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8|回复: 2

霉玉米中毒的发生与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8 22: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病原因:畜禽采食发生霉变的玉米或被其污染的饲料而引发黄曲霉菌毒素中毒。
1.
黄曲霉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4~30度,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以上。2003年秋季在玉米收获的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阴雨连绵天气,玉米水分高达20%30%,致使玉米在储存(储存过程中温度可上升到2040度)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霉变,感染了黄曲霉菌。
2.
玉米是畜禽能量饲料的主要原料,在畜禽日粮中占的比例较高,一般在50%70%左右。2003年后半年养殖业行情见好,饲用玉米的需求量呈递增趋势,而2002年的陈玉米已远远供不上现代饲料企业和农村养殖的需求,因此不得不过早的收获玉米、储存新玉米。而高水分含量的新玉米,在用作饲料原料时,相对的干物质含量便少了,因此用量更要增加15%~20%,畜禽由于采食了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时就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
症状:
雏鸡雏鸭中毒,多发生在2~6周龄,食欲不振,生长不良,衰弱,贫血,冠苍白,排出白色稀粪,腿麻痹,常缩脖闭眼呆立,幼鸭脱毛时时发出哀叫声,常躺卧地上,头呈角弓反张,痉挛而死。成禽的耐受力强,呈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仅表现食欲减少,消瘦,贫血。中毒久者发生肝癌,产蛋禽则产蛋下降,孵化率降低。
猪常在吃食发霉饲料后515天出现症状,病猪精神委顿 ,食欲不振乃至废绝,口渴喜饮,可视黏膜黄染或苍白,四肢无力,走路蹒跚,粪便先干后稀,重者混有血丝,甚至血痢,尿黄浑浊,后期出现间歇性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多因衰竭而死亡。部分病例肛门或阴门水肿。
犊牛发病后生长发育缓慢,营养不良,被毛粗乱、逆立无光泽。病初食欲不振,后期废绝。角膜混浊,常出现一侧或两侧眼角失明。反刍停止,磨牙,呻吟,有时有腹痛表现,间歇性腹泻,排泄混有血液凝块的黏液样软便,表现里急后重症状,往往因虚脱昏迷死亡。成年牛的症状比犊牛轻,呈慢性经过。除表现前胃弛缓,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外,乳牛还表现产奶性能降低,奶量下降。肉牛发育迟缓,饲料转换率明显降低,妊娠母牛有时发生早产或排出死胎等。
剖检:
家禽:肝脏有特殊性损坏。急性中毒,肝肿大,色淡而苍白,有出血斑,肾肿大、出血,十二指肠有出血性炎症;慢性中毒,肝脏呈淡黄褐色,并有多处出血和不规则白色坏死。肝脂肪含量增加,病程长者,可见肝癌结节。
猪:剖检腹腔有少量黄色或黄红色腹水,肝肿大或萎缩、质脆,病程长者肝间质增生,质地变硬,肝表面有灰黄色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少而浓。胃底弥漫性出血或溃疡,肠道 有出血性炎症。肾脏肿胀、苍白或淡黄色。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或水肿。
犊牛:最主要是肝脏质地变硬,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有时全部黄染。胆囊扩大,胆汁浓稠。大多数病牛腹腔积液形成腹水。肠系膜、皱胃和结肠水肿。肾脏发淡或呈黄色。
诊断:
霉玉米中毒主要是黄曲霉菌毒素中毒。首先先做饲料史调查,观察饲料种类、储存及喂量,并结合病史、发病情况、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调查,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结合实验室检验。
防治:到目前为止,本病尚无特效解毒剂,临诊中也仅限于对症处理并加强肝脏解毒机能。投服一些保肝、强心、解毒药物,如VcVe、高糖等。心衰时用强心剂,如安钠咖注射液等。发现畜禽中毒应立即停喂发霉饲料。
对于本病主要还在于预防:
1、
加强饲料原料的收获、储存工作,防治霉败。在玉米收获季节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收割,不过早也不过迟。收获后应尽快晾干或烘干。对于环境变化而无法用人力晒干或烘干的,可使用一些防霉剂,如丙酸制剂等
2、
饲料库要干燥,并且通风要好。在饲料储存过程中定期检查料库的温度和湿度。料库温度不应超过24度,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防止发热潮湿。
3、
对已有霉变者应及时挑出,以防止霉菌扩散。
4、
对轻度发霉的玉米可先粉碎后用清水浸泡,料水比为13(反复换水,直到浸泡水呈无色为止),之后再与预混料混合使用;同时增加饲料中复合VB的量,加强肝脏解毒机能;在配制全价日粮时减少玉米的用量,添加1%~5%的植物脂肪或固体磷脂以补充不足部分的能量,减少中毒机会,对于发霉严重的玉米禁止使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5-19 16: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有产品霉菌毒素降解剂,霉立解。您可以了解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2 16: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机械设备去霉玉米不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1 13: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