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88|回复: 2

[水产营养]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制00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5 10: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制
第一节
水产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一、六种概略养分(粗养分):即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
1、水分
    饲料中水分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是一种具有与普通水一样的热力学运动能力的水,存在于动植物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易挥发的水,也称游离水。
结合水:与饲料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团结合而不能自由运动的水,也有人将其定义为“冷至0℃以下也不冻的水”,同时也没有溶解作用。


水分
按物质的化学形式分类                  无机物质,称矿物质(粗灰分)
                                                                  蛋白质
                          干物质                    含氮物质
                                                                 非蛋白含氮物
                                                              粗脂肪
                                                   无氮物                  粗纤维
                                      有机物质               碳水化合物


无氮浸出物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饲料水分据其测定方法分为初水分和吸附水。
A、初水分:指在65-70℃下干燥所失去的水分(游离水)。
B、吸附水:指半干或风干物在100-105℃下干燥至恒重所失去的水分。
游离水:65-70℃可挥发。
吸附水:一般小于15%100-105℃可挥发。
C、干物质(DM
D、不同饲料的水分含量不同,一般保存饲料的水分以不高于14%为宜。
2、粗蛋白质
CP即饲料中所有含N物质总称,包括真蛋白质(纯蛋白质)和非蛋白含N物(NPN),NPN包游离氨基酸、肽类、酰胺、硝酸盐、铵盐等。
几种饲料中NPN占总氮的百分比:青饲料40%,甜菜50%,青贮饲料30-60%,马铃薯30-40%,麦芽30%,成熟籽实3-10%。
根据凯氏定氮法,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被定义为:饲料CP的含量=6.25×饲料含氮量,因为多数饲料中蛋白质含氮量近于16%(变幅在14.9%-18.87%)。
不同饲料蛋白质换算系数不一样。如玉米6.25,豆类5.46,棉籽5.3,小麦粉5.83,大麦5.83,黑麦5.83,全脂大豆粉5.72。不同饲料CP的含量及质量均不同。
3、粗脂肪(EE,醚浸出物)
饲料干物质中能溶于乙醚的所有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质,类脂质又包括游离脂肪酸、磷脂、糖脂、脂蛋白、固醇类、类胡罗卜素、脂溶性维生素等,植物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高。
4、粗纤维(CF)
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多缩戊糖、角质等组成。
CF指饲料样品经过一定浓度的稀酸、稀碱、乙醇和乙醚相继处理后余下的有机残渣,它并非化学上“匀质”一致的物质,而是一类易于变异的混合物。
几种饲料中CF的大致含量(%):蒿竿类26-48,青干草23-36,糠麸类10-29,籽实类2-9,多汁饲料类1-2。
5、粗灰分
指饲料中全部无机元素的氧化物或盐类,是饲料样品在550-600℃下灼烧至恒重后余下的残渣,主要矿物质元素的氧化物,含有少量的杂质如粘土、砂石等。
6、无氮浸出物(NF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饲料干物质中除开粗灰分、CPEECF以外,其它所有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多糖类淀粉、双糖、单糖等。
NFE%=DM%(Ash%+CP%EE%+CF%)
二、饲料中养分的表示
1、表示单位
%:常用来表示概略养分及常量元素的含量或需要量。
mg/kgug/kg:常用来表示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养分的含量或动物的需要量。
IU:常用来表示脂溶性维生素、酶、激素等在饲料中的含量或动物的需要量。
2、表示基础(状态)
饲料存在的状态不同,其养分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饲料营养价值常用三种存在状态来表示。
原样基础:有时可能是鲜样基础或潮湿基础,有时也可能是风干基础。原样基础的水分变化很大(0100%),不便于进行饲料间的比较。
风干基础:指空气中自然存放基础或自然干燥状态,亦称风干状态,该状态下饲料水分含量在13%左右。
绝干基础:指完全无水状态或100%干物质状态。绝干基础在自然条件下不存在,在实际中常将DM含量不一致的原样基础或风干基础下养分含量换算成绝干基础,以便于比较。
3、养分在不同干物质基础下换算
新鲜样中总水分(%=初水分(%+100-初水分〕×吸附水含量(%)100
饲料中某养分在A基础下的含量        该养分在B基础下的含量

=
A基础下的DM含量
B
基础下的DM含量
三、各营养物质的的营养原理
1、蛋白质营养
⑴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组成蛋白质的元素:CHONS,少数含有PFeCuI等。
氨基酸:蛋白质是氨基酸的聚合物,由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蛋白质。目前各种生物体中发现的氨基酸已有180多种,但常见的构成动植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植物能合成自己全部所需的氨基酸,动物蛋白质虽然含有与植物蛋白质同样的氨基酸,但动物不能全部自己合成。
氨基酸有L型和D型两种构型,除Met外,L型生物学养效价较D型的高,且大多数D型不能被动物利用或利用率很低。天然饲料中仅L型氨基酸。微生物能合成LD型两种,化学合成多为DL型混合物。
⑵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供体组织蛋白质的更新、修复以及维持体蛋白质现状;用于生长(体蛋白的增加);组成机体各种激素和酶类等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作为部分能量来源。
(3)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利用

经酰胺形式储存

含N部分
NH3

鳃、肾排出体外

脱氨基
肝中合成尿素
消化吸收
酮酸或不饱和有机酸能
过氧化分解供能或转化为糖、脂肪


a-
氨基酸

基 酸

转氨基
分解
合成


a-
酮酸

CO2

脱羧作用
机体组织蛋白
相应的胺
蛋白质的质量是指饲料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能满足动物新陈代谢和生产对氮和氨基酸需要的程度,饲料蛋白质愈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其质量就愈高,其实质是指氨基酸的组成比例(模式)和数量、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和数量愈与动物所需要的一致,其质量就愈好。对蛋白质质量的认识,从19世纪初开始,相继提出了一系列评定蛋白质质量的方法,确定了氨基酸与蛋白质营养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概念。
必需氨基酸:在鱼虾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很少,不能满足它正常的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鱼体能够自身合成而不需要从饲料中获得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氨基酸平衡:指饲料中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含量及其比例符合鱼虾需要。
氮的平衡:指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即B=I-F+U
氮的平衡有三种情况:氮的总平衡、氮正平衡、氮负平衡。
理想蛋白质: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
蛋白质互补作用(氨基酸互补作用):由必须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饲料合理搭配投喂鱼虾,使不同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4)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蛋白价PS:指待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必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其比值最低的那种必须氨基酸的比值,则为该待测蛋白质相对于标准蛋白质的化学比分。
此指标未考虑其它必须氨基酸的缺乏,只能说明与标准蛋白质相比较,各种蛋白质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缺乏的程度。
必需氨基酸指数EAAT:饲料蛋白质中的必须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必须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何平均数。
不能反应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和氨基酸的利用率,只能说明必须氨基酸总量与标准蛋白质相比接近的程度,未考虑限制性氨基酸这一因素。可粗略预测几种饲料配合饲用时氨基酸互补的总效果,但几种饲料氨基酸组成差异很大时,可能会有相同或接近的值。
增重率(%=WtWo/Wo×100
蛋白质效率(PER=体重增加量/蛋白质摄取量×100,即动物食入单位蛋白质或N的体增重。
蛋白质消化率、可消化蛋白DCP。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N占食入的蛋白质或N的百分比。
(5)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动物因素:种类、生长阶段、生理状况;
饲料因素:淀粉含量、纤维水平、蛋白酶抑制因子、非淀粉多糖的影响;
水温:在一定范围内,水温升高,水产动物代谢强度增强;
加工工艺:粉碎粒度,调质时间、温度、蒸汽压力及饱和度。
2、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⑴碳水化合物的一般生理功能
糖类及其衍生物是鱼虾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提供能量;是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改善饲料蛋白质的利用。当饲料中含有适量的糖类时,可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供能,同时ATP的大量合成有利氨基酸的活化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了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其他作用:如某些寡糖的生理作用:不同的微生物通过特异性识别作用,只能选择性地定植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部位,这些特异性识别是通过微生物表面的凝集素和宿主细胞表面的某些寡糖介导完成的,甘露寡糖MOS、果寡糖FOS等,胃肠道中的某些致病菌不能与肠壁表面定植,随食糜一道排出体外;寡糖可以选择性作为某些细菌生长的底物,如FOS能作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生长的底物,但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发酵FOS的效率低。寡糖具有上述调整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的效应,所以称之为化学益生素。
⑵水生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特点
鱼虾利用糖类的能力较其它动物低,且随鱼的食性、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其原因为:胰岛素量不足;糖代谢机能低劣(糖分解酶活性低)。
不同种类糖类的利用率随鱼的种类而异:有些鱼类对低分子糖类的利用率较高分子糖类高,但有些鱼类的研究表明,不同分子量的糖类利用率相似或对糊精、淀粉的利用率略高于单糖。
鱼类对低分子糖类的消化率高于高分子糖类,而对纤维素则几乎不能消化。
肉食性愈强的鱼对糖类的利用能力愈低(肉食性愈强的鱼,其糖分解酶活性愈低,而糖原合成酶活性愈高)
3、脂类的营养
⑴脂类的种类和性质
                     中性脂肪(油脂或甘油三脂),是三分子脂肪酸甘油形成的脂类化合物,性质决定于FA
    按其结构分
                     类脂质:有的成脂,有的不成脂,常见的醋、磷脂、糖脂、固醇
脂肪的氧化酸败: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与空气中氧发生氧化或由于微生物等的作用发生氧化,最后产生低级的醛、酮、酸,并发生难闻的气味。
脂肪的氧化酸败产生大量具有不良气味的醛、酮等低分子化合物,不仅使脂肪营养价值和饲料适口性下降,而且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过氧化物会破坏某些维生素,此外蛋白质的消化率也显著下降,另外,氧化过程中产生的醛、酮对鱼虾尚有直接毒害作用。
氧化酸败的脂肪喂鱼虾     瘦背病
必需脂肪酸(EFA):凡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称EFA。它们在化学组成上: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FA。
不同鱼虾EFA的种类:
淡水鱼: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脑黄金,C226n-3)
尼罗罗非鱼类型:亚油酸;虹鳟类型:n-3;
鳗鲡、鲤、斑点叉尾鱼回类型:n-3n-6。
⑵脂类的生理功能
是鱼虾类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如磷脂、糖脂参与构成细胞膜,各组织器官都含有脂肪,脂肪是体内绝大多数器官和神经组织的防护性隔离层,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
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鱼虾能量贮备的一种最好形式。
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有利于其在体内的运输。
提供生长的EFAEFA是生物膜结构脂质的主要成分,在膜特性中起关键作用,如调节膜的通透性等,是类二十烷的前体物质,有利于胆固醇的溶解及运输。
可作为某些激素和维生素合成原料。胆固醇是合成性激素(前列腺素)的物质。
节省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不同鱼类对脂肪的利用率不同,导致不同的蛋白质节约效果,肉食性鱼类对糖类利用能力差,若以脂肪作为能源,则使蛋白质节约效果明显。
    磷脂是鱼虾饲料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可促进饲料消化并加快饲料脂类的吸收,提供和保护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及提供未知生长因子等。虾一般不能合成磷脂,鱼虾饲料中天然存在的磷脂一般不能满足需要。草鱼饲料中添加磷脂,可促进草鱼肝脏对n-3PUFA的生理合成和防止脂肪肝的产生。
胆固醇:是甲壳类动物必需的营养素。蜕皮激素的合成需要胆固醇,而甲壳类动物包括虾,体内不能合成胆固醇,需由饲料供给。胆固醇有助于虾转化合成V.D、性激素、胆酸、蜕皮素和维持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促进虾的正常蜕皮、消化、生长和繁殖。
⑶脂肪的消化与利用
鱼虾能有效地利用脂肪并从中获取能量,但对脂肪的吸收利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脂肪的种类对脂肪的消化吸收率影响最大,对熔点低的脂肪消化吸收率高。饲料中Ca过高,多余的Ca与脂肪螯合,使脂肪消化率降低,充足的PZn等矿物质可促进脂肪的氧化,避免脂肪在体内大量沉积。Ve防止并破坏脂肪代谢过程中的过氧化物。胆碱是合成磷脂的主要原料,胆碱不足,脂肪在体内的转运和氧化受阻,导致脂肪肝。
不同的鱼虾,饲料中添加不同EFA的效果不一样。如,尼罗罗非鱼(添亚油酸最好),虹鳟(n-3),鳗鲡、鲤、斑点叉尾鱼回(n-3n-6)
饲料中EFA缺乏,不同的鱼表现不一样(食欲下降、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
5、维生素的营养
⑴存在于天然食物中间或者由动物体内外微生物合成的一类由CHO间或有SN等元素组成的低分子化合物,它们在动物体内含量很小,不是结构物质及能源物质,而是以辅酶和催化剂的形式参加体内代谢多种化学反应,从而保证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正常,维持健康和生产。动物对它们的需要量尽管很小,但缺乏会引起代谢紊乱,影响健康甚至生命的一类物质,必需由饲料供给。其种类为:
                  脂溶性维生素:ADEK
    按其溶解性
                  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B1)、核黄素(B2)、胆碱(B4)、烟酸或烟酰胺(B5)、吡哆素(B6)
生物素(B7)、叶酸、氰钴素(B12)、肌醇、维生素C
对于脂溶性维生素,动物组织有较强的积蓄能力,大量添加可能造成中毒,对于水溶性维生素则很小在组织中积蓄,一旦供应不足就易造成缺乏症,如供给过多,会经肾脏排出,一般不会表现出中毒。
⑵影响维生素添加量的因素
鱼的种类、生长阶段:通过相应的酶对动物生理活动和生长性能发挥影响,不同种类的鱼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停放途径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对其需要略有不同。幼龄鱼由于其代谢强度大,生长快,故需要量相对增多;鱼的生理状态:逆境条件下,以增强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故应增加;饲料原料中维生素的利用率: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及养殖业的集约化程度;维生素间的相互影响;饲料中其它成分;消化道内微生物可合成一定量的某些维生素,但鱼类消化道较短,食糜通过时间较快,故此作用有限。
6、矿物质营养
矿物质元素是动物营养中的一大类无机营养素,自然界中存在100多种矿物元素,现已确认动物体组织中含有45种矿物元素,但并非动物体内的所有矿物元素都在体内起营养代谢作用,即并非都是其饲料所必需提供的,现已发现有26种为所必需。
矿物质在鱼体中约占3-5%,不含能量,广泛地参与各种代谢。
作用:①参与新陈代谢中的许多酶促反应,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有关;②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细胞的正常形状;③维持肌肉、神经组织的正常兴奋性;④是形成骨骼、鳞片的主要成分,故起支架作用。
水生动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①矿物质的吸收与水环境的关系
鱼虾类除了由消化道吸收饲料中的矿物质外,还可直接由鳃及皮肤吸收矿物元素,鱼虾类的矿物质营养及代谢受环境影响很大,淡水、海水、软水、硬水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相差很大。
②影响矿物质吸收利用的因素品种;
生理状态:年龄、发育阶段、有无疾病以及是否处于应激状态,应激状态时,则矿物质需要量增加,吸收率增加;
鱼虾体内矿物质贮存状态:当贮存量充足时,则对其利用率差;
矿物质的化合结合形态:与溶解性有关,水中溶解度越高,利用率越好,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利用率优于相应的无机微量元素;
饲料营养成分:如VC可增强铁的吸收率,植酸和单宁酸则降低铁的吸收,饲料中有机成分可导致矿物质利用率的升高或降低,如日粮中能量、蛋白质水平决定了体内的代谢水平,饲料中所含的矿物质也需与之相适应,矿物质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等;
水质状况和饲料加工工艺(粒度)。
7、能量营养
⑴能量营养的意义
有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的第一需要是为了供给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动物在其生存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鱼虾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消耗了营养物质,释放了其中的能量,另外还有一部分能量贮存于体内。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输入的能量应该等于输出的能量与贮存的能量之和。
如果能量输入大于能量输出,则能量贮存为正值,这时组成鱼体的物质增加,其表现为鱼、虾体生长和体重增加。如果在饥饿和静息的条件下,既没有通过摄食输入能量,也没有通过作功输出能量,则输出的热能=-能量贮存,也就是说,机体产生的热量来自消耗体内贮存的物质,这时鱼体消瘦,体重减轻。
由此可见,鱼、虾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增重,就要不断给鱼、虾输入能量,且要保证输入的大于输出的能量。已知鱼、虾类能量输入的方式是在养殖条件下通过给其投喂饲料,由其摄食来获取。因而在鱼、虾饲料中不仅要含有鱼类必需的各种营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满足鱼、虾的能量需要。
⑵能量的来源
饲料中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大都被氧化成稳定态,维生素含量极微,含能量少,故不作为能量营养物质。各种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的多少与其所含的元素种类和数量有关。有机物分子中只有CH元素与外来的O元素化合才产生热量。物质分子中CH元素含量高,产热量就高。
总能(GE):指单位饲料中所有有机物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及其它气体的同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
消化能(DE):指单位饲料的总能与相应份量的粪能之差。
代谢能(ME):摄入单位重量饲料的总能与由粪、尿及鳃排出的能量之差。
三大有机物间的关系:单从能量角度来看,三者可以互相转化,故当脂肪和糖类供给不足时,蛋白质便主要作为能量被消耗。若充分供给脂肪或糖类,就可保证鱼体对能量的需要,也就可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被分解代谢。而增加蛋白质在体内的积蓄,即产生脂肪或糖类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只有在满足鱼类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时,增加能量才会对蛋白质有节约作用,也只有当鱼类能量的需要量达到最低标准以上时,增加蛋白质才能使动物有效地生长。
第二节
水产饲料常用原料及其特点
饲料是饲养动物的物质基础。凡是能提供动物营养或者有利于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或者有利于改善动物产品的品质,在适量采食时,对动物的健康和产品无不良影响的可食物质统称为饲料。我国疆域辽阔,饲料种类繁多,传统的饲料分类按饲料来源、理化性状及动物消化特性等将饲料原料分为动物性、植物性、矿物质和其他饲料,或分为精饲料、粗饲料、多汁饲料等。
一、动物性饲料源
动物性饲料源主要是指用水产制品、畜禽类屠宰后制品及乳制品等原料制成的产品。此类产品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好,含钙、磷高,并富含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有些种类还含有未知生长因子,因此,是一种优质饲料蛋白源。
1、鱼粉
根据颜色可分为白鱼粉(或北洋鱼粉)和红鱼粉。白鱼粉是以鲽、狭鳕、无须鳕等鱼类为原料而制成的产品。其外观色淡,呈肉松状,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脂肪含量6%-8%,富含赖氨酸、蛋氨酸。B族维生素中B1B2、胆碱含量较高。采用白鱼粉制成的配合饲料,色、香、味俱全,适口性极佳,颇受养殖户喜爱。红鱼粉是以鲐、鱼参、鲱和沙丁鱼等鱼类为原料而制成的产品。由于原料鱼类中含有大量红褐色鱼肉,故生产的鱼粉颜色较深,故又称为褐色鱼粉。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好、水分低、脂肪含量较高(8%左右)、质量比较稳定,是渔用饲料常用的原料。
鱼粉,在做品质分析时,不仅要做常规营养测定和氨基酸分析,还要测定其新鲜度。鲜度好的鱼粉是棕褐色(红鱼粉)或灰白色(白鱼粉),颜色均匀一致,具有正常的鱼腥味,而气味异常、带有哈喇味或腐臭味的则是鲜度差的鱼粉。鱼粉由于价格较高,市场上掺杂使假情况屡有发生,因此,在购进鱼粉时,必须对鱼粉进行掺假检验。
2、虾壳粉
虾壳粉是虾类加工时剩下的不能食用的残余物(壳、头、尾、脑,偶尔也混杂有整条小虾)经过干燥后制成的粉末状产品。虾壳粉中无机盐含量较高,富含胆碱、磷脂和胆固醇。另外,虾壳粉中含有还原性虾红素,对水产动物具有着色效果,属廉价的引诱剂和着色剂。添加量宜控制在3%-8%,但用户在采购时应注意其质量及新鲜度,尤其要确认其盐分的含量,一般盐分应控制在8%以下。
3、血粉
血粉是我国一种富有潜力的营养丰富的动物性蛋白源。其营养成分,因血液的品种、来源、新鲜度、加工方法不同而各不相同。粗蛋白含量达80%以上,氨基酸组成中组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较高,但蛋氨酸、异亮氦酸含量偏低,因此,在设计配方时应注意渔用饲料中氨基酸的互补,尽量调整氨基酸平衡。
4、肉粉
肉粉是肉类加工厂、屠宰场、罐头加工厂及肉制品联合加工企业的下脚料经切碎、煮沸、压榨,尽可能去除油脂后将其残余的固型物再经干燥、粉碎而制成的粉末状产品。肉粉的粗蛋白含量可达到50%-60%,蒸煮肉粉的还可更高。其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含量较丰富,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较低。B族维生素含量高,尤其是维生素B12,但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含量较低。肉粉在渔用饲料中应用不太普遍,但为了节约鱼粉,利用肉粉、鱼粉及其他饲料源搭配制造渔用饲料得到了广泛重视。
5、肉骨粉
肉骨粉是肉类加工厂、屠宰场的副产品,它是将可食部分去除后得到的残骨、皮、内脏及碎肉等经干燥、粉碎而制得的成品。其来源广,价格低,但蛋白质的消化率较低。不同来源的肉骨粉含有的营养成分有较大的差异。
6、蚕蛹、蚕蛹粕、蚕粪
蚕蛹是缫丝厂生产生丝时的副产品。新鲜蚕蛹含水分多,脂肪高(20%-30%),无法贮存,故必须干燥。蚕蛹蛋白质含量约为56%,氨基酸组成特点是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含量高,因此可在渔用饲料中起到氨基酸平衡的作用;并且还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不足之处是精氨酸含量偏低,脂肪含量高,若不经脱脂处理容易引起氧化酸败。
蚕蛹粕是蚕蛹经脱脂后得到的饼、粕。其粗蛋白含量可达70%左右,约含4%的几丁质及丰富的B族维生素,乃属优质动物性蛋白源。
新鲜蚕粪含水量约为50%,经干燥后即为干蚕粪。若将干蚕粪用溶剂(丙酮)萃取后得到的残余物即为蚕粪粕。蚕粪中灰分含量较高,为20%左右,其主要成分为钙(4.5%)和钾(3%)。
二、植物性饲料蛋白源
鱼粉是传统的渔用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世界上的生产和供应量有限,并且价格昂贵,所以水产养殖业不得不考虑选择新的蛋白源。某些植物性蛋白源比动物性蛋白源便宜,且营养价值高,经济实用,为此在渔用饲料中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比例及寻找合适的植物蛋白源代替动物性蛋白源,早已成为各国饲料研究、开发的热点。
1、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营养价值高,资源丰富,原料成本低,被认为是能满足鱼类必需氨基酸要求的最好的植物性蛋白。鱼类对其有较高的消化率,消化程度与鱼粉蛋白相同或更高。
2、小麦蛋白粉
小麦蛋白粉是小麦制造食用面粉后的副产品,即将小麦粉用水捏和后,以水洗涤除去淀粉后得到的强粘性面团,俗称为面筋,商品名为谷朊粉。小麦蛋白粉含70%以上的蛋白质,其中麦谷蛋白是小麦蛋白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多肽聚合物,分子内和分子间都存在着二硫键(-S-S-)。如果还原二硫键,小麦蛋白粉的粘弹性就降低;氧化则粘弹性增加。小麦蛋白质中还含有一种麦胶蛋白,能溶于75%的乙醇,而不溶于水,这类蛋白质若吸水会产生粘性,并可以拉成丝,添加少量食盐可增强其粘弹性。此特性在鳗、鳖等渔用饲料加工时显得极为重要,即合适的添加能提高粉状饲料或颗粒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小麦蛋白粉的另一特点是因为蛋白质含量高,在渔用饲料加工时,添加少量就能满足鱼类对蛋白质的要求,所以便于进行配方调节。但是价格较为昂贵。
3、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商品名为麸质粉,是玉米淀粉厂加工玉米淀粉时的副产品。为淡黄色、金黄色或橘黄色,多数为颗粒状,少数为粉状,具有发酵气味。其蛋白质含量一般有40%60%两种,氨基酸组成特点为蛋氨酸含量高,赖氨酸及色氨酸明显不足,故在配制饲料时注意调整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渔用饲料中使用玉米蛋白粉时,蛋白质含量为60%的玉米蛋白粉容易满足配合饲料对蛋白质的要求。质量上乘的玉米蛋白粉较为细腻,粘结性能较好,添加在饲料中如调整得当还可代替饲料中的粘合剂,制成的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极佳。玉米蛋白粉的另一特点是富含色素,是良好的天然着色剂。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有时发现掺有尿素,购买时可做尿素的检查。
4、蚕豆蛋白粉
蚕豆是我国传统的栽培植物,其蛋白质含量丰富,质地柔软,是良好的粮食及饲料资源。蚕豆蛋白粉是粉丝加工时的副产品,其粗蛋白可高达65%以上,可以作为植物蛋白源在饲料中加以利用。
三、饼粕类饲料
饼粕类饲料系指富含脂肪的豆类籽实和油料籽实经提取油脂后得到的副产品。根据脱油方法的不同获得的产品形状可为圆饼状、瓦片状、碎片状及粗粉状。油饼、油粕类的生产技术有两种,即压榨法和浸出法。一般将压榨生产的产品称为油饼,而浸出法生产的产品称为油粕。饼粕类饲料是我国主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使用广泛,用量大。渔用饲料中常用的有豆饼(或粕),菜子饼(或粕),花生饼(或粕),棉仁饼(或粕),芝麻饼(或粕),向日葵饼(或粕),其他如蓖麻、红花子、椰仁、亚麻仁饼(或粕)等,但用量不多。
1、膨化大豆粉(全脂大豆粉)
将全脂大豆破碎后,通过膨化机处理,然后粉碎即成膨化大豆粉。全脂大豆还可经焙炒、蒸煮、压片、微波处理或加热等方法使大豆熟化,成为熟大豆粉制品。膨化大豆粉通常为淡黄色,有豆香味,粗蛋白含量为36%-38%,粗脂肪为16%左右。蛋白质的质量较佳,尤以赖氨酸为高,但蛋氨酸含量不足。大豆粉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故贮存时应注意仓库温度、湿度、光照等以防氧化。
2、豆饼(或粕)
豆饼和豆粕的粗蛋白含量为40%-44%,其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较理想,其中赖氨酸、异亮氨酸、色氦酸、苏氨酸的含量要比其他饼粕高得多,并且豆饼和豆粕的钙、磷含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含量丰富。豆饼和豆粕在所有植物性饼、粕中是最佳植物性饲料蛋白源。目前国内水产养殖生产迅猛发展,若在饲料中合理应用,豆饼(或粕)能起到代替部分鱼粉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时,必须注意其豆饼、豆粕的原料是生大豆,因此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细胞凝集素、皂角甙及脲酶等。因此,优质豆饼(或粕)应是充分加热处理后的产品,不应有豆腥味,也不能有焦糊味,否则为烘烤不足或加热过度。加热过度则导致赖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及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变性反应而失去利用性。烘烤不足,则不足以破坏生长抑制因子,蛋白质利用性差,所以应用时必须正确鉴别。一般可用感官方法(根据颜色深浅),或利用快速测定尿酶活性或根据蛋白质的溶解度(PS)来进行检测。即,优质豆饼(或粕)为淡黄至黄褐色,具有烤大豆的香味;若过度加热,则呈深褐色、焦糊黑色,具焦糊味;加热不足,则呈豆皮本身的青色,具豆腥味。在利用尿酶活性检测时,△PH0.05-0.3表示正常,△PH0.3时,表示抗胰蛋白酶活性高,即加热不足。在根据PS判断时,70%PS85%表正常,PS85%表加热不足,PS70%表加热过度。
3、菜籽饼(或粕)
菜籽饼(或粕)是油菜籽经机械压榨或溶剂提取油后的残余物,其产品可分为粉状、片状及圆饼状。菜籽饼(或粕)的蛋白质含量为34%-38%。其氨基酸组成中蛋氨酸含量约为0.7%,赖氨酸含量为2.0%-2.5%,精氨酸含量较低,因此在饲料配方设计时,拟应考虑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高的棉仁粕同其搭配,以达到氨基酸的平衡。菜籽饼(或粕)粗纤维含量为10%-12%,能量利用水平较低。其组织中磷、硒、锰含量较高,尤其是硒的含量相当于豆饼(或粕)l0倍,故在莱饼(或粕)、鱼粉含量高时,即使不添加亚硒酸钠,也不会呈现硒缺乏症。菜籽饼(或粕)的价格低廉,来源方便,是配制草鱼、鳊、鲫等饲料的良好蛋白源。但菜籽饼(或粕)含有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唑烷硫酮、腈)、芥子碱、芥酸、单宁、植酸等有毒物质,为了提高其使用效果,避免中毒,一般采用限量使用(用量宜控制在20%以下),并加强搭配(与鱼粉、豆饼配合使用)或添加赖氨酸。用量较大时,宜作去毒处理。常用的去毒方法有:坑埋法(利用土壤吸收);硫酸亚铁法(利用亚铁与芥子苷形成螯合物,后者不能被动物吸收);生物法(菜籽饼粕中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分解毒素)。
4、花生仁饼(或粕)
花生仁饼(或粕)是指花生脱壳后,经机械压榨或溶剂抽提去油脂后所得到的残余物。花生仁饼(或粕)的代谢能水平很高,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花生仁饼中含粗蛋白44%左右,粕中含粗蛋白47%。其氨基酸组成中,精氨酸含量高达5.2%,但蛋氨酸和赖氨酸较低,故在配制饲料时应同鱼粉、血粉和菜籽饼(或粕)一起搭配使用,以求氨基酸平衡。花生仁饼(或粕)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加工过程中若采用120℃加热,可破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但若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则效果相反。另外,花生仁饼()易受黄曲霉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使用时,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地区应对原料中的毒素进行检测。
5、棉仁饼(或粕)
棉仁饼(或粕)是完全脱去壳的棉仁加工后得到的饼(或粕)。一般为黄褐色、暗褐色至黑色,有坚果味,略带棉籽油味道,通常淡色者品质较佳,储存太久或加热过度均会加深色泽。带壳的棉籽饼因粗纤维高、夹杂物过多,不宜在渔用饲料中使用。优质棉仁粕其粗蛋白含量为41%-44%,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不足,含量为1.3%-1.6%,精氨酸含量高达3.6%-3.8%。因此在配方设计时,宜考虑同菜籽饼粕搭配使用,以调整氨基酸平衡。其饲用价值取决于棉酚和环状脂肪酸环丙烷的含量。优质的棉仁饼()游离棉酚含量低,在0.02%以下。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受热的作用,游离棉酚大部分会同蛋白质、氨基酸结合生成结合棉酚。结合棉酚在动物体内不被吸收,直接排出体外,对动物不产生毒性。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仍会有部分游离棉酚存在于饼()之中,使用时应限量使用。在购买和使用时,要注意检测其粗蛋白、粗纤维(与去壳程度有关)、游离棉酚、有效赖氨酸(与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强度有关),此外要注意防止感染黄曲霉毒素,必要时可做黄曲霉毒素的检验。
6、其它
芝麻饼();向日葵仁饼();蓖麻子饼();蓖麻子饼();椰子饼();亚麻籽饼()等。
四、谷实、糠麸、糟渣及食品工业副产品
谷实类饲料基本上属于禾本科植物成熟的种子。其特点是无氮浸出物较高,可达70%以上,粗纤维含量较低,在5%以下,干物质消化率很高,有效能值也高,因而成为加工渔用饲料时重要的能量饲料。谷实类饲料主要有玉米、高梁、大麦、燕麦、稻谷和小麦。糠麸类饲料是谷物加工的副产品,制米的副产品为“糠”,制粉的副产品为“麸”。主要有米糠、麦麸、玉米皮、谷糠、次粉、胚芽粉等,其中以米糠、麦麸、次粉为常用原料。
1、小麦
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为12.5%-14%,营养物质易消化,但我国很少用粉碎小麦做配合饲料原料,在对虾配合饲料中多用全麦粉或次面粉。小麦粉有提高颗粒饲料粘合性的作用。
2、玉米
玉米是禽畜的基础饲料,有饲料王之称。其营养组成中,粗蛋白为8%-10%,主要为玉米醇溶蛋白和少量玉米谷蛋白,前者的品质较后者的好。其氨基酸平衡性差,色氨酸、赖氨酸含量低;胆碱含量低;脂肪含量约为4%,其中亚油酸所占比例较高,易氧化,故粉碎后的玉米易酸败变质,不宜久存。其在渔用饲料中用量不大,主要是因为鱼类不能很好地消化其角质淀粉,若在渔用饲料中大量添加,则会导致鱼类胃肠鼓胀、肛门阻塞。
3、米糠
米糠俗称青糠、油糠,是糙米精制成大米时的副产品。米糠的粗蛋白含量为12.1%-17%,其中赖氨酸含量为0.55%、脂肪含量为15%以上,其能值为糠麸之首。脂肪中油酸及亚油酸占79.2%,多属不饱和脂肪酸;脂肪中还含有2%-5%的天然维生素E。米糠中还富含B族维生素,尤其是肌醇含量较高,对鱼、虾类养殖很有利,但维生素ADC缺乏。米糠中虽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加热可使其失去活性,是渔用饲料中草食性及杂食性鱼类配合饲料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青虾、罗氏沼虾、河蟹等配制配合饲料时的能量原料。因脂肪含量较高,且脂肪酶活性高,使其在贮藏期间易于氧化酸败,故贮存时谨防氧化酸败。一般采用鲜喂,或加抗氧化剂,或脱脂处理。
4、麦麸、次粉
麦麸主要由小麦种皮、糊粉层、少量胚芽、胚乳组成。小麦麸俗称麸皮,是面粉厂加工面粉时的副产品。麦麸质地松软,适口性好,可利用能值高。粗蛋白质含量为13%-16%,其氨基酸平衡较好,具很高的饲用价值。但麦麸贮存时易生虫,接收时应特别注意。
次粉是面粉厂生产特制粉种过程中产生的糊粉层、胚乳及少量细麸的混合物,是介于面粉和麸皮之间的产品。次粉除作为饲料源外,还具有补助粘合作用,故在渔用饲料厂中用量较大。次粉中还有一种含筋(谷蛋白)量高的粉种,称作高筋次粉,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粘弹性,故在渔用饲料中应用能提高鱼、虾、蟹饲料成型后在水中的稳定性,常被广泛采用。
5、啤酒糟粕
啤酒糟粕是以大麦麦芽或混合其他谷类制造啤酒过程中所滤除之残渣,加以干燥所得,是渔用饲料的良好饲料源。
6、其它
酒糟、酒精糟;醋渣();酱油糟;豆腐渣;甜莱渣。
五、单细胞蛋白类
单细胞蛋白或具有简单构造的多细胞生物的菌体蛋白的统称。目前可供作饲料用的单细胞蛋白类微生物有:酵母菌、真菌、藻类及非病原性细菌4大类。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种类齐全,具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所以只要产品正宗,颇受渔用饲料厂欢迎,乃属上佳的饲料蛋白源。生产单细胞蛋白质的原料有工业产品的废液、食品和调味品工业的下脚料、制糖和制酒业的糟渣、农业的废弃物以及化工和制药工业的产品及残渣,其原料来源广泛,可因地制宜,变废为宝。使用时应注意:适口性;消化性(选择薄壁品种及好的破壁工艺);安全性(有些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易产生毒素,如石油酵母中含有致癌物质34-苯芘,若在动物产品残留则影响人类健康)。
六、油脂类饲料源
油脂是油与脂的总称,按—般习惯,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两者的形态可以相互转化,但其本质不变,都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是水产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由于它比任何品种饲料源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因而在饲料中有独特的作用。在生产渔用饲料时,由于养殖对象的不同,添加油脂的品种也要求不同,如淡水鱼饲料中一般需要添加含亚油酸和亚麻酸较多的油脂,而海水鱼饲料中则需要含多烯酸较多的油脂。
1、动物性油脂
2、植物性油脂
植物性油脂是从油料作物的种子或果实中提炼的油脂,主要有豆油、玉米油、菜油。生产渔用饲料时往往与鱼油按比例搭配使用。
3、粉末油脂
以油脂为囊心,酪蛋白、乳糖、淀粉为囊树,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而得到的类似粉末状的微囊油脂,称之为粉末油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成品,质量较稳定。粉末油脂的特点是添加方便,且能提高油脂的消化吸收率,并便于贮存和运输,但价格较为昂贵。
4、其他油脂产品与副产品
大豆磷脂:大豆油脱胶过程中得到的复合磷脂产品称为大豆卵磷脂,用于渔用饲料中,可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和动物的健康水平。
菜油磷脂:菜油精炼时的副产品——油脚,也称菜油磷脂。在饲料中适当的添加可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及丰富的维生素,添加在草鱼、鳊鱼等经济鱼类的饲料中能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效率,降低成本。菜油磷脂一般在制造菜油的油脂厂能购到,由于具有稠性、流动度差,若要在饲料中添加均匀,应预先制作成预混料。渔用饲料中对油脂的利用,取决于养殖对象的营养需要。如养殖淡水鱼,添加植物油或植物磷脂是适宜的。养殖鳗鲡,拟选用二种油源的搭配,即豆油(或玉米油)以21的比例进行配合投喂为佳。养殖鳖,则以单独使用玉米油为好。至于养殖海水鱼,如真鲷、牙鲆,则以添加鱼油或狭鳕肝油为宜。养殖虾、鳖,添加鱼油优于植物油。总之,不同的养殖对象应根据其营养需求选择相应的油脂源。
油脂贮存过程中极易氧化,因此,宜密闭、低温、避光保藏,贮存油脂的容器应选用合适的材料(铜、锌、锰、钴等金属及它们的盐类能促进油脂氧化),并在油脂中添加抗氧化剂,如二丁基羟基甲苯或丁基羟基茴香醚,添加量一般为0.02%
第三节
饲料添加剂
指那些在常用饲料之外,为某种特殊目的而加入到配合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其目的在于满足养殖生产中特殊需要,如保健、促生长、增强食欲、防止饲料变质、保存饲料中某些物质的活性、破坏饲料中的毒害成分、改善饲料和畜产品品质、改善养殖环境等。按添加的目的和作用机理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两大类。
一、营养性添加剂
1、维生素添加剂
当渔用饲料中某种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即会出现一些非特异症状,如生长缓慢或停滞、生产水平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呈现专一性缺乏症。
目前,渔用饲料中添加的维生素约15种,其添加的品种和数量直接取决于饲养的对象和添加目的。添加时还得考虑饲料加工工艺对其影响,以使饲料中添加的维生素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矿物质添加剂
水产动物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有14种,即钙、磷、镁、钾、硫等常量元素和铁、铜、锌、锰、碘、钴、硒、铝、氟等微量元素。无论是常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在渔用饲料中的应用,都是采用各种元素的化合物,按一定配方进行配合,并加工制作成商品预混剂或复合预混料,再加入配合饲料之中而发挥作用。
总之,用作添加剂预混料的化合物,必须挑选动物可以吸收利用的。一般来说水溶性好的,吸收率较高。另外,各种微量元素化合物的相对生物效价差别较大。常用微量元素除注意表述的相对生物效价外,还必须在购买时了解添加剂的规格、杂质及有毒有害物质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此外,还应对其商品价格、理化性能及细度进行综合考虑。
3、氨基酸添加剂
关于游离氨基酸在渔用饲料中添加的效果,经许多研究人员研究证明,可以被鲑鳟鱼、鳗、鲷、虾等有效地利用于生长,但对于斑点叉尾〖HT56”〗鱼〖KG-*3〗回〖HT5SS〗和鲤鱼,在饲料中添加游离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却与饲料蛋白源有关。所以,渔用饲料中添加游离氨基酸时,要根据养殖对象及所采用的蛋白源来加以调整氨基酸平衡,以期能得到添加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效果。
二、非营养性添加剂
1、诱食剂
又称引诱剂、促摄食物质。其作用是提高配合饲料的适口性,诱引和促进鱼、虾对饲料的摄食。
比较常见的化合物是氨基酸、核苷酸和三甲胺内酯。促使鱼、虾摄食,多是两种以上化合物协同作用的结果。同一诱食剂对不同鱼虾的引诱效果不一样,如蛤仔鱼的甘氨酸和丙氨酸对鳗鱼有诱食作用;乌贼肉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对虹鳟有促摄食作用;甘氨酸、谷氨酸钠、丙氨酸及核苷酸都有诱引对虾摄食的作用。
目前在渔用饲料中常用做饲料诱食剂的有甜菜碱、乌贼内脏粉、鱼溶液、鱼溶粉等。
2、促生长剂
添加促生长剂的目的就是促使鱼、虾、蟹生长,增进其健康,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饲养效果,降低饲料成本。在生产上长期使用的、有效的促生长剂有:鱼虾4号,北京市桑普生化公司生产,其主要成分是肉碱;甜菜碱(引诱促长剂),原存在于天然动植物体内,现在可以用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合成,对鱼、虾有极强的诱惑力,它与氨基酸等配伍具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使处于应激状态下的鱼类增加摄食量。
3、饲料保存剂
为了使饲料质量少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开发的一类产品,主要有抗氧化剂和防霉剂。目前使用较多的抗氧化剂有乙氧喹、二丁基羟基甲苯和丁基羟基茴香醚。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25-150毫克/千克,最大使用量为200毫克/千克。
防霉剂又称防腐剂,可防止水分含量高的渔用饲料或原料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霉变,避免贮存期内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应用在渔用饲料中的防霉剂主要为丙酸、丙酸钠、丙酸钙,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0.2%-0.4%。
4、粘合剂
渔用饲料粘合剂大致可分为天然物质和化学合成物质两大类,前者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糖类和动物胶类。属于糖类的有:淀粉、小麦粉、玉米粉、小麦面筋、褐藻胶等。动物胶类有:骨胶、皮胶、鱼浆等;化学合成物有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等。商业产品:如,多聚脲甲醛(0.30.5%)。
粘合剂的粘着强度除与其本身性质有关外,还与饲料种类、饲料细度、加工条件、加工温度等有关。一般饲料粉碎粒度大(粒度大于40)者,浸水后,水分易渗入饲料颗粒而溃散,粒度小者水稳定性好;饲料中含类脂多者,稳定性差;糖类、动物胶类在80℃以上的温度下干燥,粘合效果才好,如果晒干,则粘合效果差;羧甲基纤维素在20℃以下,粘度快速增加,超过40℃则粘性消失,在PH7时粘度最高,高于或低于PH7则粘性降低。在2价或3价离子共存时会因沉淀而失去粘性;聚丙烯酸钠也会因与盐类并存而影响其粘合效果。同样是小麦粉,由于蒸汽调质的时间、温度,所加入的水分不同而粘合性能不同,更由于在造粒后是否经后熟化工艺而水稳定性有显著的差异。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6-25 16: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学习了,谢谢楼主!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16: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楼主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24 11:5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