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nkdavid 于 2011-5-23 10:27 编辑
众所周知,粉碎机的产量、成品粒度、吨料电耗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而且产量和细度是一对矛盾,产量高、成品必然粗,产量低、成品必然细,但是产量、细度之间的互相制约数据、很少有人完全了解,并且,通常会有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筛板孔径≠粉碎粒度
当大家谈到粉碎粒度时,常见以下场景:
甲问:“你们的鱼料是多少细度的?”
乙答:“我们用φ1.0的。”
正确方法:
严格而正规的粉碎粒度应该是以通过一定目数标准分析筛的百分比来确定的,而且最少需要用两层筛来做限定,对于普通淡水鱼料,一般采用40目、60目标准筛,对于鱼种、鱼苗料,还要增加80目筛通过率指标作为辅助数据。
正误比较:不同的粉碎机型采用同孔径筛板的粉碎粒度相差悬殊,请看实际数据:
原料/筛板 粉碎机型 过40目 过60目 过80目 过100目 平均粒度(目)
豆粕/φ1.0 锤片式微粉机 91 % 47 % 34 % 22 % 平均D50=83目
豆粕/φ1.0 齿爪式微粉机 92 % 74 % 52 % 43 % 平均D50=97目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清晰的看到:
同样φ1.0的筛板,齿爪式微粉机的粉碎细度优于锤片式微粉碎机17%左右。根据统计数据发现:
齿爪式粉碎机配筛网1.5、1.2、1.0分别相当于锤片微粉碎机配1.2、1.0、0.8筛网的粉碎细度。 要根据鱼类营养需求和粉碎机型不同选择合适的筛孔,水产行业的营养标准SC/T1077-2004上要求
草食性鱼类苗种阶段:90%过 泰勒筛42目/美制筛45目 齿爪式粉碎机(φ0.8-1.0) 锤片式微粉碎机(φ0.6-0.8) 草食性鱼类成鱼阶段:90%过 泰勒筛32目/美制筛35目 齿爪式粉碎机(φ1.2-1.5) 锤片式微粉碎机(φ1.0-1.2) 肉食性鱼类苗种阶段:95%过 泰勒筛60目/美制筛60目 齿爪式粉碎机(φ0.5-0.6) 锤片式微粉碎机(φ0.4-0.5) 肉食性鱼类成鱼阶段:95%过 泰勒筛35目/美制筛40目 齿爪式粉碎机(φ0.7-0.8) 锤片式微粉碎机(φ0.5-0.6)
楼主是混养鱼的话,筛网应该配备齿爪式粉碎机(0.8-1.0),锤片式微粉碎机(0.6-0.8)。 如果是模孔2.0的,应该算是小孔径,筛孔取小值:齿爪式(φ0.8)/锤片式(φ0.6); 如果是模孔4.5的,应该算是大孔径,筛孔取大值:齿爪式(φ1.0)/锤片式(φ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