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① 临床表现
食欲减退,精神沉郁、部分嗜睡,轻重不等柏油状黑便、恶臭,并出现不同程度腹泻及稀软便和不同程度发热,体温自39.5-39.8度不等。
② 尸体检验
对死猪进行病理解剖:外观发现眼球内陷、眼结膜与皮肤苍白、回肠壁明显增厚、变硬,似腊肠样。剖解见回肠粘膜粗糙,可见粘膜坏死、出血,并有凝血块与未完全凝固血液,似一条血肠。结肠内有柏油样大便,但结肠病变不明显。
③ 实验室检查
取病变回肠段作镜检,肠上皮内可见唾液弯杆菌粘液亚种菌体的存在。
④ 处理治疗
将出现症状猪群与未出现症状猪群隔离,粪便消毒,并用以下措施治疗:对所有猪给予口服补液盐拌水饮用,每100毫升水中加泰乐菌素6克,同时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200毫克,用六天;症状严重仔猪给予0.9%生理盐水1000毫升静注,20%强力霉素5毫升静注,每天一次,用四天。 2、治疗结果
仔猪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恢复进食与活动,大便趋正常,总病程约10天。
3.诊治讨论
猪增生性肠病(PPE),又称坏死性肠炎、猪回肠炎、增生性和出血性肠炎。PPE是由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弯曲杆菌(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增生性肠病。可发生于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成年猪。潜伏期约为7-21天,一年四季可发病,但以3-6月多发。病猪及病原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及病原携带者直接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方法。断奶仔猪和生长仔猪之间水平传播是暴发此病的最主要原因。混群、转群、天气应激,如炎热和气候突变等、猪舍卫生条件差、上市后剩余的猪群等因素与本病暴发有关。本例仔猪可能有PPE病猪及病原携带者,在转场、炎热等应激因素下发病,并主要表现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主要以仔猪突然发病、皮肤苍白、不同程度腹泻并排柏油样黑粪为显著症状。部分呈慢性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粪便变软变稀,有的拉柏油样黑粪,粪便中含未转化的饲料。枝原净是对细胞内劳森菌最有效的药物。另外口服补液盐及强力霉素,林可霉素拌料治疗一周内能有效控制症状。严重猪应予静脉补液,并静注强力霉素等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在用药时机上应抓住在发现感染后第一时间立刻用药,可降低或限制感染猪临床症状的发生,并且可通过自身感染的机会发展自体免疫。
国内目前尚无PPE疫苗预防接种,故加强猪舍卫生条件,严格消毒措施,用碘或季铵盐类消毒剂较为有效的。避免圈舍连续使用,避免在炎热、湿度过大的天气转群、混群,避免猪群密度过高等应激因素能有效预防PPE的发生与流行,同时灭鼠有利于控制本病的传播。另外控制猪场中其它大肠炎的病原如猪痢疾密螺旋体、结肠螺旋体、沙门氏菌等促发因素,预防混合或继发感染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