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省饲料企业以饲料生产为基础,积极向养殖、肉食品加工等产业下游环节拓展,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和利益机制,丰富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在带动农户发展现代畜牧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和总结饲料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情况,省委农工委、省畜牧食品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通威、铁骑力士、特驱等一批饲料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了饲料企业的现状,实施产业化经营的情况,提出了促进企业饲料发展、发挥“两个带动”作用的建议。
一、我省饲料企业实力较强,在全国饲料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我省饲料工业起步较早,发展很快,不但整体实力强,还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处于“排头兵”地位的大公司、大集团,为全省乃至全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企业多,规模大,集中度高
目前全省共有饲料企业791家,年产量742.5万吨,居全国前列。其中:年产万吨以上企业128家,年产5万吨以上企业41家,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17家。年产5万吨和10万吨以上企业数量,全国排位第三。2010年,“全国饲料企业50强”中,四川企业5家,占十分之一;我省不多的上市农业企业中,饲料企业占有2席,比重最大;新希望和通威集团的负责人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饲料企业领军人物”荣誉称号。这些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省饲料工业发展的水平和成就。
(二)产品全,覆盖宽,行业领先
我省饲料企业中,不仅有全国知名的猪饲料生产企业,也有全国最着名的鱼饲料生产企业;不仅饲料添加剂产品 在全国独占鳌头,预混料、配合料产量大、产品全,也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不仅企业规模大,研发能力也强,产品形成了完整系列,受到业界好评,畜科公司还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创新型企业。2010年,全省工业饲料总产量742.5万吨,产值279.2亿元,居全国第5位;饲料添加剂产品产量居全国第2位,其中饲料级磷酸盐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6.7%,居全国第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质量好,名牌多,信誉度高
我省高度重视饲料质量安全,持续开展 “全覆盖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行动”,取得显着效果。2010年,全省共抽检饲料产品2897批,其中生产环节抽检1981批,合格率达到98.18%。以质量安全为保障,不但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还在全国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中树立了较高的信誉。目前,全省饲料企业中已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驰名商标6件,是全国饲料企业知名品牌集中的省区之一。四川企业生产的饲料,销售遍布全国;重要畜牧养殖区域,都有四川饲料企业设置的加工厂。四川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享誉全国,深受用户欢迎。
二、我省饲料企业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省饲料企业积极向其产业的下游——畜牧产业发展,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推动了饲料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也通过探索建立的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畜牧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一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饲料企业数量较多。2010年底,全省有畜牧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6家,其中饲料企业29家,占44 %。二是利益联结机制较为紧密。饲料企业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用自身实力比较强的优势,把农户养殖作为饲料产品的终端客户和养殖加工环节的“第一车间”,与农户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利益关系,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机制比较完善的产业之一。三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效果较好。通过产业化经营,企业和农户形成了多种“共赢”模式,取得了良好效益。首先是饲料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企业和农户都受益。其次是通过赊销的方式为农户提供饲料,减轻了养殖户的资金压力,对推动规模养殖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是企业为农户的养殖提供仔畜(禽、鱼)、饲料、服务等,并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通过加工品牌销售,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饲料企业在实施产业化经营中,除了一般的订单模式外,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多种与农户联系较为紧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带动农户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有:
(一)一体化经营模式
饲料企业以饲料业为基础,向畜牧产业延伸,整合良种繁育、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资源于一体,参与“从饲料——养殖户——加工——到餐桌”的全过程经营和管理,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中间环节少,质量可控,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又提高了经营效益。通威公司探索建立的“邛崃模式”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和自我发展等方式,把畜禽产业发展相关的饲料、兽药、繁育、加工、销售、融资担保等生产、服务环节全部整合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管理主体下相互协调的关系,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邛崃模式”产业链上各要素资源在公司控制下运行的企业有8家,总投资约5亿元,年生产饲料15万吨、可控出栏肉鸭1500万只、可控出栏生猪60万头。
(二)养殖园区模式
养殖园区模式是由公司统一建设养殖产业园区,吸引农户入园区生产的一种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公司统一提供饲料、良种仔畜(禽)、兽药等生产资料,统一技术规范、指导和防疫,统一产品回收并加工销售。这种模式标准化程度高,效益好。铁骑力士集团探索建立的“圣迪乐村模式”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公司2002年开始在梓潼县建立标准化的蛋鸡养殖园区,带领2700多户农户进入园区。此后又相继在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兴建8个园区,使公司年存栏父母代蛋种鸡60万套,提供4200多万羽优质鸡苗,存栏商品蛋鸡300万只,成为中国最大的安全鸡蛋生产企业、西部最大的蛋种鸡生产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上,公司为入园农户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技术等全方位服务,进行封闭管理,鸡蛋质量有保障,打造了高端“圣迪乐”鸡蛋品牌,产品畅销四川,远销省外。同时,公司按保护价回收产品,并设立了“联保互助基金”,“专用风险基金”,最大限度降低农户养殖风险,保障农户的养殖收益。
(三)代养寄养模式
代养寄养模式是由农户提供圈舍,企业提供仔畜(禽),农户负责饲养,企业负责回收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运行程序包括:(1)农户按照企业的要求,修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圈舍,并与农户签订代养寄养协议;(2)企业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和技术指导服务,农户按要求饲养育肥;(3)公司回收产品,并根据增肥重量、饲料消耗等进行核算,向养殖户支付现金。这种模式养殖户投入少、风险小、收入稳定;企业减少了圈舍、人工投入,是一种“双赢”模式。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饲料企业,不少都采用这种模式,特驱公司是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家企业。该公司利用属下饲料生产厂比较多、分布比较广的优势,从2006年开始发展以猪和鸡为重点的畜牧业,仅5年时间,就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建设了数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5万头、肉鸡2000万只。除饲料企业外,我省从事产业化经营的养殖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不少也采用这种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畜牧业生产。
三、饲料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潜力巨大
我省饲料企业多、规模大、实力强,有向畜牧产业延伸发展农业产业经营的内在要求,有推动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实力,是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农民稳定持续增收的重要力量,潜力巨大。
(一)饲料企业具有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内在意愿
饲料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意愿,缘于我省饲料行业利益分配不平衡,利润主要集中在销售环节,生产环节利润较低。从养殖户购买饲料的价格看,每吨饲料的市场零售价一般高于出厂价250-350元,这部分利润中,饲料批发商获利100-150元/吨,饲料零售商获利150-200元/吨。目前饲料行业中生产企业的总体利润率在3%左右,销售一吨猪配合饲料产品的利润为80-100元。销售环节的利润占整个利润的75%,是生产环节利润的2~3倍。饲料企业为了提高效益,也为了稳定客户,拓展市场,近年纷纷将经营范围向销售环节拓展,直接与农户对接,减少饲料销售的中间环节,与农户共同分享销售环节的利润。在此基础上,有实力的饲料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通过建立种畜(鱼)场、示范养殖场、肉食品加工厂和为农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等,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农户发展畜牧业(渔业),形成了饲料——良种场——农户养殖——回收加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丰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饲料企业也因此拓展了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二)饲料企业具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独特优势
我省立足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在全国一直居于优势地位。畜牧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省饲料工业早起步、快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一大批饲料企业具备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在雄厚实力的支撑下,饲料企业向下游畜牧产业延伸从事产业化经营,起点高、规模大、扩张快、标准化程度高,特点明显。从产业关联度看,饲料企业上联玉米、大豆等原料生产环节,在推动相关种植业发展方面作用突出;同时下联养殖户,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产业链条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独具优势。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和优势,通威公司才可能尝试通过收购兼并和自我发展,把产业链上各生产环节整合在公司内部,专门成立农业投资公司从事产业化经营,发展“邛崃模式”;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和优势,特驱公司才可能在长宁县新农村示范片,一次性投资建设6个单区养殖规模达50万只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区,开展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发展肉鸡养殖。
(三)饲料企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有良好基础
通过近年的探索和发展,我省饲料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迈出坚实步伐,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有了良好基础。从饲料行业内部看,饲料企业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在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构建了稳定的饲料销售市场和可靠的畜产品加工原料来源,拓展了经营范围,减少了经营成本,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回报。实施产业化经营可以推动企业更快发展,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的共识。从饲料行业外部看,农户看重在饲料企业的带动下,可以减少养殖成本,获得技术支持,降低市场风险,省钱省事,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同时,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对饲料企业从事产业化经营也给予了较高评价,在担保、贷款、服务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四、支持饲料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饲料企业是我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支重要力量,“两个带动”作用明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支持饲料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带动能力。重视饲料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更多饲料企业进入产业园区集中集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带动能力。对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饲料企业建设良繁基地、示范场、加工厂,以及带动农户建设养殖园区等,在用地、用电、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饲料企业采取收购、投资等方式,整合产业链相关环节,发展一体化经营的,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二)引导和支持饲料企业开展产业化经营。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示范片,引导、鼓励和支持提供饲料的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对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饲料企业,在标准化圈舍建设和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项目支持和财政补贴。
(三)加强宣传,推广好的模式和机制。对饲料企业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探索建立的一些好模式、好机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饲料企业开展产业化经营,发挥“两个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和带农增收。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