农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回报;企业也缺乏高质量的奶源供应。

  袁运生分析说,这是很多涉农行业的通病,如果企业和奶源供应者依然是利益博弈关系,而不是利益共同体,早晚还要出问题。一旦出现波动,作为产业链最底层的、最没话语权的奶农,受到的伤害最深,比某些企业要大的多。在袁运生看来,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企业可以不收奶;但奶农挤出来的牛奶卖不出去,只有倒掉牛奶,甚至要面临杀掉奶牛的结局。

  但是,处于中间环节的乳制品企业却并不愿意向上游延伸,一位乳业人士分析说,关键是不赚钱,风险还大,“国内乳制品企业热衷于建工厂的多,建牧场的少,即便建为数不多的牧场,也是为了做个形象,主要的奶源供应还是靠从奶站收购”。

  刘亚男认为,随着《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逐步推进,乳制品企业自产奶源的比例会逐渐提高,根据规定要求,到2011年10月底前,乳制品生产企业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各地应引导有能力的企业更多地参与奶牛养殖小区或规模化牧场建设,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奶牛养殖规模化。

  来源:经济观察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6-29 20: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综合两位所说,目前国情全球最差????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9 21: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一点这样的理性言论,少一点王丁棉那种自私的、无聊的炒作、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 01:2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