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情况本病在牡丹江15个地方,共发病35例,主要发生于蛋鸡32例,笨鸡、三黄鸡、鸭子等各1例。表明此病感染范围广,传染范围大。主要发生于产蛋鸡,其中从开产至高产蛋峰之间的鸡发病率最高,育成鸡和老龄鸡的发病率较低。另外,笨鸡93日龄,三黄鸡73日龄,鸭子93日龄等各发病一例。本病主要发生在8、9月份。发病共28例,其发病率为80%。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仅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呼噜、哧哧、突然尖叫。病初拉绿色稀便的零星出现,但随病程的发展,可占1/3或3/4,同时,个别鸡还有拉黄白色稀便。采食量略下降,产蛋率大约下降5~15%,蛋壳质量差,软皮蛋、白皮蛋、沙皮蛋等增多。鸡冠发绀占24例,头面部肿胀占4例,腿、脚趾鳞片紫红色出血占28例,本病死亡率低,但比正常偏高。
3、病理
我们在临床,病例剖检中,收集到的本病35例,病死弱鸡各部位剖检结果如表1:
表1 35例病弱鸡剖检结果
鸡各部位病理变化检出数
| 气管充血、出血、痰 30
肺充血、出血、淤血 9
腹部脂肪小点状出血 29
心冠脂肪出血 33
腺胃乳头开口部出血 20
肌胃角质膜出血 10
卵泡充血、出血、软化变形、破裂 26
输卵管水肿、糊状、块状物、子宫出血 17
胰脏白色坏死点、出血 24
胸肌腿肌出血 4
法氏囊胶样水肿、发亮、发黄、出血 3
|
从表1可以看出,在病理变化中,以鸡的内脏器官出血为主。主要表现在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胶样水肿、发亮、发黄、出血、肺出血、充血、淤血、呈暗红色,肠道出血
,腺胃乳头出血点。
4、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 ,初步判为非典型新城疫,确诊须通过实验室鉴定。
5、 治疗
应用 抗病毒纯中药制剂 )拌料,一天一次,连用3~5天。 ,按全天投料30%计算用料量,按每公斤饲料加0.8公斤计算涌水量,将药用沸水浸闷10分钟后加剩余的水,倒入料里搅拌均匀后喂鸡。结果,20病例一共28910只,其中19例17810只痊愈,1例1100只好转,这充分说明治愈率接近95%。产蛋鸡发生本病后,除了服用 以后,为了加速产蛋量的回升,配合增蛋中药 拌料,连用5天,可起到增蛋和提高蛋壳质量的作用,效果令人满意。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