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高热病”控制方案 一.概述 从2006年暴发“高热病”以来,高热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对于“高热病”的病因,大家众说纷云,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对于治疗方案方面,从网上一搜一大把,方案说的是很好,也很有逻辑道理,但在实际运用中,几乎没有一个见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兽药厂家提供的方案)。 二.发病特点 “高热病”爆发主要是从每年的7月份开始,由于当时天气炎热、饲料原料霉变等,使猪体质下降,从而使猪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爆发此病。此病的传播速度极快,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在60%左右,猪只越小死亡率就越高,常规药物治疗几乎没有作用。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养殖场(户)发病,规范化管理的大猪场也有但较少。 三.病程 一批猪“高热病”的发展分以下几个阶段: 1—8天:发病期,死淘猪很少,猪群采食量下降。 9—13天:病危期,死淘猪高峰期,猪几乎不吃料。 14—20天:转归期,死淘猪数量减少,猪群食量慢慢恢复。 三.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采食量严重下降甚至食欲废绝,表现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喜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咳嗽,多见有流鼻涕、打喷嚏、眼角分泌物增多、呕吐、腹泻、便秘、尿色多数为黄或酱色,部分患猪皮肤发红、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也有紫色斑块,病程长的病猪肤色苍白、背毛粗乱,部分病猪四肢无力走路摇晃,有的后肢不能站立,急性病例临死前多有神经症状。 四.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胸部与腹部多有积液、纤维粘连,肺部感染严重、肿大、坏死,肝肿大,小肠壁变薄、发黄,肾肿大、有出血点。
五.原因 以我个人这几年观察“高热病”的经验来看,有可能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环境因素:包括防暑降温、通风换气方面没做好。 2.消毒隔离:没有做好进出场人员、车辆、物品的消毒隔离及售猪车辆、人员消毒隔离工作。 3.疫苗因素:没有科学的疫苗免疫方案。 4.药物保健预防工作。 5.饲料因素:饲料原料的质量,主要是玉米霉变方面。 六.预防经验 1.
消除诱因,强增免疫力。 2.做好疫苗防疫注射。 3.加强卫生管理,加强消毒。 4.合理保健预防用药方案。 七.治疗经验 1.不能注射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含有化学退烧的药物。 2.想更深入的了解者请联系。有偿服务(留言)QQ:731598113。 养猪服务者 2011年5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