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8|回复: 0

猪高热性疾病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7 21: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前断时间天气高温潮湿,是猪病高发季节,猪高热性疾病,主要有非典型性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病等,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饲养管理规范的猪场发病少,管理不规范的猪场及散养户发病较多。
  发病原因
  仔猪补栏不规范 最近由于猪价上扬,不少猪场大量补栏。一些猪场不是从管理规范的种猪场引进,而是从交易市场引进。由于猪只来源复杂,免疫情况不一,加之对猪源地的疫情不了解,引进后发病、死亡率高,损失严重。同时由于没有进行隔离,个别猪场不仅引进的猪发病,还造成原存栏猪的发病。
  饲料使用不规范 有的猪场为了降低饲料成本,购进低价玉米,客观上导致饲喂霉变饲料。由于霉菌毒素的存在,使猪的免疫抵抗力下降而发病;有的猪场饲喂宾馆饭店的泔水,由于蒸煮消毒不严格而造成发病。
  饲养管理不规范 有的猪场选址不科学,离交通干线、村庄太近,又没有围墙,四通八达,卖兽药饲料的及猪贩子随意出入;粪尿处理不规范,污水横流,蚊蝇滋生,消毒不严格,为猪病发生埋下隐患。
  免疫接种不规范 不少猪场免疫计划制订不科学,或者不符合本场实际,随意使用别人推荐的免疫程序。有的猪场预防猪瘟仅用猪三联苗,不仅剂量不足,20头份的疫苗注射15头~16头猪,有的仅注射一次。有的猪场注射猪瘟疫苗7天~15天后又注射猪三联疫苗,造成免疫失败,诱发猪病。
  个别猪场病死猪处理不规范 生病猪不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猪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疫情在不同范围扩散,给防疫工作带来隐患。
  防治措施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要从管理规范的猪场引种,并隔离观察7天~15天无异常后方可混群;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封闭式饲养,最好全进全出;饲喂优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按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接种;粪尿及病死尸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发病猪的治疗 一旦发病,要进行鉴别诊断。对疑似猪瘟的要紧急接种猪瘟疫苗,最好使用猪瘟淋脾组织疫苗。先接种健康的猪,每头猪4头份;然后接种病猪,每头猪8头份~10头份,配合使用转移因子效果更好。对疑似猪流感的可用抗菌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六甲氧配合黄芪多糖或病毒灵,连续用药3天~5天。对于混合感染的,如有非典型性猪瘟,要紧急接种猪瘟疫苗。病猪用头孢唑酮、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配合黄芪多糖连续注射3天~5天(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对健康猪可用氟苯尼考、土霉素配合黄芪多糖拌料,多饮加电解多维干净水。如有附红细胞体病,可用贝尼尔、黄色素、四环素等,一定要按剂量和疗程进行用药,并做好消毒工作。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3 16:2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