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3|回复: 2

[猪场管理] 断奶仔猪的神经性疾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1 15: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链球菌性脑膜炎
  本病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常发生于乳猪及断奶后1-2月龄仔猪,除神经症状外,病猪还可见化脓多发性关节炎。
  症状
  猪群爆发本病时,可见身体健壮仔猪无故死亡。早期症状包括体温升高,不食及便秘。患畜运动失调,游泳状运动及痉挛。感染猪死亡。患猪尚可见关节炎或关节肿大。
  诊断
  解剖检验可见病灶在脑部,有化脓性脑膜炎。有的病例有多发性关节炎。白脑膜、关节液及心血分离到链球菌可以确诊。
  治疗
  磺胺嘧啶(SD)是治疗链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病猪是本病主要来源。其分泌、排泄物及尸体污染环境,通过多种媒介感染健康猪,未经消毒的病猪肉尸及内脏、残羹废水是最危险的传染媒介。猪场内饲养管理人员、兽医、屠宰工人、饲养及运输工具均可携带病原,传播本病。
  由于猪瘟疫苗广泛应用,大多数猪只获得不同程度免疫力,现常见不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其流行缓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低,症状与病变亦不甚典型。
  症状

1、急性型猪瘟
  病猪的体温升高,41℃以上。减食、精神沉郁,一些病猪的眼结膜发炎,眼部分泌物脓样致使眼睑粘着。病程早期,病猪发生便秘,有些呕吐含大量胆汁的深绿色液体,病猪颤抖、发冷及挤作一团,行走时步态不稳,后肢衰弱无力。
  有的病猪可能有神经症状如环绕行走,神经紊乱及运动失调,然后有痉挛现象。当病程进入末期,耳朵、鼻端、四肢腿部、阴部及阴茎包皮等皮肤可出现不同大小的红色出血斑。急性病猪在频死前,腹部、耳朵、鼻端及四肢内侧皮肤可呈现紫色,一部分的患猪在发病24~48小时死亡,但大多数病例的病程为1~3周。

2、慢性型猪瘟
  慢性型猪瘟病程一月以上,病猪厌食与精神不振。全身衰弱、消瘦、贫血,时有轻热,便秘与腹泻交替,病情时好时坏。
  诊断
  根据猪场未按正确疫苗接种计划免疫猪只,以及临床发病特点,结合死后剖检可以作出诊断。急性猪瘟全身皮肤、粘浆膜及内脏出血是其特征。泌尿系统的膀胱、输尿管及肾盂粘膜出血具有特征性。淋巴结出血可呈大理石样外观。脾脏不肿大,常见边缘出血性梗死。
  慢性型猪瘟全身出血变化较轻微,其特征病变为大肠的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滤泡肿胀、坏死形成多个突起、轮层状结构的圆形溃疡。猪瘟的确诊依靠实验诊断。
  控制
  猪瘟免化弱毒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仔猪2065日龄两次接种。疫区可倡导乳前免疫接种免受母源抗体干扰。种猪免疫接种每年两次,定期进行。
  爆发猪瘟时紧急接种,对全部无症状的猪用3倍剂量猪瘟疫苗接种,可控制疫情。
  伪狂犬病
  病原
  疱疹病毒I型。病毒的抵抗力较强,但对热、甲醛、乙醚、紫外线都很敏感。本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流行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和产仔旺季多发。往往在分娩高峰的母猪舍先发病,几乎每窝都发病,发病率达100%。但发病和死亡有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病猪、带毒猪和带毒的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病毒随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易感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传染。本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生殖道感染,还可发生垂直传播。泌乳母猪感染发病可经乳汁传给哺乳仔猪发病。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日。发病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兴奋不安,体表的肌肉痉挛,眼球振颤,向上翻,运动障碍。有间歇性的抽搐,严重的出现角弓反张,发热、高热,最后昏迷死亡。病程3648小时。耐过的仔猪往往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母猪多呈一过性和亚临床性,孕猪出现流产、死胎,流产发生率为50%
  防治
  可应用疫苗预防本病。要彻底根除本病,须反复检疫,淘汰阳性猪。另外应做好消毒、灭鼠等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食盐中毒
  仔猪对食盐特别敏感,中毒量为1-2.2/公斤体重。食盐中毒常发生于过多采食酱槽,腌肉水及泔水等含盐饲料。在供水不足时容易诱发。
  最初的临床症状为渴及便秘。随后,患猪出现神经症状,无目的四处乱逛及撞墙等盲目现象。严重时痉挛,侧卧四肢不断划动。患猪大多在数天内死亡。
  鉴定诊断必须以组织学检查患猪脑部,可发现嗜伊红细胞性脑炎。本病治疗效果欠佳,预防主要应限制含盐饲料及充分供应饮水。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4-11 15: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8:5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