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7|回复: 0

[饲料] 玉米:增进口来源与压深加工需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4 10: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2010年从美国进口了157万吨玉米之后,中国可能即将向阿根廷玉米敞开大门。暂停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同时收紧非储备企业玉米收购的信贷资金。未具名的受访人士说,政策的思路非常清晰,压减深加工产业的玉米需求,保障饲料行业的玉米需求,以调控通货膨胀。

  继2010年从美国进口了157万吨玉米之后,中国可能即将向阿根廷玉米敞开大门。

  阿根廷玉米协会主席马丁·弗拉吉奥称,中国和阿根廷已经接近达成关于玉米贸易的协议。他说,中国贸易代表团上周访问阿根廷时,双方在建立植物检疫标准方面已经取得进展,一两个月内将签署一项协议。

  本年度1000万吨左右的玉米供求缺口、持续低位的国家玉米储备,被认为是中国试图进一步开放玉米市场的原因所在。

  中国之前一直是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但上一年度的干旱及需求大增,令中国首次成为玉米净进口国。2010年,中国进口玉米157万吨,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引发震动。

  事实上,在调控通胀的背景下,玉米供需链条的两端都已开始调整,政府近期已经密集出台了系列政策,严厉限制玉米在酒精、淀粉等深加工产业的消耗量。

  扩玉米进口来源

  中国与阿根廷关于玉米贸易的谈判始于去年。去年11月,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公开表示,中国2011年将从阿根廷进口550万吨玉米,不过中国农业部随后称,中阿双方并未签署任何进口玉米的协议。

  这一否认让这一玉米进口的进展迷雾重重。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双方可能是在谈判过程中谈到550万吨这一预计进口量,但当时并未达成协议。

  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玉米的最大障碍在于,该国80%的玉米均为转基因玉米,而中国一直严格限制转基因玉米的流入,目前全世界22种转基因玉米品种中,中国农业部批准进口的不足10种。

  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玉米研究员邱烈金分析,中阿玉米贸易推进的情况取决于国内玉米供求紧张的程度,转基因这一限制预计也会因国内玉米供应的紧张趋于放松。

  中国取道阿根廷进口玉米,与美国市场进口难度加大有关。新湖期货分析师李延冰说,由于世界玉米消费刚性增加,美国玉米库存降至15年低位,也是半个世纪以来的次低水平,引发世界玉米市场的大牛市。

  近期,美国玉米到中国南方港口理论完税成本维持在2900-3000元/吨水平,较广东港口的国产玉米2370元

  /吨左右的成交价高出500-600元/吨。

  自去年中国由玉米出口国逆转为玉米进口国之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玉米进口的猜测颇多。美国谷物协会此前曾公开估计,称其在调研后判断中国今年的玉米进口量最高可能达900万吨。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国内玉米的供求会实现紧平衡,进口量预计会略高于去年。

  压国内深加工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9日发布的数据,2011年度,中国玉米的产量同比增长了8%,达到1.77亿吨,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邱烈金分析,供求紧张将成为趋势,一方面中国未来玉米的增产能力有限,而另一方面消费量尤其是工业消费量的增长会远超过玉米产量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玉米进口的增加成为必然。

  从去年玉米价格暴涨的“玉米疯”时期开始,市场一直盛传国家储备玉米库存处于低位。受访人士分析,今年前几个月密集补充库存后,国储手中的玉米数量估计已经有所回升,但应该仍处于低位。这也是为什么中储粮会赴美进口玉米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通过扩进口增加玉米供应,政府也在试图大力压减玉米需求来改善供求状况。

  4月下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深加工产业进行调控,包括严格限定深加工玉米用量,深加工企业今年采购量不得超过2009年玉米实际使用量;对已建和在建项目中,土地、环保手续不全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建的停止,已建的停产。

  此外,暂停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同时收紧非储备企业玉米收购的信贷资金。

  未具名的受访人士说,政策的思路非常清晰,压减深加工产业的玉米需求,保障饲料行业的玉米需求,以调控通货膨胀。

  目前,中国玉米有30%被用于酒精、淀粉等深加工,70%用于饲料。

  他说,政策的效果目前暂难评估,尤其对深加工企业玉米采购量的限制这一项,执行力度有多大还是未知。事实上,在政策刚发布几日内,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出现观望情绪,期货市场出现下跌,但几日后现货价格回归平稳并继续反弹。


  摘自: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4 10:4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