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08|回复: 2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7 16: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仔猪的饲养是养猪生产的心脏环节,既决定产出(成活率),又必须保证品质(生长潜能、繁殖性能)。所以说:“出生定乾坤,断奶决胜负”。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仔猪饲养中的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出生管理
1.接产工作:
乳猪出生后,擦干口里的粘液,将脐带血往腹部方向挤压,在距离腹部5-6cm处用已消毒细线扎好,再用手掐断脐带,并消毒处理好。将乳猪全身抹擦接生粉达到保温、消毒双重效果。
2.称重、剪牙、断尾、打耳刺、耳缺、MCT(弱仔补充): 用已消毒专用剪牙钳将牙剪平,用手摸牙根不刺手,牙床不流血 。用已消毒耳号钳给仔猪编号,并称重做好相关登记。弱仔猪口服高浓度葡萄糖,预防低血糖症。
3. 固定奶头早吃初乳:
仔猪必须靠吃初乳获得母源抗体和能量补给,肝糖元的储备不足吃不到初奶即发生低血糖。
给仔猪喂初乳前,饲养员要用消毒好的毛巾擦拭母猪乳房,并挤掉前几滴奶水后再喂乳猪。弱仔猪要人工扶喂。仔猪出生后48小时内关在仔猪保温区隔离,每1小时左右人工放到母猪乳头前哺乳。48-72小时内白天每1小时左右一次人工放出哺乳,晚上关到仔猪保温箱,到72小时后自由哺乳。(该操作模式有利于减少仔猪被母猪压死)
二、饲养管理
1.并窝和寄养:
仔猪寄养可以解决多仔和母乳不够的问题,降低体重的不均匀,寄养时要与母猪的能力相适应(寄养头数=被寄养母猪有效乳头数-2)。遵循“向后寄养”的原则,在24-48 小时内寄养。
头胎母猪产仔时,如果所产仔猪头数小于母猪有效乳头数时,要用其它母猪所产仔猪寄养于该母猪,这样有利于该母猪乳头的发育。
同时,进行寄养时,要多以公畜为对象,而非母畜,有研究表明在寄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母猪繁殖性能较差;而且,在寄养年龄大的、弱小的仔猪到较晚产仔的母猪窝内一直到断奶时,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提前进行三级跳式寄养,仔猪断奶的日龄不要超过本场所规定的最大断奶日龄,以便更好的控制一些疾病的感染。
哺乳期间,不断寄养可提高仔猪成长率和窝内均匀度,但不断调整,也会造成断奶时窝重降低。
2.仔猪补料:
我们要求乳猪在15日龄前必须学会吃料,否则就很难实现早期断奶和达到预期的生长体重。可是有母乳存在,小猪没有饥饿感,料槽中投了料小猪就是不吃。强制喂料诱饲,劳动量太大,而且乳猪被抓来抓去影响生长。在猪场工作中我们发现被强制填饲的仔猪比随意诱饲的仔猪更快接受饲料,但往往断奶重比后者偏低。
如果利用乳猪吃奶“拱”的特性,在乳猪睡觉的皮垫或者保温箱内撒上少许教槽料诱导乳猪拱饲,3-5天后再转移至料槽诱食就会顺利得多。但一定要保证较早补料、料槽清洁、饲料新鲜和适口性。
3.仔猪断奶:
要根据哺乳母猪的膘情,仔猪的生长体重,免疫程序来合理安排合适的断奶日龄。⑴.母猪中等膘情,不能达到失重极限;⑵.乳猪体重6kg以上;⑶.兼顾接种安排,最好避免断奶前后一周注射疫苗。
断奶猪的生长取决于生长环境,营养状况和管理水平。何时断奶对仔猪都是一种应激,所以断奶仔猪的管理归结为一个宗旨:预防断奶应激综合症,保证仔猪的顺利过渡。
(1)群体应激:断奶后母仔分离,转入新的环境、混群,对仔猪心理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2)环境应激:在没有母猪的猪舍里,舍温会下降3-5℃,而且断奶当天仔猪的采食量很小,损失体脂后对寒冷更敏感,所以断奶时舍内温度最好提高4℃;随着猪摄食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舍内温度,舍内温差应控制在2-3℃内;
(3)营养应激:仔猪断奶后由粉料或颗粒料代替母乳,食物由液体变成固体。断奶前吸吮母乳16-24次/天,断奶后要适应新的饲喂方式。
3-4周龄的小猪胃腺尚未形成,不能分泌盐酸和激活已存在的胃蛋白酶原;肠绒毛结构发育不完善,吸收能力较弱;对非乳源性饲料的消化程度并不高。哺乳期,胃肠道微生物,以乳酸杆菌为主,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断奶后,在应激和饲料改变的双重作用下,胃肠道环境发生变化,PH值升高,大量没经消化吸收的饲料给致病的有机微生物提供了繁殖并产生毒素的机会,引起仔猪腹泻,这种恶性循环是水肿病和大肠杆菌的特征。因此教槽料对仔猪相当重要,应选用消化率高的蛋白饲料,增加赖氨酸含量,少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饲料。
一峰乳猪料811添加了酸化乳清粉,酸化剂钙盐和进口酸化剂。为仔猪提供营养平衡的酸化日粮。通过酸化剂有效降低肠道PH值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改变普通乳猪料靠添加抗生素来控制下痢的做法,降低消化道的应激,维持肠绒毛的完整性,促进肠绒毛生长。培育仔猪健康肠道,提高成活率,挖掘乳猪最佳生长潜力。
4. 疾病预防:新生仔猪机体内能量储存不多,能量代谢的激素调节功能不全,对环境极为敏感。母猪的抗体不能经胎盘传递给仔猪,免疫力低易受感染。
仔猪易患病: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大肠杆菌病梭菌性肠炎、球虫病和低血糖症、猪痢疾、副伤寒
下面重点谈最普遍也最容易忽视的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原因总结:
猪产奶量
如碰到母猪缺乳时(可作对症处理),仔猪可用乳猪专用代乳品或寄养到其它母猪饲喂
温度      仔猪的位置(灯下、分散等)或从卧姿、挤堆等观察,仔猪水平的温度比饲养员眼睛水平的温度低2-3 ℃, 红外线灯加热的空气向上,容易将漏风地板下的冷空气抽出,使猪腹部变凉。最好在保温区垫上皮垫。
环境卫生
保温箱(垫料类型-地板材料-箱壁)/饮水乳头器及盘/料槽的清洁。
当仔猪发生下痢或生长不良时应随时检查母猪健康状况,是否乳房炎、奶汁不足或过多,对下痢要采取积极的办法治疗,以口服方式为佳。断奶仔猪消化不良性拉稀,口服补液盐或腹腔补液,加抗生素对症治疗。
病毒性疾病主要依赖母源抗体的保护,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在出生后3周内逐渐下降,主动免疫3周龄开始建立,4-5周时开始起作用。
建议仔猪保健免疫程序(依各场而定)
1、12日龄注射铁剂
7-10日龄去势
0日龄猪瘟超前免疫
1-3日龄伪狂犬滴鼻
3、7、21日三针保健
25-28日龄猪瘟二免
5.环境管理
1.大环境小环境
应保持大环境清洁干燥和小环境舒适(保温箱材料和实感温度)
湿度
潮湿的水泥地面相当于温度下降6-9℃,增加乳猪的寒冷,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贼风
尽可能限制仔猪卧处的气流速度,空气流速为9m/min的贼风相当于气温下降4℃,28m/min相当于下降10℃。在无风环境中生长的仔猪比在贼风环境的仔猪生长速度提高6%,饲料消耗减少26%。
卫生状况
应做到清洁、干燥、温暖无风的舍内环境,实行全进全出,合理的饲养密度,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温度控制:仔猪毛稀、皮薄、皮下无脂肪、散热快。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初生仔猪的临界温度为35℃。72小时内不低于33度,整个哺乳期仔猪保温区不低于30度。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重点在于母猪的健康管理,母猪的健康水平决定母源抗体保护率的高低。试想一下一只不足10Kg的婴儿猪,当疾病来袭时,单靠用药的收效真是微乎其微。只有做好了母猪的基础免疫和母猪体内细菌群数量的控制,配合良好的生长环境,仔猪才会茁壮成长。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4-28 09: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很实用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4: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资料,收藏啦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 00:5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